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的哲學《尚書·酒誥》中,周公將周人的特點與失敗的商人相比較,認為他們“畏天,顯小民”,既敬畏天,又關心人民。他們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經德秉哲”,遵從道德準則,善于治國。 周公在此仍以尊敬的態度對待商人,稱其為“殷先哲王”。商先王也是聰明人,從成湯到帝乙都是好王,但在帝乙之后,他們就變得不為人民著想,只管喝酒。 ![]() 周公畫像 “酒誥”這一名稱來源是商人由于酗酒而導致墮落、衰敗。因為商人的墮落,天才給他們帶來了滅亡的災難。并非天要對商人不利,天是公正的,沒有私心,只是商人自己的墮落招致了天的責罰。 《尚書·多士》開頭說,不是我們周人膽子大,而是因為天不允許商人繼續“固亂”。以我們周人的意志,絕不會有膽量去競爭商人之位,只因商人不知敬畏天,不知天理,故遭天譴。 隨后,《尚書·多士》中就出現了早期周人的哲學思想:不僅是商人遭天譴,商以前的夏也是這樣,所以天派成湯來收拾夏,于是就有了商。商人的先王們戰戰兢兢地服侍帝,生怕自己辜負了上天的恩賜,所以才能蒸蒸日上。但后來,商王的所作所為令天不能忍受,于是天命傳給了周人,周人在天意之下取而代之,并非周人的主觀抱負。 周人的人文思想傅斯年先生對《尚書》的論述進行了梳理,可以看出周人心中的“天命”是怎樣運行的。首先,要敬天,要謹慎地覺察天的監督、判斷;其次,能夠“保人民”,關心百姓,特別是“慎刑”,不殘暴,不濫殺;再次,要勤勉,勿忘先人之艱辛,遵循前人的審慎態度,不能忘記前人的教誨;最后,不能偷懶,也不能酗酒。 長久以來,商人都是信仰祖先、依靠祖先的。周人被商人壓制,他們不會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多么地強大。周人在商人的陰影之下,一向視自己為小族,受商人的欺凌,一不小心,就連文王這樣的大人物,也會被商人囚禁。 ![]() 周原遺址 所以他們信仰的是天,是一個連商人和神靈都不能掌控的存在。老天不偏向任何人,它居高臨下地注視著所有人的行為,使商人喪失了統治地位的,并非周人的祖先,也非周人本身,而是一個對商人的酒色橫行感到厭惡的老天。天把權力交給了周人,讓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尚書·君奭》中的“天不可信”,并不是說不能信天,而是天沒有固定的行為,也不可能永遠如此。天和天命,隨時都有可能變化,不像那些商人的老祖宗,總是幫著商人。天現在和你站在一起,并不意味著它會永遠支持你。 ![]() 周原雪景 但是天的改變卻是有規律的。周人總結出了一個法則,就是在最重要的天命分配上,是按照德行來的。因此,從對天的信仰,自然而然地轉向了與人有關的道德。 《尚書·酒誥》又說:“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意思是人不但要用水來觀察自己,還要用人民的回應來審視自己。這是周人祖先為后世領袖留下的警醒之言。這個“人”指的不是所有的人,而是指那些要統治和領導人民的人。 那么有方法可以判斷出,我們在天眼中是善是惡嗎?周人的祖先說:要了解天的視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看你的人民如何回應。人民眼中的你,與上天所見的你最接近;人民喜愛你,就是上天對你的贊美;反之,人民厭惡你,你就要當心了,老天也會厭惡你,也許會收回天命,降下懲罰。 ![]() 古公亶父雕塑與周原的星空 這種信念,實際上在商朝晚期也有跡象。祖甲改革的根本目標,就是要減少鬼神對人間的直接干涉,使人與鬼神之間的關系制度化。至少祖甲這一脈,顯然是靠近了人本位,但商文化是以鬼神信仰為基礎的,不可能完全改變。 建立一種脫離鬼神、徹底以人為本的新信仰,是周人實現的。 周人的統治智慧攻入朝歌之后,周人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統治和管理“大邑商”。周人長久以來的思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不相信自己能輕易征服大邑商,盡管牧野擊敗了商軍,攻入朝歌,但周人并不認為自己是商人的統治者,他們對商人還是有些畏懼的。 于是,他們做了兩件事,一件是把商遺民遷徙到渭水流域。有關這一歷史事件,有“史墻盤”銘文的記載,銘文分為兩部分,前面是贊美周朝建國功業,從文王講到穆王,后面是史微氏的家譜,其中有一句:“微氏烈祖”到武王那里去,武王命周公為他們安排住處,并把他們安頓在了岐周。 ![]() 鳳雛村就是岐周,史墻盤在這里出土,證明了銘文的真實性。通過史墻盤,我們可以肯定,“史氏”家族(族徽上刻著“冊”,可能是負責商王朝的記錄工作),在武王伐紂后,從殷遷徙到了岐山。他們在這里生活了七八代,鑄造了史墻盤,將自己的家譜記錄了下來。 史墻盤上的家譜,有辛公,有乙祖,顯然是商人命名方式。渭水地區出土的青銅器,其中一些具有很強的商朝風格,應該有一部分是商遺民遷徙的時候帶來的,或者是他們在這里鑄造的。 ![]() 史墻盤銘文拓片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周人對商遺民的遷徙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他們有意選擇那些在商文化體系中有特殊作用的家族。這是以往周人所欠缺的才能和專長,是決定政權合法性和統治合法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將朝歌的人口遷出去,讓商人失去原本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把這種象征性的能力轉移到周人身上。青銅器和文字刻寫是商人的重要工具,所以這些專業人才都被遷到了周原。 周召東征武王將專業人才遷到周原,把朝歌一帶商人的中心區域,交給了紂王的長子武庚,安排管叔、蔡叔、霍叔負責監視。 武王本人返回宗周豐鎬。不久后,他大病一場?!渡袝そ痣分杏杏涊d,周公旦為了哥哥的病情,向上天祈禱,想用自己的性命來替換他。武王因患重病,于伐紂后兩年離世,其子年幼,于是周公即位,成為周人統治者。 ![]() 周公輔成王庖廚圖畫像石 周公是否即位,在后世存在著許多爭論。周人的傳統制度很明確,都是父死子繼,沒有兄終弟及的。武王是文王的長子,其次是管叔,而不是周公。周公繼任武王,這違背了周人的傳統。 但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一是武王早死,成王還太小;二是他們和商人的直接沖突才剛剛開始,局勢還很緊張;三是武王的兄弟們都被安排在了商人區域,看管武庚,宗周只有周公。在這樣的情況下,周公實際上是真正的掌控者。 ![]() 周公東征路線 周公上臺后,出現了兄弟之爭,管叔、蔡叔都公開表示反對周公。管叔、蔡叔的身后,站著武庚的商人勢力。在極短的時間里,周朝就出現了嚴重的分化,一方面,是周公控制的宗周,另一方面,是管叔和蔡叔,以及商遺民的勢力。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召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周公和兄弟反目成仇,說服了召族的首領召公,和他建立了密切的聯盟,讓他有了和管叔、蔡叔一戰的實力。 所以周公采取強硬的姿態,不肯退讓,發動東征。后世史書中,普遍稱之為“周公東征”,而金文資料中,卻無一例外都是“周召東征”。召公、召族在這次行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 周公東征方鼎及銘文拓片 論軍事行動,其規模之大,難度之大,比之武王伐紂,有過之而無不及。戰區分布廣泛,北至山西梁山,南至淮河北岸,以宗周為中心,呈扇形向外擴張。這一戰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牧野之戰。事實上,周朝的建立,并非始于武王伐紂,而是周召東征以后。 在這次戰爭中,周人的力量被迫向東方逼近。周人在武王伐紂之后,只是象征性地取代了商人的共主地位,對那些曾經臣服于商人的地方,只是進行了象征意義上的管理。除要求他們承認周人的特殊身份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保持原有的狀況。他們并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控制如此龐大的地區,所以回到了自己的老巢,小心翼翼地經營著,沒有什么野心。 周人的制度設計“管蔡之亂”與其所引起的軍事沖突,使這種保守思想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有了召公一脈的支持,周公不但率領大軍東進,還決心在東邊留下來。 其中一種方法,就是重新處理商遺民。這一次,不但要向西遷徙,而且要鞏固周人在東方的勢力。在朝歌附近營建成周和東都,后人把成周和東都當成了同一個地方,但根據《漢書》,這是兩個地方,東都與成周相鄰,東都是商人聚居地,成周是周人聚居地。 ![]() 西周時期宗周、成周周邊形勢 同時還讓微子啟管理一部分商遺民,讓他建立宋國。值得一提的是,周召東征成功后,他們并沒有對商人進行強硬的打壓。周公和召公這一代的周人,對商人總是心存畏懼。 周公教成王管理鎬京,指派康叔管理商遺民的辦法,在《尚書·洛誥》、《尚書·康誥》中有記載。他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們不會改變你們的儀式,也不會對你們的祖先有絲毫的不敬。以后,我就是周人的代言人,負責供奉你們的祖先和鬼神?!?/p> 這是一種非常聰明、巧妙的政治手段,一方面能夠安撫商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置于商人的祖先信仰之中,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勢力。 ![]() 西周時期全圖 《尚書·康誥》是周公頒布給康叔的,康叔被封在了衛國,那里有很多商遺民?!皢⒁陨陶笔恰翱嫡a”的中心思想。周公明確地警告了康叔,要以商人的手段治理商人,而不能像周人那樣治理商人。要理解商人的社會和文化,按照他們原來的方式管理他們。 換言之,周公希望康叔在衛建立“一國兩制”。周人和商人,區別對待,尤其是對酒的態度,從“酒誥”中可以明顯地看到周人對于酒的戒心,認為商人的墮落、失敗都與酒有關。“康誥”再次強調,周人不得任意飲酒,但又告誡康叔,不可對商人的飲酒行為采取相同的措施,要尊重他們的習慣。 ![]() 周初期封建國圖 從商到周,并不是朝代的更替,權力的本質和含義,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中國的人文政治之始,是一種對統治方式的審慎思考,更是一種對權力隨時都會失去的恐懼。只有時刻保持警惕,才可以保持自己的權威。這是兩種不同的文化的長期拉鋸產生的新局面,出現了新的政治形態以及新的統治合法性基礎。 周人有不同的信仰,他們建立了不同的政體,即封建制。封建制的設計,有賴于中國歷史上首位政治家周公(可能再加上召公),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之后,中國人和中國的文化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可以說,現代人所說的中國文化才開始正式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