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位于烏魯木齊市西北路132號,是省級綜合性地志博物館,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文物和標本收藏保護、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機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于1959年正式成立,原館初步設計是農業展覽館,為山字形平房建筑,1962年遷至現址改為博物館并對外開放。“新疆博物館”館名是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委員長1959年來新疆視察工作時為題寫的。2005年新館建成,建筑面積17288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二層,主體高18.5米,該館科研工作以館藏文物為重點。2008年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被國家文物局命名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品3.2萬件(號),其中一級品288件(2014年10月數據)。有絲毛棉麻織物
(包括錦、綺、綾、羅、紗、縵、絹、印染、刺繡等大量漢唐絲織品,毯、氈、絳帶、刺繡等古代毛織品),多種文字 (漢文、回鶻文、
佉盧文、吐火羅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阿拉伯文、粟特文等)
書寫的文書、簡牘,晉唐時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紙本、絹本人物,花鳥繪畫,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征的青銅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飾與工藝品。此外,還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尸標本等。該館基本陳列有“新疆歷史文物”、“新疆民族民俗”。還舉辦過“中國原始社會”、“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高昌封建社會”、“偉大祖國絲織工藝”、“新疆原始社會”、“漢——唐時期的新疆”、“新疆石窟壁畫(摹本)”、“新疆出土文物”、“祖國錦繡”、“新疆古尸(及伴出文物)”、“館藏書畫”等專題陳列和展覽。自張騫通西域,西域就成了各大文明的集散地。新疆博物館陳列的干尸和墓葬在我國其它地方是幾乎沒有發現的,而這些干尸可是堪比金字塔的木乃伊。全球諸多文明都在這里薈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而這些文明,不僅熔鑄在新疆的空氣里,更凝結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