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動機機油的分類 機油實際上是發動機潤滑油,它分為汽油機油和柴油機油。當你到汽配店上去購買一桶機油時,你會發現在包裝桶上有個標記,如 SF5W/40、CD40等,它們不是商標,而是發動機機油的牌號,表示這款機油的使用范圍,質量等級和黏度級別。要弄清它的含義,必須弄清汽車發動機機油是如何分類的。我國機油產品的牌號與國際通用標準一致,其等級分類都沿用美國 API和SAE這兩種標準。 ![]() 1、美國API機油等級標準 機油質量分類有3種,即“S”系列——汽油機油質量等級;“C”系列———柴油機機油質量等級;EC系列———發動機節能機油質量等級。 a、“S”系列汽油機油質量等級分類,按英文字母排列序列依次劃分,如SE、SF、SH、SJ、SL等質量等級。所選取字母越往后,機油質量等級越高。隨著汽車性能的不斷提高和對汽車排放污染的限制,高質量等級的油品將不斷被推出。 b、“C”系列是柴油機油質量等級分類,如CD、CE、CF、CF-2、CF-4、CG-4、CH-4等序列劃分。其中就如CF-2意思是適用于二沖程柴油發動機,CH-4系列機油意思是適用于四沖程柴油發動機。所取字母的字母表排列越往后,意味著機油的品質會越高。 c、“EC”系列發動機節能機油質量等級分類目前有3個∶EC-I、EC-Ⅱ、EC-Ⅲ。它們分別表示在標準化試驗中,與參比油相比,對轎車、輕型車和載貨車,要求節約燃油1.5%或更多,2.7%或更多和3.9%或更多。 2、美國SAE機油等級標準 按黏度等級將機油分為3類:夏季用高溫型、冬季用低溫型和四季通用型。具體含義如下∶ a、高溫型。其型號有SAE20、SAE30、SAE40、SAE50和SAE60五種。其標明的數字,表示機油在100℃時的黏度,數字越大,黏度越高。 b、低溫型。有SAEOW、SAE5W、SAE10W、SAE15W、SAE20W和SAE25W六種。W是英文冬天的意思,表示僅用于冬天,數字越小,黏度越低,低溫流動性越好。 c、四季通用型(多級機油)。有SAE5W/20、SAE5W/30、SAE5W/40、SAE5W/50、SAE10W/30、SAE10W/40、SAE10W/50、SAE15W/30、SAE15W/40、SAE15W/50、SAW20W/40、SAE20W/50等多種。5W、10W、15W表示這種機油在低溫時所表現的黏度等級,尾部數字20、30、40、50表示這種機油在高溫時所表現的黏度等級。 ![]() 二、機油的黏溫特性 機油的黏溫特性指的是黏度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性質。 就算溫度高低變化而黏度變化程度依然較小的機油,那么它的黏溫特性就好;反之,就差。機油溫度低于50℃時,它的黏度變化會非常明顯,50℃~100℃之間變化較小,100℃以上變化更小。 從使用的角度來說,希望機油的黏度盡可能不要因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得太大。在高溫時,黏溫特性好的機油可以保持有足夠的黏度,能形成一定厚度的油膜,潤滑保護發動機;而在低溫時黏度就不能變得太大,以免發動機起動困難,增大磨損。 所以說,它與省油有一定的關系,如果在低溫時,機油黏度大,曲軸受機油的阻力而轉不動,而燃油大量進缸,起不動發動機,就導致浪費燃油。所以,機油的黏度小,發動機能立即起動,就節省了燃油。 ![]() 三、、發動機內添加過稠的機油為什么會加大油耗 添加到發動機內的機油,一定要是符合使用條件的機油。一般來說,機油的黏度要盡可能稀。在規定的黏度范圍內要選擇最稀的,當然以全合成機油最佳。 機油潤滑分為壓力潤滑和飛濺潤滑。若機油黏度大,機油就飛濺不到運動件的表面,就會造成機件磨損。要減少機件摩擦損失的功率,必須合理選用潤滑油。潤滑油的黏度、抗磨性以及低溫性能是很重要的。 若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機油,曲軸轉動困難,燃油消耗就顯著增加。例如,加注了黏度過稠的機油到發動機內,車輛在市區內行駛,燃油消耗會增大2%~8%;在郊外公路上行車,燃油消耗會增大2%~4%。 尤其是在秋、冬、春三個季度,在使用黏度過稠的機油和齒輪油,而發動機又不預熱的情況下,傳動部分的摩擦損失很大。當溫度在0℃時,傳動部分要損失高達30%的功率;在冬季如果使用夏季的齒輪潤滑油,汽油的消耗將增加4%。因此,要按汽車《用戶手冊》中的要求,加注規定品質的潤滑油。 ![]() 四機油的換油周期 合理使用機油的關鍵紫玉正確選擇換油周期,換油周期的標準是《用戶手冊》中規定的行駛里程。如果更換機油周期拖得過長,就會可能增加發動機的磨損;更換機油周期過短,就會造成浪費。 換機油一般根據規定的車輛行駛里程,但我們在實際使用中,由于使用環境、條件不同,更換機油的時機都會有所差異,所以我們根據實際條件確定。例如∶廣州本田雅閣轎車要求換油周期為5000km,但如果汽車經常行駛在交通擁擠的城市中,車流量大,車速的變化也大,汽車經常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那么它的換油行駛里程相對之下,比在城外行駛的汽車要短一些,4000~4500km就應該換油了。 同一輛車在不同新舊使用階段,它的換油周期也會有所不同。當車輛老舊時,換油周期就要比它年輕時要縮短一些。 對于載貨汽車而言,如果經常超載或滿負荷使用,由于發動機經常保持高速運轉,機油老化的速度會更快,因此它的換油周期必然要縮短些。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機油的質量級別。例如,使用APISF 的機油正常條件下要求5000km換油,那么,使用APISJ的機油可以到7000km里換油。所以,機油質量級別不同,換油期也不同。 該換油時不換油,不但造成發動機運動件磨損,同時影響燃油的消耗,這點一定要注意。 ![]() 五、不能加過多的機油 車輛在使用過程中,發動機內的機油是會損耗的,因此,要時不時給發動機補充機油。有的車主常存在這樣的心理,為了使發動機各部件潤滑得更好,認為多加些機油總比少加好些。這是一個誤區,發動機內的機油加得過多,反而有害。 1、機油加得過多的害處 a、若機油加注得過多,會使曲軸大部分甚至整個曲軸都給機油泡住,這時啟動發動機,曲軸旋轉收到的阻力增大,使發動機內部消耗的功率增多,輸出功率降低,汽車行駛無力,并要消耗大量的燃油來彌補發動機內部功率的消耗,而且曲軸旋轉時,大量的機油隨著曲軸攪動,濺到活塞、連桿上,被運動的活塞帶進燃燒室,與燃油一起燃燒,造成排氣管冒藍煙,機油、燃油的消耗量增加。 b、機油燃燒后容易在汽缸內積炭,使汽油機出現爆燃或早燃的現象,致使發動機的功率降低,燃油消耗增加,同時火花塞易積炭,噴油嘴也容易堵塞,汽缸和活塞的磨損增加,不但增加燃油的消耗量,而且也使發動機的故障增多。 2、機油量的正常值 發動機缺不缺機油,衡量的標準是機油尺。當抽出機油尺,一定要看準確油所在的位置,記住不能只看一面,這時候尺的正反兩面都要仔細看,選擇所黏機油較少的那一面作為標準。若不能肯定機油液面的高度,可以先把機油尺擦干凈,再將機油尺插到發動機里,又將機油尺抽出來,看機油在機油尺上的什么位置。 在理想的狀態下,機油的位置會在機油尺上刻度線與下刻度線之間。若油面低于下刻度線,應給發動機添加機油,其油量不能超過機油尺的上刻度線為合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