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生地20g,沙參15g,麥冬12g,當歸10g,川楝子6g,香附10g,丹參15g,女貞子10g,白術10g,佛手10g。每日1劑,清水煎,分2次內服。 ![]() 功用:滋陰舒肝,清熱活血。 主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兼血熱血瘀之胸脅胃脘脹痛,其痛綿綿,咽干口燥,或兼泛酸口苦,或腹脹納差,或陰黃不退,舌紅少津,脈細弦等。 加減:大便秘結者加瓜蔞仁,脅脹痛按之硬加鱉甲、牡蠣、腹痛加白芍、甘草,血瘀重者可三棱、莪術,有黃疸者加茵陳;膽結石者可加金錢草、雞內金。 ![]() 方義:此方取一貫煎意而擬定。肝、脾病后期,陰虛肝郁十分常見,是一個帶有共性的證候。前人多以一貫煎為主方。然此方大法雖備,臨證多需加減化裁。故用生地、麥冬、沙參、女貞子滋補肝腎之陰,性甘平而不滋膩;川棟子、香附、佛手舒肝氣之郁而無香燥之弊,且川棟子、佛手又可清熱止痛;肝病久郁必犯脾胃,故方中用白術健脾益氣,氣郁日久必及血分,故用丹參化解血分之瘀。全方具有較強的滋陰舒肝之力,又可清熱活血,健脾止痛,適應癥頗廣。 ![]() 體會:一些慢性疑難病中,常見到病久肝腎陰虛氣郁之證,尤其是象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膽囊炎膽結石、慢性胃炎等疾病,陰虛氣郁證更多。經臨床多年應用證明,此方療效比較理想。舒肝解郁,一般多用柴胡,但陰虛者多有虛熱,柴胡性升散于虛火不宜,故用川棟子、香附、佛手舒肝而不化燥、不傷陰,且兼清熱止痛之用,比較適宜。若腎虛癥狀突出者,菟絲子、沙苑子、山 萸肉等品又可酌加。 ——《疑難病證治》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盡傾江海里,贈飲天下人。 舉杯邀明月,坐看白云生; 輕撫廣陵散,牽誰夢中魂。 |
|
來自: tnj660630 > 《*****重要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