唐河二中承上啟下的高中第一屆 作者:杜學立(唐河二中七二屆一班) 寫出此題,不一定貼切,但有道理。說來話長,聽俺慢慢道來。 一九六六年文革后,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升學升級暫停,均停課鬧革命。即畢業一屆暫不畢業,留校參加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本人當時是小學五年級學生,高一屆是六年級。兩年后的六八年,這兩個年級分別是七年級、八年級。原來四年級的也是六年級了。到六九年年初,前兩屆的學生一起轉入初中。說轉入不是升入系指各全公校各片中心小學都附設初中班,先把七、八年級的幾乎全部轉為初中。當時的唐河二中由源潭一小二小轉入六個初中班。文革前的三個年級的初中生分別推薦升入高中,名為高一、高二、高三三個班。隨后,原小學六年級的也轉入初中。又兩年后,即一九七零年年底,三個高中班畢業離校,六個初中班及低一屆的初中生也先后畢業離校。 我們回鄉回村后不知其所,只能在生產隊干活。直到一九七一年春節后,得知到二中參加升高中考試。這才了解,這年的高中招生名之曰:推薦與選拔相結合。所謂推薦,是指兩屆回各大隊初中生由大隊按分配的名額推薦給二中參加升學考試(即為選拔)。兩場考試,一場數學,一場作文(無語文知識)。錄取時可能主要按考試成績,但也不盡然。就本人所知,有考的不咋樣的也招了,也有開學一陣子后又插班的(沒參加考試)。是年招了三個班,一班二班大概是原小學七八年級的這一屆初中生,三班是原小學六年級的那一屆初中生。一學期后,三個班相繼插班不少人,班級人數偏多,從三個班中各分出一部分學生,組建了四班。一、二班抽出一些班干部組成四班班委。如原一班的薛金玉到四班當班長,二班的劉文群到四班是學習委員(?)。這二位高考時分別改名為薛化民、劉君宇。這是后話。 ![]() ![]() ![]() ![]() 我們這一屆高中四個班之所以是承上啟下的一屆高中生,首先是唐河二中第一屆由文革后的初中三個年級的學生經過各大隊推薦經二中選拔升學的高中生,又是第一屆所謂的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回潮的第一屆高中生。當時的二中校長是文革前唐河城關的四中校長景x×,這位景校長是一位很有中學教育管理經驗的校長,加之自上而下重視教育,抓教學質量。特別是我們的老師好幾年沒正而八經地系統教書,現在可以好好教學了,都拿出了文革前的教學經驗與教法,為我們的學習傾注他們心血。當時我們四個班的語文數學教師均為六十年代初大學畢業的,如彭宏報老師是文革前唐河有名的數學老師,早年畢業于以數理為強的新鄉師院數學系,張云慶老師鄭大數學系畢業并對化學也很感興趣,王定中老師是彭老師師弟。這三個高中數學老師在全縣都是名師(唐河一中復校,彭老師去了一中)。語文老師分別是文革前開封師院新鄉師院畢業的劉書卿和吳學敏老師。英語老師是文革前二中的老英語王軾虛老師,鄭大政治系剛畢業的趙建邦老師更是讓我們喜歡上了黨史、哲學知識… 我們初中階段幾乎沒有認真的考試過,但兩中兩年的期中期末考試均為單雙號或AB卷,即同桌不同卷。本人所在的一班學風好(不了解其他班級),學習氣氛也好,課余時間多數同學都在讀寫演。有的同學找到文革前哥姐的中學課本帶到學校,同學們如獲之寶,爭相閱練。至今猶記馮自敬有上??萍汲霭嫔绲闹袑W生數理化叢書之自學代數幾何三角解析幾何,本人曾詳細閱演過解析幾何。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家不比之比寫作文,決不是為作業而作文,頗有點為寫作而作文,甚至模擬寫小說、寫抒情文寫作,常常一篇作文用了整本作文本。其中李文占曾有感于棗樹的性格而做出的抒情文,孫長山觀南河莊白果樹的抒情詩篇,羅培相的似小說作文…都給我不滅之印象!而何國成則另辟蹊徑,猶愛英語,這在班里為數不多,也成就了他自學成為幾年后的中學英語名師! 智育如此,德育呢,也可以說是棒棒噠!全班各類集體活動,紀律狀態均為上程,全班同學好象沒有落后分子,積極向上、比學趕幫氣氛老濃。文體呢,可能也是興映時期,競技場上有長跑健將,藍球隊里有我班三人(以上?),音樂老師楊庭常在那二年也可能是他多年音樂教育中的輝煌時期,排練出了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我們一班有郭建光(李文占)、胡傳魁(陳遂成),樂隊起碼也有四位同學…… 總而言之,我們這承上啟下丶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回潮的一屆學生得到老師們的心血澆灌,同學們的勤奮努力,思想純正,學業扎實,不少同學還多才多藝,為幾年乃至多年后有機遇為國為民干事創業打下堅實之基礎。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