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職場.右手采購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2022年8月25日 這是2022年第073篇原創文章 總第506篇原創文章 全文1607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 “全世界經濟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都不可能轉好。”在華為內部論壇8月22日下午上線的一篇關于《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章中,任正非表示,“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有質量地活下來,這個口號很好,每個業務都要去認真執行。” 來源:新浪網 毫無疑問,全球都在經歷著一個痛苦的時期,俄烏沖突導致的糧食和能源危機、大國競爭導致的貿易壁壘、疫情的反復重創實體經濟、氣候變化引發各種自然災害、缺乏持續的創新讓全要素效率下降,以及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周期規律將一些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率越推越高等等因素導致全世界范圍內的宏觀經濟一邊持續疲軟,一邊不斷下行。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公司都扛不住了,開始走下坡路! Source: unsplash 作為職場人,能及時覺察公司要走下坡路了能讓你未雨綢繆。就像我常說的一句話:時時洞察趨勢,事事先人一步。相反,等到公司真不行的時候你才發現大勢已去,才想另謀出路的時候就會很被動,恐怕也太晚了! 那么,一家公司開始走下坡路有哪些標志? 比較明顯的6個標志包括: 第一、裁員 裁員是節約企業開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且很多是立竿見影。之所以急切地節約開支是因為企業的現金流出了問題,比如盈利能力下降了。所以,當一家公司開始裁員了,基本上就是開始走下坡路了。 第二、降薪 降薪是節約企業開支的另一種手段,相對于直接裁員要溫和些,但是含義是一樣的:公司業務不景氣了/走下坡路了,大家需要勒緊褲腰帶共度難關。 第三、砍項目 不僅砍一般的項目,還砍研發項目和基建項目,這是斷臂求生的手段。不到萬不得已,企業一般不會這么做。因為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研發是核心業務,基建項目是業務增長的標志。 第四、克扣福利 員工福利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英文叫C&B, Compensation & Benefit 薪資和福利。如果一家公司開始拖欠工資,擠壓福利,比如不足額繳納或者不再繳納社保,通過提高績效考核標準不發/少發獎金等等,說明這家公司開始走下坡路了。 第五、離職率高 新員工熬不過試用期,有能力的老員工紛紛離職,尤其是高管。有能力的員工一般是“春江水暖鴨先知”,與其在一家走下坡路的公司耗著,還不如換個環境創造更多價值。上個月聽說一家生物制藥頭部企業六個月內走了八位高管,包括六位各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副總裁),和兩個C位高管(首席法律官和首席商務官)。沒過多久,就傳出消息說公司要開始裁員了。 第六、摸魚的多了 大多數員工開始有時間“摸魚”,這是沒事干的表現。之所以沒事干,是因為公司的業務沒那么多了,開始走下坡路了。 以上這些之所以說是明顯的標志,是因為即使你是一個外人,也可以從行業新聞和研報、同行分享、上市公司報告等等渠道獲悉這些信息。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隱蔽的標志。說它隱蔽是因為如果你不是身在其中,你大概率不會知道發生的一切。 這個隱蔽的標志就是: 第七、公司一把手不再專心致志的對外擴展業務,而是聚焦公司內部各種運營事務,且事無巨細,使勁折騰,可勁兒內卷。 具體表現包括: 【01】抓審批流程。一方面將審批節點切成更小的塊,讓審批流變得冗長卻不合理。另一方面,將各種大大小小的審批權限逐步收歸“中央”,有些直接變成了“一把手工程”; 【02】踐踏專業性。讓不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還管著專業的人。結果可想而知:不專業的人因為不懂將事情化簡為繁,專業的人卻無事可做。一旦出了問題還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對方聽不懂,作為上級也懶得聽你嘮叨。于是一批有能力的人憤然離職; 【03】抓合規腐敗。設置更多的監管部門和相互監督機制,比如頻繁的批評和自我批評; 【04】抓考勤,抓紀律。有些老板變身人型監控器,隨時在辦公區晃來晃去。實在找不到安排的任務和談話的內容,就直接站在員工背后擺弄手機——反正就站著不想走; 【05】各種復盤、述職、項目匯報輪番上演。搞得公司上下精疲力盡, 怨聲載道。結果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牽出了更多的問題,并且成功逼走了一批真高管。 如果你的公司有以上三種以上的情況,說明公司開始走下坡路了,建議你早做打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