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河南工”的他,為何能在全國玉雕大賽中頻頻獲獎? ![]() 玉雕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手工藝,它在不斷傳承的過程中,因區域文化的差異,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以“北京工”為主的北派、以“上海工”為主的海派、以“蘇州工”為主的揚派、以“四會工”為主的南派,為著名的四大流派,自古以來深受藏家們喜愛,很多精美作品留存后世,成為價值連城的藝術之作。 然而,作為有著4000多年琢玉歷史的“河南工”,卻一直不被玉雕界以及藏家們看好,他們的雕刻作品很難加入精品圈,大多數只能作為普通工藝品廉價銷售。然而,近些年來這一情況卻發生了顯著變化,“河南工”不僅在全國玉雕大賽中嶄露頭角,而且頻頻獲獎,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他們其中的一位——河南省玉雕大師、陸子岡杯銀獎獲得者石金保,讓我們看看“河南工”是如何崛起的吧! 岫玉的“粗大笨”,讓他離開了那個小村莊! 那時候村子里的人大多以岫玉為原材料雕刻大件,題材也都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龍鳳呈祥、牡丹花鳥等,因為沒有學習過美術專業,也沒有接觸過精品題材,所以大家做的產品非常相似,題材也沒有太大變化。 初中畢業以后,只有15歲的石金保便和村子里其他孩子一樣,跟著父親干起了玉雕活,干了四、五年以后,他開始面對著屋子里堆滿了“粗大笨”的雕件靜心思考:“玉雕不應該全部都是這樣的,它應該千姿百態、各不相同啊!”想著想著,他決定出門拜師學藝!于是在那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他推開了吱呀呀的房門,騎上停在院子里的破舊自行車,離開了那個熟悉的小村莊…… 獨山玉的“俏色美”,讓他離開了那個小縣城! 于是他開始跟著師傅們學習雕刻,每次看到一件件精美作品完工后,心中便充滿歡喜。但是經過一年的玉雕學習后,石金保又待不住了,因為他發現自己手上功夫在提高,但是獨立設計的本領還遠遠不夠,他想去更遠的地方,專修工藝美術基本功,于是在2001年那個艷陽高照的炎炎暑季,他背起行囊坐上長途汽車,踏上了前往天津美術學院的求學之路…… 和田玉的“溫潤感”,讓他離開了那個玉器廠! 于是在2006年他離開石佛寺玉器廠,獨立創辦了《覺鈺若璞》玉雕工作室,在那里他終于可以如魚得水般的創作自己心中的美啦!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年的努力,石金保被評為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2010年作品《悟》獲得陸子岡杯最佳工藝獎;2010年作品《韻影》獲得陸子岡杯銀獎;2014年作品《山野清風》獲得文心讀玉杯大賽二等獎。2019年作品《兩小無猜》獲得鄭州“金象杯”最佳創意獎,2019年作品《道法自然》獲鄭州“金象杯”金獎。 面對各種榮譽,石金保大師只是坦然一笑,采訪結束時他對我們說:“能否成為名副其實的玉雕大師,還是讓作品說話,讓后人評論吧!”石金保大師所獲得的佳績,足以證明新一代“河南工 ”的聰敏才智和不屈不撓,相信他們將來一定會登上更大的舞臺。朋友們,面對如此謙遜好學的玉雕大師,您是否也和我一樣心存敬意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