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網絡)
最近幾日一段名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視頻火遍全網,視頻給我們塑造了一個貧苦、歷經磨難但卻積極樂觀的“二舅”形象。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個人都不會永遠幸運,也不會事事如愿,面對苦難,博主從二舅身上找到了治療精神內耗的“良藥”,這些“良藥”適用于我們嗎?我們應如何對待精神內耗呢?
買了一條很漂亮的新裙子,但它與我以往的風格不一樣,明天上班要不要穿呢?穿?萬一同事們取笑我怎么辦?不穿?但這是我新買的裙子,我很喜歡……
今天我迎面碰到了同學,但沒來得及跟她打招呼就走過了,這可怎么辦,她會不會以為我討厭她……
領導今天開會說的那句話是什么意思?是針對我才說的嗎……
人人都說35歲一道坎,萬一我被裁員了怎么辦,那時候上有老下有小,這可怎么活啊,雖然我才23歲……
如果當初我能早點發現孩子的不尋常表現,早點帶他去醫院看病,現在就不會這么嚴重……
醫生說這個病可以治好,會不會只是在安慰我……
以上表現,屏幕前的你中了幾條呢?簡單來說,精神內耗指的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他們在自我的精神世界中,不斷的自我否定和懷疑,嚴重消耗心理資源,從而出現疲憊、抑郁焦慮、精神敏感、變得不自信、對人生更加迷茫。
對于精神內耗的人來說,苦難本身給他們帶來了痛苦,但反復思考痛苦更加重了痛苦的程度,還沒被事情擊敗,巨大精神內耗已經讓他們提前舉了白旗。那么面對困境和苦難,我們應如何對待?要像阿Q一樣,裝不在意,灑脫自嘲嗎?
二舅明明是小天才,回回名列前茅,但卻被醫生的失誤導致殘疾,這種事情擱在誰身上,誰都會捶胸頓足,感嘆命運不公。面對苦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二舅給出了滿分答卷!
二舅在十幾歲便遭受了上天如此不公對待,他也曾“擺爛”,但沒有完全放棄,從此墮落,而是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壞腿開始思考。學醫3年,雖沒有久病成醫,但總有好處,最起碼現在還能為88歲老母針灸。
挫折不能解決,問題依然存在,那么二舅采取了第二步。
腿是不能好了,拐杖是丟不掉了,二舅接受了這個殘忍的事實,從看木工工作的3天里,他思考自己接下來要怎么走,看會了木工的活兒,也就決定了要去做木工。
給人做木活兒,就干了大半輩子。一開始給生產隊做板凳,后來給自己的妹妹做豪華家具,幫村民修東西等。二舅雖然站的歪,但身子正、走的直,得到大家的尊重。腿殘心沒殘,二舅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能快速從悲傷痛苦的情緒中跳出來,積極反抗不公,采取行動。
在這個社會中,很多人飽受疾病困擾,每天都是煎熬,我們想得病嗎?不想。疾病本來就是不分人,只不過我不太幸運,被它找到了。但人活著為了什么?最基本的目標就是活著,能健康的活著是我們的追求,能實現自我價值是理想。
疾病帶來的苦難降臨到頭上了,可以學習二舅的做法,積極反抗,練成打不死的精神。疾病大都是欺善怕惡的,你越害怕面對它,它就越變本加厲。如果抗爭還沒開始就認輸,那真的會輸掉一輩子。
面對苦難痛苦,面對這些“疾病小鬼”,我們不應該像阿Q一樣采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一味的自我欺騙,這樣麻痹痛苦并不會真正讓我們釋然,而是把它壓抑在了內心深處,成為了潛意識,我們意識不到,但它卻真實存在著,就像炸彈一樣一直存在,可能會在某時隨時引爆。
面對苦難,我們應疏不應堵,應看行動不看說,我們真正接受了苦難,思考了解決辦法并去施行,這才是面對苦難最好的方法。
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一句話:“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我們做選擇遵循的是自己的本心,而非他人想法,有時候不去思考他人的話,能夠給自己帶來最大的輕松。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尋找自己的價值感就是生活的意義,二舅能給別人做木活兒,養活寧寧,給別人修理電器等都是他被人需要的價值感,能夠讓他一直感受幸福。我們在追求被人需要的時候,量力而為,找到自己可以做到的事就好了,要明白我也不必是最優秀的那個,但能被人所需要就是我的成功。
遇到挫折和失敗,不能過分沉溺在悲傷抑郁等消極情緒當中,要從自己的消極思維模式中跳出來,讓自己變得樂觀一些。失敗的原因不能完全歸結于自己身上,否則長時間你一定會得出自己是無用之人這種荒謬結論。
對于內耗,最好的方法就是少一些胡思亂想,想到什么就去做!光想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焦慮也不會憑空消失,行動起來就可以緩解大部分焦慮。想要做成某方面的事,這時候我們只需要聚焦自己的注意力在這上面,不用去思考其他方面的事情。計劃也不一定永遠適合這一秒的你,但能做成一件事,就是很大的收獲!
人無完人,事情也不會是完美的,一味追求完美是不現實的也沒有必要。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提出成長型思維的概念:我們要選擇能夠幫助我們成長的目標,而非一味追求結果,在過程中能夠樂觀的堅持并有所收獲,這本身就是一種成長。發掘事件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收獲,要比一味糾結事情結果更重要。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結局不一定是勝利的,但一定是最好的。
希望我們也能擁有二舅的樂觀豁達以及一往無前的勇氣,畢竟“我四肢健全,又上過大學,又生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我理應度過一個比二舅更為飽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