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前幾天寫赤峰攻略的時候,收到了來自股東的靈魂拷問:為什么沒有吃的介紹?對吃貨們禮貌嗎?對夾不配有姓名?連環三問,簡潔卻直擊要害。 ![]() 是啊,怎么會沒有美食部分呢?那自然是因為它值得列個專篇好好寫寫!說這話的同時,忍不住又拍了拍我這在赤峰吃得圓滾滾的肚皮。 ![]() 《早餐中國》挖到的赤峰對夾 先插句題外話,我發現一些古老的詞匯,像是九省通衢(比如武漢)、兵家必爭之地(比如荊州),往往也是美食的代名詞。 美食這件事,和物產有關,和歷史政治有關、也和人與人的交流有關。我這次挖到的美食富礦赤峰,也符合這個道理。 ![]() ![]() 赤峰如今是內蒙古的第一人口大市,從地理上看,它位于農牧交錯帶上,被視為“塞外通衢”,是聯系中原和塞外很關鍵的地方。 到了近代,赤峰到底歸遼寧還是內蒙古管轄,也是經過一番搖擺的 (它曾屬于遼寧管轄,大概在五十年代左右又劃給了內蒙古)。 ![]() 沾了地緣位置的光,赤峰在吃方面可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很是包容多元的。無論是內蒙古的手扒肉、烤羊排、羊肉燒賣,各種奶呼呼的奶茶、奶豆腐、奶嚼口,還是豪邁的東北菜,赤峰人統統吃得很開。 ![]() 熱乎乎的鮮美羊湯 ![]() 皮薄餡多的羊肉燒麥 ![]() 量大入味的東北菜 在赤峰和餐館老板聊天,也是老板們的大型凡爾賽現場。 畢竟在這里能開得長久的館子,要么自家有牧場,要么就有長期合作的牧民能從源頭把握好食材。 ![]() 翁牛特旗、克什克騰旗……他們報出來的都是一長串,我要多問一遍再加查地圖才能搞清楚的地名。 ![]() ![]() 好吧,這個“館均牧場自由”的赤峰,確實有點東西~ 對夾 曾在《早餐中國》里亮相過的赤峰對夾,不知道悄悄饞哭了多少人。全國能吃到對夾的地方,也就是在赤峰了。 ![]() 確實,赤峰對夾是有些撞臉陜西肉夾饃的。但你如果不明就里張口就問:“這不就是肉夾饃嗎?”赤峰人多半是要認真和你爭辯一番。對夾就是對夾,不可以抹殺它獨立存在的尊嚴哦! ![]() 肉夾饃常用的是個大軟糯的白吉饃,而對夾用的是則是酥皮,酥皮層次越多越好。 油、水和面和成的軟面團在醒面之后,還要包上一層用小米面粉和豬油組成的油酥。面團卷成8圈揪成劑子,再把兩個劑子疊加在一起壓成至少有32層的大劑子,然后就可以上鍋烙制。 烙好后的餅子對半切開,就成了一個小兜子,各種餡料就可以盡情往里塞。 ![]() 對夾的餡料也很簡單,一般就分普通、精肉、夾菜三種。肉用的是熏豬肉,還在加了數十種香料的老湯里浸泡過,濃郁香醇入味得很。 菜的話像是腌黃瓜、海帶絲、桔梗絲和土豆絲等都是常客。 廣利對夾 ![]() 廣利對夾就是《早餐中國》千挑萬選選出來的店鋪。我特意跑去現場來看看,還是很有紀錄片里的氛圍。 我到的時候店里的人都還坐著在等新一鍋對夾出鍋,小朋友甚至等到看起了電視劇。 他們家的對夾是現做現吃,但我想主要還是因為一鍋出爐后很快就會被賣完,根本就輪不到下一波客人。 ![]() 菜品選擇也很簡單,精肉對夾5元、普通對夾4元、夾菜對夾3元。 精肉用的是純瘦肉,所以我會更推薦普通對夾,它用到了肥瘦相間的肉,少許油脂的加入會讓口感更加豐腴。 ![]() 老板手法嫻熟,給起料來也毫不含糊,無論肉還是菜,都給你塞得滿當當,“露餡”了才端上來。 ![]() 上桌時的對夾外殼已經很酥脆了,咬一口就會掉渣,但里頭還有油酥皮的軟糯,麥香也很濃,口感層次非常豐富! 對夾和肉夾饃相比,個頭是小巧的。所以一般都要吃上一對,再喝碗紫菜湯,才算OK。 ![]() 羊湯 曲那羊湯館 曲那羊湯館的羊肉湯雖然好喝,但老板卻沒想過要做網上宣傳,某點評網站上,全都是自愿給他們打廣告的食客。 曲那其實是西藏的地名,內蒙古的老板因為到西藏旅行愛上了遠方的風景,就把它用在了店名上,但這家店其實是正宗的內蒙古羊湯館。 ![]() 敢主打羊湯,自然是對食材有所挑剔的。她們家用的都是來自錫林郭勒西烏旗的羔羊,接近野生放養的羔羊們肉質爽口結實,而且吃著牧場里青草長大的羊仔們是沒有膻味。 ![]() 羊肉好,不用加復雜的調料煮出來就很好吃。 羊湯還有口味可以選,像是羊雜湯、羊頭肉湯、羊肚湯等,在當地人看來不同部位的羊湯口感都是不一樣的。 ![]() 但對我們來說,一碗最常見的羊肉湯就是最不會出錯的選擇。 果然,羊湯很是鮮美,羊肉也完全不膻,只有最純粹的肉香,哄得我忍不住就喝掉了小半碗。 早上一碗熱乎乎的羊湯,再加一只香軟的蒙古果子,不知道喂飽了多少赤峰人。 ![]() ![]() 燒麥 燒賣也算是包容大度的早餐代表了。 武漢人的油餅包燒賣,江浙的鮮筍燒賣,北京的三鮮燒賣……全國各地的廚師們就地取材做出五花八門的燒賣樣式。 ![]() 到了赤峰,主角必須得讓位給羊肉了。據說,很多內蒙古人是到了南方才知道,燒賣原來還是加糯米的。在他們的記憶里,羊肉大蔥餡才是從小吃到大的味道。 綏緣老燒賣 ![]() 他們家的燒賣按屜買,22元一屜,能有8大只。胃口小的南方人,兩個人吃綽綽有余。 ![]() 羊肉要用蘇尼特右旗的活羊,現殺急凍,36小時后就要被運來做成燒賣了。 在北方,羊肉拌蔥餡是標配。蔥用的是山東大蔥,還得是80%蔥白、20%蔥綠的那種,細講起來都是講究。 燒賣都是現包現蒸,所以每屜燒賣從下單到上桌,10來分鐘的等待時間是基礎。 ![]() 燒賣剛下蒸籠就立馬被送上了餐桌,所以吃到嘴里的時候都還冒著熱氣。 每一只都是皮薄餡兒大,蒸熟之后還是晶瑩透亮的,隱約能看到里邊略略發黃的湯汁。 ![]() 燒麥要趁熱吃,但又千萬不能心急。要慢慢咬開口子,先輕微吸進湯汁,避免爆汁,再連皮帶肉餡大口吃進去。 連著吃上兩只,無論是哪個饞鬼來了都要直呼過癮! 蒙餐 前邊列舉了幾項早餐小吃,再和大家講講正餐,在赤峰,各種蒙餐是占大頭的。 蒙古族的傳統美食,主要分為紅食和白食。 ![]() 紅食是各種肉類,除了狩獵來的黃羊、野兔和鹿之外,更多的其實還是家養的動物,一般就是牛羊(馬肉吃的少,因為在蒙古族的信仰中馬是尊貴的動物,所以只有祭祀的時候才吃)。白食則是種類多到能讓人分分鐘臉盲的奶制品了。 雖然食材的種類相對是單一的,但是他們可真是變著法去做,所以蒙餐的基本盤是羊肉的N種做法+奶的N種做法。 ![]() 愛吃羊肉的人,來赤峰絕對能讓你把羊肉吃個飽。 而且基本能開上年頭的蒙餐店,都懂得要從源頭把握羊肉質量。 在青青草原上長大的羊,日常只吃青草,羊肉吃起來一點都不膻。無論是做成殺羊菜、手把肉、烤羊腿,都是好吃得讓人停不下筷子。 ![]() 至于奶制品,也是讓我各種長見識。 新鮮的牛奶倒入鍋中慢火煮,表面就會凝結出一層奶脂肪,用筷子挑出來晾干,就是奶皮子。 ![]() 剛擠出來的生牛奶發酵凝結后,上層的凝結乳是奶嚼口,而奶豆腐則是用放在陰涼處發酵的牛奶做的。 它們的做法不同,口味也有差別。 ![]() 豐腴肥美的牛羊肉搭配醇厚的奶制品,讓我在赤峰的每一天都是能量滿滿。 呼蘭蒙餐 呼蘭蒙餐已經開了十多年來,在當地人中口口相傳,都是他家的野生宣傳大使。生意自然是好的,我們去晚了,連烤羊腿都沒有吃上。 ![]() 翻他們家菜單的時候,看著活羊手把肉、羊盤腸、烤把肉、烤羊腿、羊肉炒沙蔥等等羊周邊,我感覺也是在學習羊的一百種做法。 蒙餐分量大,我們實在不敢輕敵,點了一份殺羊菜、羊肉炒沙蔥和酸奶餅,果真就已經吃得走不動道了。 ![]() 殺羊菜和我在南方農村里吃的殺豬菜有些類似,殺完羊之后,各種羊的下水也別浪費,入鍋亂燉一番就是道落胃的家常便菜。 他們家殺羊菜用的是燉羊的原湯,除了羊雜還加了羊血、羊盤腸和少許羊肉。 羊湯里還煮了一些白菜,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早就吸飽了湯汁精華的菜葉,吃起來卻是暗藏玄機。 ![]() 至于羊肉炒沙蔥,不愛吃蔥的我是抱著挑戰的心態點的,卻意外被好吃到了。 沙蔥看起來綠瑩瑩的,雖然名字里帶個蔥字,但它其實并沒有蔥味,反而帶一點青草的香。吃起來口感有點滑,卻別有一種難得的鮮嫩。 ![]() 我們的主食酸奶餅也沒有踩雷,吃起來松松軟軟。還帶著淡淡的奶香,翻開餅皮甚至還能看到小粒奶塊,很是香醇溫柔。 在內蒙古,奶就是一種調料吧。 ![]() 香滋奶茶館 在赤峰,他們家以做牛肉餡餅出名,被很多人封為“赤峰最好吃的牛肉餡餅”。是不是第一我不知道,但我們幾乎埋頭吃到了光盤,也算是在用嘴投票了。 ![]() 從出品來看,我覺得他們家算是蒙餐和東北菜的融合店,牛肉餡餅、手把肉、羊腸是被大力推薦的招牌,但你同時也可以吃到鍋包肉、燉粉條這些出了名的東北特色菜。 我特意問了老板,他們家的牛羊肉都來自翁牛特旗那什罕蘇木,不吃飼料,光吃青草長大的。 ![]() 牛肉餡餅確實很不賴,外皮稍微有點酥脆,但里頭的肉餡鮮美厚實,還含著汁水,很容易就吃掉兩三塊。 ![]() ![]() 炒米奶嚼口的美妙,也是著實讓我惦記。 金燦燦的炒米灑在潔白的奶嚼口上,再上一層白砂糖,因為奶嚼口的水分含量不高,有些黏,要使大勁攪拌才能把它們拌勻。 ![]() 第一口是在適應它的口感,第二口第三口就是驚嘆了!脆香的炒米結合絲滑純正的奶香,也難怪炒米和奶嚼口會成為當地人最認可的官方cp。 ![]() 我還認真問過,奶嚼口只能冰鮮,現在太熱了不能郵寄,只能蹲一個涼爽的秋冬才能再次品嘗它的美味了。 擔心全點蒙套會有些膩,我們還點了一份羊肉芹菜粉,親測也是入味好吃的。粉絲Q彈有韌性,再搭配上芹菜的脆爽就很妙,又是吃到幾乎光盤。 ![]() 其它推薦店鋪 斯琴阿媽 當地的連鎖蒙餐店,各種特色菜式都可以在這里品嘗到,出品也很穩定。 一牧草原火鍋餐廳 (后腿肉) 一頓熱乎乎的火鍋,也是牛羊肉很不錯的打開方式。他們是當地比較大的火鍋餐廳,有機招牌羔羊肉和鮮切羊肉是必點,分量很足。不過,自制羊肉滑不推薦,我覺得它淀粉含量太高吃起來過于軟爛。 ![]() 東北菜館 在赤峰下館子,一頓東北菜也同樣不能落下。在赤峰的大街小巷里,各種東北菜館子早已經開出花來了。 內蒙古赤峰人可以一開口就是東北口音,而到了餐桌上,像是鍋包肉、殺豬菜、血腸、涼菜這些分量足、滋味濃的東北菜,赤峰人也可以吃的很溜。用赤峰人的說法來講,那不就是家常菜嘛。 內蒙古和東北人的口味,在赤峰取得了大和解。 ![]() ![]()
這家店也開了有些年頭了,雖然店鋪開在二樓并不好找,但到了飯點趕來吃飯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我們點了鍋包肉、海帶炒土豆和酸菜炒粉條來一探虛實。 ![]() ![]() 東北菜出身的鍋包肉,在赤峰也是老少皆宜的存在。 仔細研究起來,鍋包肉也是分流派的。遼寧省人吃酸甜口的,裹著一層番茄醬的鍋包肉酥脆多汁。而靠近內蒙古,則是咸口鍋包肉大行其道。 ![]() 他們家做的就是咸口鍋包肉,切成長方形的豬里脊肉,裹上淀粉后入油鍋炸到金黃,澆汁以醬油和蒜末為主,所以吃起來口感酥脆,一口下去蒜香四溢,滿滿的肉香。 肉也給的很到位,大塊厚實,我覺得這也很適合作為午后小零食。 ![]() 至于,海帶炒土豆和酸菜炒粉條也都是很好吃的。 而且赤峰人真是豪邁,我們點了小份,上菜時一看還是有一大盤,三道菜一擺這桌子就要擠不下了。 ![]() ![]() 其它店鋪推薦 張家小館 在赤峰挺出名的東北菜館,還開了好幾家分店,出品都挺穩定的。除了常見的東北菜款式:殺豬菜(里頭加的不是東北酸菜而是曬干了的白菜)、鍋包肉(可以選擇酸甜口or咸口)、血腸等,還可以吃到酸奶羹、奶茶、拉絲奶豆腐這些奶制品。分量都很足,大家點單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 伴手禮 原藝奶食屋 (奶制品) ![]() 到了內蒙古的地界,吃不下的總想打包再帶點走。在赤峰買伴手禮,推薦大家到原藝奶食屋。 第一次來,你肯定會像我一樣,懷疑自己怕不是進了什么博物館?怎么光奶制品都可以做出這么多花樣? 幾個貨架都擺得滿滿當當。 ![]() 我隨便給大家列下清單: 酸奶渣子、干奶豆腐條、奶疙瘩、奶派、奶酪、炒酸奶、鮮奶酪塊、芝士酪酥、黃油渣酪、奶酪花、奶皮子烤奶皮、奶鍋巴、傳統方奶酪……大家就知道種類到底有多夸張了。 ![]() 但好在他們家所有的奶制品都標了名字并且都給配了試吃裝,你每樣都可以嘗了再買。老板說最多的就是:“你一樣樣慢慢嘗,吃清楚了再買。” 我和妮子兩人到了這里之后,就根本走不動道了,邊試吃邊試圖去把它的口感和名字對應起來。 ![]() 當然,如果你要問老板哪款最好吃?他的回答肯定是都好吃! 而且,考慮到大家的健康需求,很多奶制品都有低糖和無糖版的,很是貼心。 ![]() 他們在翁牛特旗有自己的牧場,自家牧場里最新鮮的牛奶都被做成了這些好吃的奶制品。 而且硬核的風干牛肉也有,牛肉好做成風干肉也是一頂一的美味。 ![]() 買好之后可以在店里直接郵寄,5公斤內都只要10元錢的郵費,能郵寄一大堆了。 赤峰怎么玩? 吃飽喝足之后怎么玩呢? 在赤峰市區可以到昭烏達小區(就在呼蘭蒙餐附近)逛一逛。它不僅僅是小區,更像是當地人的市集。傍晚時候過去很熱鬧,能看到最地道的當地食物。 ![]() ![]() 赤峰博物館南館也不錯,可以帶你深入了解契丹文化。 此外,還有紅山區的新華步行街(內蒙古第一條商業步行街)、清真北大寺、長青公園和花園胡同(小吃街)一帶也是相對熱鬧的。 ![]() 當然,赤峰很大,差不多相當于一整個浙江省了。它最經典的玩法可不是局限在市區里,強烈建議大家租車自駕到周邊玩耍。我把線路也給大家捋一捋。 如果只想去草原上撒歡,推薦大家走達達線(最美草原天路): 赤峰—阿斯哈圖石林—白音敖包沙地云杉—貢格爾草原—達里湖—烏蘭布統草原—赤峰 這一路上草原、森林、石林、高山和湖泊,全都不缺。安排個3到4天就能玩得全,完全沒有請長假的心理負擔。 ![]() 當然如果你時間更充裕,甚至可以把遼代遺跡點也都加進來,走一條很受人文旅行愛好者追捧的經典線路: 赤峰—赤峰市博物館—玉龍沙湖—遼上京博物館—遼慶州白塔—達達線—烏蘭布統草原—赤峰 這條兩條線我都寫過詳細的攻略,大家看這篇就行 ![]() 最后,如果對你來說,赤峰曾經是內蒙古旅行的一個跳板。那不妨分一兩天給這座城市,通過吃吃吃來感受它的包容和豪邁~ /出行貼士/ 交通:杭州出發有飛機直飛赤峰,大約2h左右,北京出發高鐵也是3h不到,到了赤峰之后,可以在當地租車自駕,租車平臺有一嗨租車、神州租車等。 住宿:赤峰城區可以選擇住赤峰玉龍國賓館、富力萬達嘉華酒店、或者是亞朵;烏蘭布統可選的酒店比較多,比如克什克騰旗大胡子酒店、烏蘭布統星辰蒙古包特色莊園、烏蘭布統德盛精品酒店等;達達線上可以住托亞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