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擊戰,是我軍戰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為殘酷的陣地防御戰之一。在如今的塔山革命烈士陵園內,九位參加過戰斗的共和國開國將領的墓碑就豎立在這里。 這九位將軍在生前不約而同立下遺囑:死后歸葬塔山,與那里的戰士們長眠在一起。那么,這場戰斗到底對他們來說到底有多么重要,竟讓九位開國將軍立下了相同的遺囑。 錦西縣塔山距離葫蘆島十幾公里,距離錦州市約40公里。或許很多人都認為塔山只是一座山,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有著上百戶的村莊,名叫塔山堡。 ![]() 村里的中間有一條通往錦州市的公路,村東只有一條鐵路,其余的地方都是丘陵,所以這里也是國民黨支援錦州的必經之路。 但這一地區既無險要地形作依托,也無回旋余地,所以易攻難守。但因為塔山的得失,對于敵我雙方來說,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從國民黨來看,不能奪取塔山,援錦部隊難以東進,這樣一來,東北國民黨軍隊將會被全部殲滅。 而對于我軍來說,如果我們守不住塔山的話,就會使攻擊錦州的我軍部隊受到兩面夾擊的危險,影響遼沈戰役。 為此,雙方部隊都投入了不少兵力。 為保證塔山阻擊戰的勝利,東野戰軍指示阻擊部隊必須以攻勢防御,決不能采取運動防御。我軍的部署是左起打漁山,右到翻車溝,在十二點五公里的正面戰場上組織堅強的防御陣地。 與此同時,蔣介石下令集中兵力攻下塔山,打通東進的鐵路和公路,然后向高橋方向突進,達到援錦的目的。 ![]() 這場戰役還未開始就已經決定這將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斗,為了戰爭的勝利,各自都卯足了勁兒。 而在錦州這邊,我軍的攻錦部隊已經完成了對錦州的包圍,已經開始了攻擊四周的外圍戰。蔣介石得知后,急忙命令暫編第五十四軍軍長闕漢騫指揮,國民黨軍隊向塔山我軍陣地進攻。 1948年10月10日凌晨,國民黨軍采用偷襲的辦法,首先搶占了我軍的打漁山和幾個沒來得及修建工事的幾個小高地。 在戰斗初始,國民黨軍在兩艘軍艦和十幾門大炮的支援下,向我軍陣地展開了進攻,我軍被打得措手不及。 一時間,在炮聲的轟鳴下,整個陣地彌漫著滾滾硝煙。 ![]() 但在敵人的突然進攻下,我軍指戰員沉著冷靜,第12師師長江燮元立即給吳克華打去了電話,命令組織該師進行反擊,奪回陣地,將大炮向前拉400米。 而此時大海開始漲潮,在海上準備進攻的敵人泡在水里,在我軍大炮的怒吼下,成為了活靶子,炸得國民黨軍四處逃竄。此時剛剛漲起來的海水猶如神助將打漁山隔成了小島,島上的國民黨軍毫無退路,只得在我軍的反擊下投降。 緊接著,敵人向鐵路橋和高家灘進行沖擊,吳克華預料到敵人很有可能對塔山堡和鐵路線的平坦地區進行進攻,于是提前調來炮兵團對準這片地區等待著敵人。 果然,當敵軍沖擊時,我軍的炮火將他們的部隊全部隔絕開來,國民黨軍進退不得只得趴在地上。 ![]() 到了傍晚,潮水退去,被海水圍困一天的一個營隊在沖向打漁山的時候,被我軍的大炮嚇得屁滾尿流,有的舉手投降,有的甚至逃進大海逃命,就這樣,我軍收復了被敵人奪去的打漁山。 緊接著,國民黨軍繼續向塔山發動了進攻,在敵人猛烈的炮火之下,我軍戰士毫不畏懼,沉著迎戰,用密集的火力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 但面對如此懸殊的火力和不利的地形優勢,我軍的每一寸土地可以說都是用戰士們的鮮血換來的。 尤其是在白臺山七號陣地上,我軍戰士連續打退了敵人的五次沖鋒。 但在敵人第六次沖鋒時,我軍二排的陣地上只剩下九名戰士,當敵人要攻占山頂的緊急時刻,兩名共產黨員馮日江、潘福祿主動帶領九名戰士,以一當十,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 然而當敵人再次進攻時,陣地上的八名戰士被敵人的大炮震得暈倒在地。此時陣地上只剩下了朱貴一個人,但他仍不慌不忙,拼盡全力沉著應戰。或許有人疑惑,他一個人怎么能抵抗得了二十幾名敵人的呢? 其實,他唱了一次空城計,當他向敵人投出最后一顆手榴彈之后,就開始大喊:一班二班三班都隱蔽好不要開槍,等敵人上來抓活的。 敵人聽到這話自然不敢上前,但也還是在畏畏縮縮地進攻,然而就這樣,朱貴憑借著一己之力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守住了我軍的陣地。而距離不遠處躺在地上的國民黨兵,尸堆成山、污血成河,但這也僅僅是個開始。 ![]() 面對接連的失敗,國民黨軍換將候鏡如,他調整了陣容,用“趙子龍師”發動了最猛烈的第三次進攻,敵人用密集的隊形一窩蜂似的往上涌。 敵人的重炮、迫擊炮急速向我軍陣地撲來,把我塔山陣地炸得樹木皆斷,房屋倒塌,泥土翻滾,我軍大部分的陣地工事也被摧毀。戰斗的激烈程度,是幾日以來前所未有的。 而我軍也早日察覺到了敵人的戰術變化,一向冷靜的34團團長面對如此緊急的情況,急迫地在電話里下令:“敵人拼命地攻,我們要堅決地守,做到人在陣地在,決不能讓敵人前進一步。” 然而就在這時,敵人的敢死隊再一次兇神惡煞地撲來,機槍發出的聲音如疾風驟雨,打在塔山陣地上竄到了土地里,激起了一朵朵土花。 ![]() 敵人的子彈和炮彈,直接點燃了我軍的陣地,就連戰士們周圍的土地也被燒著,飛騰著囂張的氣焰。 面對此情此景,戰士們個個士氣高漲,像沒看見似的,不僅沒有半點退縮看起來反而還有些興奮。 他們跳出戰壕后,有的身上著了火,在地上打了幾個滾就迅速站起拼殺。當敵人從200米外沖來時,我軍二營機炮連用重機槍來了個掃射,前一秒還猛撲得敵人如同泄氣的皮球,就地趴倒在地上裝死。 當一個指揮官爬起來用腳踢了踢他們,敵戰士面面相覷卻沒有一個人動,軍官暴跳如雷,打死兩個士兵之后,他們這才畏畏縮縮地站起來前進。 ![]() 機槍連繼續掃射,扔出了一排手榴彈,成群的敵人橫七豎八地倒在陣地上,身下的污血匯聚成河。 在塔山阻擊戰的6個日日夜夜中,34團戰士們用血肉筑起了“鋼鐵長城”,堅守在塔山的主要陣地,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當工事白天被炸毀時,他們就在晚上連夜搶修,與敵人進行了多次的爭奪。 當部隊連長犧牲了,排長就出來指揮,班長犧牲了,戰士們就起來指揮,剩下最后一個戰士時,就單獨作戰。 一天午后,敵人向四縱十師某營三連陣地,用飛機大炮輪番轟炸,被熏成的黑土也被掀起了幾丈高,一時間,火光乍現,彈片橫飛,火光布滿了整個戰場。 ![]() 三連的戰士們映襯著火光,在炮火里奔跑,誓死抵抗,死守陣地。當敵人帶著一個團黑壓壓襲來時,連長下死命令,連隊戰士們要以死打硬拼的精神,盡一切力量把敵人壓下去。 然而當他剛下完命令,敵人的一枚子彈正好擊中了他。 氣急了的指戰員帶著戰士們和敵人繼續了殊死搏斗,地堡塌了就去戰壕,戰壕打平了,就轉到彈坑,子彈沒有了就用手榴彈,手榴彈沒有了就用槍托和刺刀,用石頭,甚至用牙齒。 在戰士們誓死堅守下,敵人仍舊沒能超越陣地一寸,但這一寸土地卻是用無數戰士們的鮮血換來的。 戰斗結束之后,戰場上烈士們的遺體姿勢不單單能用“悲壯”二字形容。 ![]() 這些烈士們,有的臉被刺刀削下一片肉,掛在腮幫子上,觸目驚心,但他的雙手還在死死地掐著敵人的脖子。 有的口腔都被炸得血肉模糊,炸碎的牙齒被血染黑掉落在胸前,但他的腦袋還扭在敵人的咽喉上;有的睜著眼睛躺在那里毫無生氣,但嘴上還死死地銜著敵人的半個耳朵。 10月14日,我軍向錦州發起了總攻,蔣介石嚴令援錦部隊在拂曉前攻下塔山,在黃昏前到達錦州。但他卻不曾知道,連日的激戰敵軍傷亡慘重,大勢已去,想要援錦已然是不可能的了。 10月15日,隨著錦州的解放,歷經6天的塔山阻擊戰也宣告了結束。 ![]() 我軍的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完成了“寸土不丟”的任務。而敵人在塔山陣地前棄尸6000多人,卻始終未能前進一步。蔣介石“東進援錦”的計劃也徹底破產。 塔山阻擊戰后,那些烈士被安葬在塔山附近的高橋鎮、顏家屯等地。1997年,葫蘆島市人民政府決定修建一座烈士陵園,將分散的烈士遺骨合葬。 于是在1998年3月24日,當地村民和戰士們一起參加了遷葬,當地的很多老人不顧年邁體弱,也要拿著工具親手為烈士們搬家。 在挖掘的過程中,他們小心翼翼,每取出一塊遺骨都要用刷子和白布擦干凈,再放入紅布袋中,就這樣,743名烈士遺骨被順利安葬在了塔山革命烈士陵園。 ![]() 塔山革命陵園落成之后,又有九位將軍回家了。或許是太想念那些兄弟了,9位參加過塔山阻擊戰的開國將軍,也在生前不約而同立下遺囑,死后歸葬塔山。 這九位開國將軍分別為:吳克華、莫文驊、胡奇才、歐陽文、李福澤、江燮元、李宏茂、焦玉山、江民風。 遵照他們的遺囑,他們逝世后,將其全部安葬在了塔山革命烈士陵園內,與他們的戰友長眠在此。 在我軍歷史上,有如此多的將軍把同一戰斗的遺址選定為自己的安葬之處,是非常罕見的,而這也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 |
|
來自: 格林書屋 > 《首藏網絡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