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事都有陰陽,有做人的陽關道,也有做鬼的“奈何橋”。你要事先想好,到底是講陽德做好人,還是玩陰謀成事業。好人未必能成事,成事定然不是好人。凡事都有舍有得,凡事都有成本,這是一道單選題。2、兵法講“以正合,以奇生”,所謂“正”就是你能看得見的,光明磊落,循規蹈矩的戰術。所謂“奇”就是你看不見的,藏于暗處的詭詐多端的計策,如此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虛一實之間定勝負。人們常說的“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奇謀的效果。3、話多的人未必就是有智慧,會說話的人未必話多。“智澤于內,言溢于外”,內心有充溢的智慧,自然會生出智慧的言語來。愚者說話是因為想說,智者說話是因為不得不說。4、所謂的透徹,并不是指能看到光明,而是指能看穿隱藏在光明背后的黑暗。看不見的總是決定了看得見的,無形的總是控制著有形的,黑暗總是支配著光明,或許“知白守黑”就是這個意思。5、仁愛是有先后順序的,這是儒家道德的基本邏輯,先愛自己的父母,照顧好自己的兄弟。然后才有資本,有資格去愛別人的父母,愛別人的兄弟。先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才是關鍵。如果你連父母兄弟都沒照顧好,卻去愛別人,那是不仁不義的。事實上,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確實沒資格愛別人。又或者說,每個人都把自己和家人照顧好,這世間便充滿愛了。6、人們容易誤解“智”這個字,其實“智”的本義是“知”,“知彼知己”的“知”,指的是知道、知悉、知情的意思。因此,知情便有了智慧,不知情便沒有智慧。謀略智慧向來講究的是“知情”,傻白甜的單純并非善良,而是看不到實情,所以缺乏智慧。7、歷史上大多數時候,只有群體的正義,沒有個體的正義。正義本身又大多是形勢上的、名義上的正義。橫亙在絕對正義面前的是群體的絕對利益。如果追本溯源,或許是因為人是群體性動物,諸多時候,人多就代表著“正義”。8、純粹的壞人就像純粹的圣人一樣稀少。歷史上的壞人要么是女人,要么是下級,這不是巧合。當人們對其咬牙切齒時,往往忽略了隱藏在幕后的上級的意志。一個貪婪的組織系統,需要有人做惡人,唱黑臉為系統汲取利益,供養系統頂端的人。9、職場人往往有三個蛻變時刻,第一次是做個不媚上不欺下的厚道人,理想高于現實。第二次是接受了現實,開始媚上欺下,滿腹只有利益,成了“精明人”。第三次是順應了潛規則,做起了滿口仁義道德,滿腹雞鳴狗盜的“雙面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