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軍事集團主要是以黃埔軍校的教官,學生為主組建而成的。在北伐戰爭時期,這個集團軍的前身就是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首任軍長是蔣介石,后由何應欽接任,而第一軍的各級軍官,都是黃埔軍校的教官或者學員擔任。 可能,在第一次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軍事集團的實力還不是很強。但在第二次北伐戰爭中,之前的第一軍擴編成第一集團軍。可以說,此時的蔣介石軍事集團,不管是人數,還是武器裝備,以及擁有的地盤,都得到了增加。 ![]() 等到北伐戰爭結束后,蔣介石集團的實力又得到了增加。特別是在中原大戰結束后,各地軍閥集團都被蔣介石集團所擊敗,并且成功瓜分馮玉祥軍事集團。這樣一來,也使得蔣介石集團進入了巔峰時刻。 蔣介石集團的壯大,有利也有害。利就是成為當時第一大軍事集團,再也不怕被別人吞并。害就是集團內部開始拉幫結派,形成派系之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整個國軍集團派系眾多(如滇系,桂系,東北軍,西北軍,晉系)。除了這些地方派系外,蔣介石集團內部又分成四大派系,第一個是陳誠的土木系,第二個是何應欽系,第三個是湯恩伯系,第四個是胡宗南系。 ![]() 這四個派系,與地方派系是不同的,他們是屬于蔣介石的嫡系派系。土木系的陳誠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國軍將領之一,被譽為是國軍第二號人物。何應欽是黃埔軍校的總教官,蔣介石的左膀右臂,也是他的得力助手。可以說,國軍將領有一多半,曾經都是何應欽的學生。因此,何應欽在國軍集團中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湯恩伯雖然不是黃埔軍校畢業生,也不是黃埔軍校的教官。但他經陳儀介紹,加上早期的努力,及戰功,也得到了蔣介石的信任與器重,成功進入蔣介石的嫡系將領,這一層次。胡宗南是黃埔一期畢業生,號稱是蔣介石的天子門生。如果說,陳誠是黃埔教官中,最受蔣介石器重的一位。那么胡宗南就是黃埔學生中,最得蔣介石器重的一位。 ![]() 只要是國軍集團不倒臺,蔣介石集團四大派系的首腦人物,永遠都是這個集團的核心人物,永遠都是位高權重。可后來我們都知道,蔣介石在贏得抗戰勝利后,為了一己私利,破壞和平,發動內戰,時間是1946年~1950年,史稱解放戰爭。而蔣介石軍事集團,將此戰稱之為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蔣介石違背民意發動的一場戰爭,注定是要以失敗告終的。在1949年,他從成都乘坐專機逃離大陸,飛往寶島后,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既然,蔣介石在解放戰爭結束后,逃離大陸,飛往孤島。那么,曾經叱咤風云的四大派系首腦人物,又去哪里呢? 陳誠在東北戰場上接連失利后,就被蔣介石安排到寶島主持工作。蔣介石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自己的后路做打算,萬一打敗了,也有一個容身之地。因此,蔣介石將最后的安身之所,交給嫡系愛將陳誠打理。 ![]() 雖說,陳誠的軍事指揮才能不咋地,但他治理一方,還真有一手,寶島在他的管理下農業,經濟得到了大大提高,改善了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為此,陳誠在寶島擁有很高的名望,被百姓稱之為陳誠伯。 看樣子,陳誠在解放戰爭結束后,在寶島的發展,以及任職情況很不錯,深得蔣介石的重用,也一直位居高職。1965年3月5日,陳誠因病逝世,蔣介石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并親自到靈前獻花圈。 何應欽在解放戰爭結束后,也跟著蔣介石一起退守寶島,只不過,他沒有像陳誠那樣,擔任要職。1987年10月,何應欽因病逝世。 ![]() 胡宗南在西南戰役結束后,丟下部隊獨自逃往海南。1950年4月,蔣介石命令他飛往西昌指揮戰斗,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十萬國軍全部被殲。無奈的胡宗南只身飛往寶島,孤老終生。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因病逝世。 湯恩伯在上海戰役結束后,率領殘余部隊退往廈門,之后又退守金門,最后撤往寶島。湯恩伯算是四大派系首腦人物,在寶島混得最差的一位。據說,生病了,連看病的錢都沒有,最后還是在同僚的幫助下,籌集為數不多的醫藥費,遠赴日本治病。但誰也沒想到,一代中原王湯恩伯,最后竟死在了手術臺上,享年54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