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伯納曾說:
“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滿足。”
仔細想來,確實如此。
現(xiàn)代人的生活,總是容易被欲望控制。
欲望無法滿足時,就會陷入到痛苦之中,就算當下得到滿足,嘗到快樂,也會接著產(chǎn)生更多的欲望,從而產(chǎn)生出新的痛苦。
可以說,人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尤其是這4種欲望,正在拖垮無數(shù)年輕人。

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的人們,享樂太容易了。
就拿手機中的app來說,每一款A(yù)pp都在研究你的行為和愛好,讓你得到快樂和滿足。
于是原本想刷刷短視頻,放松片刻,再抬起頭已經(jīng)是三四個小時之后;
周末難得有時間和朋友打一把游戲,結(jié)果一玩就到深夜;
還有各種娛樂八卦,肥皂劇,無論是在公交地鐵、還是餐廳里,每個人都在低頭沉溺其中。
然而,這些毫無節(jié)制的低級快樂,像裹著糖衣的毒品,一不小心就讓人上癮。
成年人尚且難以控制自己,更別說自制力低的孩子們了。

正如心理學(xué)博士亞當·阿爾特說的:
“這是一種個體無法抵抗的快感。雖然短期內(nèi)可解決心理需求,但長期卻會造成嚴重傷害。”
想想看,一個人如果總是放縱自己的欲望,任由低級快樂占據(jù)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就會懶得思考,懶得進步。
簡單來說,就是玩物喪志。
最后發(fā)展成對生活和工作越來越?jīng)]有耐心,玩樂的欲望越來越膨脹,不斷自責逃避,從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
但無數(shù)真實生活案例也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真相:
越是唾手可得的東西,背后的代價就越大。
熬夜很快樂,但慢慢透支的是身體,躺著玩手機很愜意,可總有一天面對成長的焦慮。
這個世界很公平,想要最簡單的快樂,就會給你最難以承受的痛苦。

青年作家橙子曾和朋友分享過一個故事。
畢業(yè)那年橙子在雜志社工作,部門里有個女生特別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遇到什么事都喜歡找別人訴苦。
“領(lǐng)導(dǎo)又給我安排了太多的事,害我天天加班。”
“今天早上錯過公交了遲到了,又要被扣錢,哎。”
一開始她只是想抱怨一下,吸引大家的注意,但時間一長,她變成了公司有名的“祥林嫂”,人人見了她都恨不得躲著走。
而剛進公司的橙子,順利成了下一個聽她抱怨的對象。
橙子和朋友說:
“我可以理解她的心情,但我不認同她用抱怨這種處理方式。
喜歡傾訴的人,大多是自己過得不如意,但又不想改變或者不想承認自己的問題,其實也是變相拒絕自我反思。
可是真的有人會關(guān)心她嗎,有幾個人會感同身受。她越是找人傾訴,反而越?jīng)]有人幫她。”

人一旦遇上點煩心事,總是會想找人說說話,這是人之常情。
但抱怨是這世界上最無用的事情,不僅暴露了自己的無能,也讓人不由自主的放棄改變。
老人常說,種什么因,結(jié)什么果。
要過什么樣的生活,都是個人自己的選擇。
如果總是一味沉浸在自怨自艾里,又不愿意做出任何改變,注定只能成為失敗者。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說的是“年輕人為什么都存不下錢”。
底下的回答各式各樣,但總結(jié)起來無非就是:掙得少,花的多。
網(wǎng)友@卡卡 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小的時候家里不富裕,錢都是用在刀刃上的,我從來沒有擁有過心儀的東西,于是工作后,我就放縱自己不停的買買買。
來到大城市后,見識世界的繁華和同齡人的光鮮后,就更無法抗拒消費的誘惑。
從一兩千塊的包包到各種奢侈品,幾張信用卡換著套現(xiàn),每個月工資一到卡上,就被劃走大部分。”
這也是很多當代年輕人的現(xiàn)狀。
明明月薪三千,還要跟風買奢侈品;明明負債累累,也要買貸款買車,甚至不惜啃老。
就為了在花錢的過程中,感受到“自由”和“自我支配”的快感。

作家宋默曾說道:
“我們往往進入這樣一個怪圈。我們總以為得到了某些向往已久的東西,心就會安定了、滿足了,從此就可以幸福了。
可是,得到之后,卻覺得不過如此,更大的欲望立刻接踵而來,目標不斷提高,我們也越來越累了。”
金錢有限,欲壑難填。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只看見自己的欲望,卻沒有認清自己的能力和處境,最后慢慢失去抵抗風險的能力。
什么能力匹配什么樣的生活,都是成年人,該學(xué)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了。

疫情這幾年,很多人遭受生活的重創(chuàng),有人失業(yè),有人收入驟減。
我們比任何時候、任何年代更加渴望成功,夢想著一夜暴富,功成名就。
之前有個朋友,以領(lǐng)導(dǎo)不好相處、工作高壓為由辭職了,聽人說現(xiàn)在做直播電商賺錢,也準備轉(zhuǎn)型。
注冊了公司,招了人后,才發(fā)現(xiàn)沒有經(jīng)驗,根本找不到合作渠道,公司堅持了半年入不敷出,散伙了。
后來,他又看到人家拍短視頻很火,低成本高收入,又躍躍欲試。
買了一整套設(shè)備找人拍攝,折騰了好幾個月,點贊觀看人數(shù)寥寥無幾,他覺得太慢了就放棄了。
據(jù)說現(xiàn)在又沉迷各種投資學(xué)講座,整天開口閉口都是底層邏輯,認知紅利。
然而,一開始做直播電商的人已經(jīng)發(fā)了家,后來拍短視頻的也趕上了風口。
只有他急于求成,越想著賺錢,越賺不到錢。

我不反對成功欲,內(nèi)心有欲望,人才有強大的生活動力。
但很多人走入一個誤區(qū),就是只羨慕別人成功的結(jié)果,卻忽視他們成功的過程。
這個世界上,任何成長,任何一個領(lǐng)域都需要長久的鋪墊和努力。
董宇輝、俞敏洪,甚至莫言等等,哪一個不是在自己的領(lǐng)域耐住寂寞深耕多年,才獲得今天的成就。
堅持努力的人,未來都不會差,但前提是: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應(yīng)先該靜下心來學(xué)習(xí)。
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你應(yīng)該先沉下心來歷練。

人有欲望,本無可厚非。
就像有句話說的:
“欲望本身不是罪惡,憑借欲望無節(jié)制地為所欲為才是罪惡。”
但真正聰明人從不會讓過度的欲求侵蝕自己的內(nèi)心,不被浮華的生活所綁架。
欲望固然是激勵我們活得更好的動力,但時刻保持清醒,才能讓自己的思想和靈魂真正豐盈起來。
點個“在看”,愿我們都能認清人性的欲望。
你越節(jié)制,人生才能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