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1950/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227天 01 還記得2年前,那個因模仿老師一夜爆紅的網紅男孩“鐘美美”嗎? 今年15歲的他,被曝考上了黑龍江省最好的高中之一,哈爾濱三中國際部。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網友在電影《人生大事》中發現了他的身影。 15歲,考上了理想學校、參演大制作院線電影,這個“過氣”網紅再一次登上了熱搜。 再度走入大眾視線,長大兩歲的鐘美美,很多想法也和兩年前大為不同。 曾經,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當演員是他的職業理想,如今,他卻不再輕易定義未來。 他說自己喜歡歷史、地理、語文,喜歡東南亞文化,希望把演戲發展成副業,未來想當醫生,老師,想當演員,想從政,還對法律感興趣... 年輕,意味著一切皆有可能。 15歲的鐘美美,正如他的朋友圈配文“生活晴朗,未來可期”。 這些年,我們看過太多因年少成名,被成人世界裹挾,慢慢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的童星。 “鐘美美”沒因一時的爆紅,從此走上追求流量的捷徑,而是堅持以學業為主,這里面自然有著他個人的選擇和思考。 但我想,對于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家庭的影響或許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在鐘美美最紅的時候,他的賬號在三四天的時間,粉絲從十幾萬漲到了一百多萬。 各種誘惑接踵而至,鐘美美在一次接受采訪時爆料:
鐘美美表示自己忍不住心動了,就對媽媽說:“一百萬挺多的啊,要不去看看?” 結果鐘媽媽狠狠罵了他一頓:“給你點錢,你就被迷惑住了?不能被金錢迷住雙眼。” 鐘媽媽曾在采訪中說過:“我怕他榮譽和光環太多了,就浮躁了。 錢的誘惑其實挺大的,但是對這么大的孩子,我是不希望他把錢看得太重。” 兩年后的今天,鐘美美熱度褪去,再看鐘媽媽當初的態度和做法,我不禁想起電視劇《知否》的一句名臺詞: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從來不是一味的滿足和順從,只顧眼前得失,而是懂得為孩子做長遠打算。 02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三位父親,經常到廟里為自己的兒子祈福,長年累月后感動了佛祖。 一天,佛祖把3位父親請去,讓他們從眾多的寶物中,挑選一樣,拿回去送給兒子。 第一位父親,挑中了一只鑲滿寶石的銀碗; 第二位父親,選了一輛包滿黃金的馬車; 第三位父親,則拿走了一副鐵制的弓箭。 此后,拿到銀碗的兒子,每天沉迷于吃喝;得了金馬車的兒子愛上了招搖過市的感覺;那位拿到弓箭的兒子,則每天在山林狩獵。 許多年后,三位父親都過世了。 愛吃喝的孩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寶石全摳下來變賣,最后淪落到上街乞討。 愛招搖的兒子呢,用光家底后,只能每天從金馬車上刮些金子下來,變賣換糧食,日子越過越差,直到把馬車上的金子全刮干凈。 而那個獲得弓箭的兒子,因為長年累月的進山狩獵,練就了一身好本事,生活越過越好。 選擇銀碗和金馬車的父母,就像那些只懂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卻不懂為孩子未來鋪路的家長。 他們以為把財富給孩子,就能讓孩子順遂一生,卻沒想過父母無法陪伴孩子終身,財富同理。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應該像第三位選擇弓箭的父親一樣,懂得培養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 就像俞敏洪所說:
03 一個人的命運未必全與家庭教育有關,但父母有遠見,孩子能少走許多彎路。 而那些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為孩子的未來鋪路。 ①戒掉過度保護 一座山下有個天鵝湖,湖上有個島,島上住著一位老漁翁和他的妻子。每天,漁翁搖船捕魚,妻子則在島上養雞喂鴨。 有一天,一群天鵝從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它們把小島作為中轉站,停了下來。 于是,這兩位孤獨而又善良的老人,拿出喂雞的飼料和打來的小魚,給這群美麗的天鵝吃。 在兩位老人的精心照顧下,這群天鵝竟然沒有繼續南飛,堅持“住”了下來。 冬天到了,湖面結了厚厚的冰,天鵝無法再獲得食物,善良的老人敞開了家門,讓它們進屋取暖,并且給它們吃的。 就這樣,這群天鵝無憂無慮地生活在這個小島上。天氣暖和時則在湖中覓食,冬天來臨時,就到老夫婦家里覓食。 這對老夫婦,就這樣年復一年地奉獻他們的愛心。終于,老夫婦老了,一年春天,他們不得不離開了小島。 就在老夫婦離開后的那年冬天,這群天鵝也消失了。只不過,它們不是飛向了南方,而是在湖面封凍期間,活活餓死了。 生活中,若父母對孩子的愛太滿,孩子就會慢慢和那些被精心照顧的天鵝一樣,喪失獨立能力。 有醫學研究顯示,過度保護下的孩子一遇到困難,家長就上前幫忙,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依賴家長,形成遇到挫折就找父母的條件反射。 在家長的過度保護中,孩子無法在探索中收獲,更無法獲得成就感。 父母對孩子的保護是本能,但應該學會克制,否則保護就會慢慢變成孩子成長的阻礙。 學會“自私”一些,適當放手,才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未來。 ②學會正向引導 龍應臺曾分享過一位好友的故事。 好友的女兒從小就喜歡畫畫,而且也很擅長,很小的時候,就能用簡單幾筆勾畫出物品的特點。 龍應臺發現女孩的天賦,勸好友給孩子找個老師,好好培養一番。 好友當時點頭答應了,可實際上并未放在心里,對孩子放任自流。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因為沒有正確的引導,她畫畫的水平難有進步,變得不再喜歡畫畫。 在青春期階段,更是變成一個讓父母頭疼的問題小孩。 著名作家俄勒洛夫曾說:有了天賦不用,天賦一定會衰退的,而且會在慢性的腐朽中歸于消滅。 很多時候,父母是否懂得正向引導,是孩子天賦能否被激發的關鍵一環。 網紅“鐘美美”的媽媽曾經在采訪中說過一個細節。 鐘美美從小就很擅長模仿身邊人,只要學習成績不下降,家里從來不會過多干涉他的興趣愛好。 反而會經常幫著孩子找一些人物,推薦給孩子學模仿。 巴菲特曾經說過:“父母唯一應該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他的熱情所在,鼓勵他全力以赴地追求,并發揮淋漓盡致。” 尊重、支持孩子,不隨便制止孩子的興趣所在,就是普通父母都能給出的正向引導。 ③逼ta一把 歌手劉歡曾經是“快樂教育”的忠實擁護者。 女兒小時候很喜歡音樂,也有音樂天賦,她喜歡彈琴,卻不喜歡練琴。 劉歡想讓孩子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所以他從沒逼孩子練過一次琴。 可多年后,劉歡上節目卻公開表示:后悔了,當初應該逼她一把的。 當年的“快樂教育”,讓她最終沒能走上音樂這條路,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天賦。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經歷,因為想給孩子快樂童年,所以從不“逼”孩子。 孩子學特長,練到一半因為怕苦不想學了,父母很快妥協:“沒事,要尊重孩子,孩子沒興趣,怎么練都沒用”; 等孩子不想學習,父母又安慰自己:只要身體健康,快快樂樂的就好...... 的確,孩子有了快樂的童年,可父母沒想過,你的心軟,可能變成未來的悔不當初。 小時候,習慣了遇到困難就放棄,長大后,又如何能學會努力和堅持呢? 世上從沒用唾手可得的成績,任何成果都需要付出。 就像《清華學霸教子經》里的一句話: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懂適當地逼孩子一把,這不是違背孩子意愿強行逼迫,而是正確培養孩子的毅力,讓孩子在應該努力的年紀,不因一時的偷懶,而輕易放棄。 04 周國平曾說:
人生是場馬拉松,沒有人能永遠陪伴一生,但父母是孩子起跑階段最有力的助攻。 父母學會真正為孩子“計深遠”,孩子才能在人生這段路程中越走越順當。 和你共勉。 作者:言偃,精讀主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