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物谷原創 2022-08-17 16:41 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通過進行一項回顧性研究評估了癌癥診斷和阿爾茲海默病之間的長期關系。 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患癌癥或癡呆癥的風險就會增加,這兩種疾病共享著相似的風險因素,比如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很多癌癥患者都會因癌癥及其療法而經歷認知損傷,這種癥狀與癡呆癥的癥狀相似。但這些只是相似之處,或者說癌癥的診斷是否更容易讓患者患上癡呆癥?此前的研究報告揭示了,癌癥診斷后患者患癡呆癥的風險較低,反之亦然;然而,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其長期的影響效應是什么?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題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or Cancer Diagnosis and All-Cause Dementia Progression Among US Adult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通過進行一項回顧性研究評估了癌癥診斷和阿爾茲海默病之間的長期關系,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有癌癥病史的癡呆癥患者在癡呆癥診斷時往往能表現出較好的認知能力,且要比沒有癌癥病史的癡呆癥患者認知能力下降地慢。研究者Fowler說道,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從長遠來看,大約僅有20%的癌癥患者會在癌癥診斷后患上癡呆癥,而且那些被診斷為癡呆癥的患者在診斷和隨著時間推移時,其似乎要比此前并沒有進行癌癥診斷的患者經歷更好的認知表現;癌癥和癡呆癥之間的這種反比關系證實了醫學文獻中所得到的類似結果,同時也提供了長期的研究證據。 圖片來源:https://content./articles/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jad220054 總的來講,有一次癌癥診斷的患者的認知基線評分和認知衰退程度大約會高出1.1分,而且似乎會比非癌癥患者進展地略微緩慢一些,然而,有過兩次或更多次癌癥診斷的患者的認知得分要比此前沒有進行癌癥診斷的患者低約1.5分。研究者Fowler利用追溯到2003年的數據來鑒別此前進行癌癥診斷或未進行癌癥診斷的癡呆癥患者,隨后研究人員評估了2014-2020年的5年間患者的認知分數記錄情況,擁有相關的臨床患者群體或許就能幫助研究人員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觀察人口的多樣性,不同種族和民族群體認知能力的下降速度不同,無論是否處于癌癥狀態,未被充分代表的種族和民族群體的表現或許都不如非西班牙裔白人患者群體。 下一步研究人員還想分析闡明為何會出現這種總體上的相反關系以及兩種或更多種癌癥為何似乎會改變這種關系,是否是因為認知功能下降的早期跡象被過早的捕捉是因為癌癥患者經常會接受醫療照護,或者是存在更多的生物性驅動因素,比如種族、社會經濟狀態或其它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目前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通過未來的研究來進行解答。 研究者指出,本文主要的研究局限性包括無法按照癌癥或癡呆癥類型和階段來進行區分,而且所有的研究參與者都來自于同一家醫院,研究人員希望在未來的研究中能加入這些變量,并采用更大且更多的地域性樣本進行研究。后期研究人員還會繼續深入研究進一步探討吸煙、疾病并發癥和種族/民族對癌癥和癡呆癥相關的機體認知功能下降的作用和影響效應。(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Fowler, Mackenzie E,Wright, Nicole C,Triebel, Kristenb,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or Cancer Diagnosis and All-Cause Dementia Progression Among US Adults,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22). DOI: 10.3233/JAD-2200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