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為了鞏固朱家天下,制定了“封建藩王”的國策。明朝皇帝將自己除了太子以外的兒子或者是弟弟封為藩王,然后在藩王成年后將要為這些藩王選擇一塊封地,讓藩王前往居住,鎮守當地,眾星捧月般的拱衛皇室,共同保衛明朝朱家天下。 雖然這個過程看著很簡單,但是操作起來很難,畢竟如何選擇封地成了皇帝頭疼的事。 ![]() 一般來說皇帝對于給兒子選擇封地都會采取就近原則,一方面親情所在,另一方面古代交通不便利,太遠了朝廷花費太大,皇帝也實在心疼錢。 不過在明朝歷史上有一位親王被送到了距離北京三千里之遙的廣東,成為了明朝唯一一位被封到廣東的親王,這位親王就是淮王朱瞻墺。 朱瞻墺是皇子,他是明仁宗第七子,他出生在永樂七年,這個時候正是他的爺爺朱棣在位期間,因此他一出生就是皇孫。不過朱瞻墺這個皇孫并不受重視,因為爺爺朱棣此時已經有了十多個孫子了,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朱棣最喜歡的孫子是他的大哥朱瞻基,人家小小年紀就已經提前被確定為了明朝下下任皇帝繼承人了,而對于朱瞻墺這些孫子,朱棣是一點恩情都沒有,什么爵位都沒有,朱瞻墺一直以白身的身份在宮中生活。 ![]()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死在了北征歸途,歷經艱辛的老爹朱高熾終于當了皇帝,而朱瞻墺自然“官升一級”從皇孫變成了皇子。既然成了皇子,父親不能虧待兒子,他登基后馬上就給兒子們加官進爵。 大哥朱瞻基責無旁貸成了皇太子,對這個結果,大家沒有異議,畢竟大哥是嫡長子,而且深受爺爺喜愛早早就預定了皇帝職位,朱瞻墺自然不會煩的也不敢反對,他此刻最希望的就是父親給自己封到一個富庶的地方,然后安穩的度過一生。 ![]() 很快朱高熾的任命書就下來了,朱瞻墺被封為淮王,從“淮”這個封號來看,朱高熾應該是想把兒子封到淮河一帶,在明朝早期,藩王的封號絕大多數都是和封地相吻合的,對于這個結果朱瞻墺很滿意。 不過朱瞻墺萬萬沒想到父親只當了十個月皇帝就死了,還沒來得及給兒子指定封地就死了。 此刻新登基的大哥朱瞻基皇位不穩,因此他暫停了所有弟弟就藩的活動,讓他們全部留在了京城幫助自己穩定朱高熾一系的皇位。 經過四年的努力,朱瞻基終于皇位穩固了,他決定讓自己這些弟弟去自己的封國了。 朱瞻基沒有繼續遵照這些弟弟封號的含義給他們決定封地,而是出于政治目的重新安排了弟弟們的封地,他的目的是讓這些弟弟前往自己精心挑選的封地去監視制衡太祖和爺爺這兩系的老藩王們。 ![]() 朱瞻墺認為自己就算去不了兩淮,至少也會離北京近一些,絕不會被派往遙遠的地方,沒想到大哥的圣旨一下子把他打懵了,他的封地居然是韶州府,居然在廣東。 現在的廣東尤其是廣州,那可是好地方,經濟發達,可是在古代廣東并不繁華,而且因為太過遙遠,除了當地人很少有外來人口前往,明朝在朱元璋到朱高熾這將近七十年,從來沒有封過一個藩王到這里來,因此朱瞻墺成功的成了明朝在廣東的第一位藩王。 ![]() 朱瞻基之所以將朱瞻墺封到廣東韶州,就是看中了韶州的地理位置。韶州位于廣東北部,地處湖南、江西、廣東三省交界,被稱作廣東北大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朱瞻基此刻意識到了要加強對邊疆省份的控制,因此將弟弟封到這里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廣東的重視,同時利用韶州的優越地理位置實現對湘粵贛三省的掌控。 朱瞻基用心良苦,可是朱瞻墺卻不能理解,他并不是不喜歡韶州,而是他不能接受,畢竟韶州太過偏遠,他作為北方人完全不適應南方的氣候,因此對于被封到韶州很不情愿,他有著一種被發配的感覺,此刻的他終于知道自己的二叔當年的苦悶了。 朱瞻墺的二叔就是漢王朱高煦,他在靖難之后被父親朱棣封為漢王,封地居然被安排到了云南。 朱棣兒子不多長大成人的只有三個兒子,他之所以將朱高煦封到云南,就是為了通過朱高煦牢牢掌握云南,實現明朝對云南的管理。 ![]() 可是朱高煦聽了很生氣,他居然說出了“我何罪!斥萬里”的話,如今的朱瞻墺是明白了二叔高呼時的痛苦,可是朱瞻墺不是朱高煦,他不敢也沒有資本喊出“我何罪!斥萬里”。他只能默默接受大哥的安排,滿帶委屈地走上近似流放的就藩之路。 朱瞻墺從北京千里迢迢趕赴廣東,在經歷了幾個月的車馬舟船,陸路水路,翻山越嶺后終于到達了韶州。 當到了韶州,朱瞻墺不顧身心俱疲趕赴自己的王府時,卻被眼前的王府驚呆了。他的王府居然完全沒有藩王該有的氣派,韶州本來就不發達,而且距離中原太遠,自然沒有天多的經費和材料修建王府,淮王府是當地辦公地點改建的,而且朱瞻基考慮韶州的特殊,特一下子“諸王將之國,未有府第。其視所在衛所州治可以為王居者,令軍衛有司協力修理。務在完固,毋徒勞人力。”也就是說淮王府除了結實也就沒有什么特殊的了。 ![]() 看著眼前的簡陋的王府,再想起自己近乎發配的就藩,朱瞻墺是欲哭無淚。 在痛苦過一番后,朱瞻墺開始了思考,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自己絕不能在韶州待著,自己實在無法適應韶州,因此他決定離開韶州,去別的地方。 不過韶州這個封地是皇帝給的,而且藩王就藩花費巨大,你剛到就要走,這不是讓皇帝難堪嗎?朱瞻墺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絕不能惹怒皇帝,否則沒有好果子吃,因此朱瞻墺暫時忍了下來,等過幾年皇帝心情好了自己在提出請求。 朱瞻墺在韶州待了六年,這六年他過得很不如意,因為他多次上書大哥表示廣東韶州“瘴癘”,自己多次生病,實在受不了,希望遷移到靠北的城市,但是無一例外都被拒絕了。 朱瞻墺幾乎陷入了絕望,就在這個時候一直反對他遷移的大哥朱瞻基死了,朱祁鎮登上了皇位。 ![]() 明英宗的繼位對于朱瞻墺是一大轉機,朱瞻墺再一次給侄子上書,理由還是韶州多“瘴癘”,希望遷移封地,這或許是他最后的機會了,如果這次還被拒絕,朱瞻墺也就認命了,老實的在韶州待下去了。 明英宗繼位的時候才九歲,對于這位叔叔并沒有多少印象,自然不會同情這位叔叔,不過明英宗不管事,但是他的祖母張太皇太后還在,此刻朝廷內張太皇太后幕后處理朝政,朝廷外“三楊”負責日常政務。 張太皇太后年紀大了,人一老就慈祥了很多,再加上她同朱瞻墺的生母李賢妃關系很好,她看到朱瞻墺在韶州過得不如意,心中也不舒服,恰巧這個時候,張太皇太后的兒子襄王請求遷移封地,因此張太皇太后直接讓朱瞻墺和自己的兒子一起遷移封地。(相比之下受到朱高熾寵愛的郭貴妃的兒子梁王在安陸過得也不好也想遷移封地,但是多次被太后拒絕,最后抱著襄王痛哭,絕望的死在了安陸。) ![]() 經過張太皇太后和三楊的商量,最后給朱瞻墺選擇的新封地為江西饒州,隨后以英宗名義讓朱瞻墺離開了韶州。甲寅,致書淮王瞻墺曰:“比聞叔居韶州常有瘴癘,深切予懷。今擇江西饒州府,地氣和平,可建王國。已敕有司經營,且具護送人船以俟。叔可于今冬擇日往居之,庶副予親親之意。” 當這個消息傳來,朱瞻墺欣喜若狂,此時已經是冬天了,一般冬天天氣寒冷,不適合出行,但是朱瞻墺絲毫不在意,他下令馬上離開趕往饒州,他害怕皇帝會改變心意,到時候自己走不了了。 饒州的王府依然同韶州的王府一樣是饒州的辦公地點改建的,不過這次朱瞻墺沒有不高興,畢竟他的心愿已經達成了,于是朱瞻墺安心的在上饒居住下來,后來淮王王位也被傳承下去,一直到明朝滅亡。 而對于廣東來說從此以后廣東再也沒有親王被分封到這里,淮王朱瞻墺也就成了明朝唯一到過廣東的藩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