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90后博主@二毛坨子發了一個視頻,分享自己一個高中女同學的奇葩相親經歷。 女同學的媽媽,樂于讓女兒相親。 不管是打太極拳的拳友、跳廣場舞的舞友還是合唱隊的隊友,但凡有人對她說手上有單身男青年的資源,要介紹給她女兒,她只要聽到幾個關鍵信息,就會立馬說:“那跟我家女兒很合適。” 比如有一個,媽媽只聽到了兩個信息,就張羅著要給女兒介紹: 第一,經濟條件好;第二,身高一米八以上。 結果女同學看到那個男生的照片后覺得,長相可以說是不敢恭維。 女同學描述說,那個人不僅僅是單純丑那么簡單,看過去還很“不健康”。 她還是個比較看重長相的人,就沒辦法接受,此次相親以失敗告終。 幾個星期后,媽媽打電話過來痛罵了她一頓: “給你介紹好對象,你還不珍惜。 哪里不健康了?人家的老婆都已經懷孕了。我看你個死丫頭,要挑到什么時候!” 那個男生確實迅速成家,幾個月之后老婆也生下了小孩。 但令人無法預料到的是,一個月之后,男生竟然突發重病,撒手人寰了。 二毛坨子說,當時如果高中同學真的嫁給他了,“前幾個月給她發紅包,后幾個月就要給她發白包了。 我同學里面有做爸爸的,有做媽媽的,但是做寡婦的,她是第一個。” 這句話,讓網友笑噴了。 但是搞笑之余,也不禁讓人細思極恐,如果說婚姻是一場豪賭,那這也太豪了。 ![]() 不久后,媽媽又給她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 這個男生二話不說,直接發了一個自我介紹的個人短片。 里面的內容,完完全全地契合了媽媽的喜好。 他不僅是個同鄉,還是南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這已經博了媽媽不少好感。 男生介紹自己工作主要負責對外貿易,兼對外領導安保工作; 工作環境看起來非常的高大上,還有幾張與國際友人的握手照片,再加上西裝筆挺的樣子,處處凸顯著專業人士的模樣,在媽媽的心中是個絕佳的女婿人選。 但是,女同學一看這個短片,就覺得不對勁。 果然被她發現,不論是畢業照還是坐辦公室的照片、與外國人握手的照片等等,短片里出現的所有照片,都是男生P出來的。 ![]() 截圖來源:@二毛坨子 不僅如此,他的個人經歷也全是造假。 說是985高校畢業,其實讀的是專科; 說是在上市公司做對外貿易,其實他是一名保安…… 這天與地的差別,簡直是把別人當傻子。 當女同學告訴媽媽男生騙人的時候,媽媽卻表示,這算什么欺騙: “不就是潤色一下嗎?你的照片不也會P,兩個人還是要見一下面,看看感覺。” “您難道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幸福嗎?” “什么幸福?一個女孩子到30歲還沒結婚,那就是有病,病不治好怎么幸福呢?”媽媽說。 女同學的經歷,除了讓人笑出聲之外,更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大家紛紛曬出自己的奇葩相親經歷。 有的相親對象,剛認識不久,就張口閉口“TMD”,很難不讓人害怕; ![]() 有的爸爸給女兒介紹了一個看過去比自己還老的對象; ![]() 還有的遇到詐騙犯,判決文書還是自己在網上搜到的…… ![]() 這讓人不禁疑問: 為什么父母介紹的相親對象都這么不靠譜? 02 更氣人的是,不靠譜就算了,當子女提出“這種人也介紹給我”的時候,父母總是非常統一地開始貶低自己的孩子: “你看看自己的條件?” 父母覺得自家兒女年齡越來越大,條件還一般,選個差不多的就行了,甚至有人要就不錯了;而子女卻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安排。 這也正是父母催婚與子女的最大矛盾所在,并且這種現象女生會更容易遇到。 就像一位網友的經歷: 因為自己看不上媽媽介紹的對象,媽媽就開始從身高長相工作多方面貶低,網友很難過,她問道: “我就算再不好又怎么了,起碼我不想去禍害別人啊,我條件一般就要收垃圾嗎?” ![]() 類似經歷的評論下,基本都是充滿疑惑: 真有這么坑女兒的父母嗎? 父母擇婿,常常把老實掛在嘴邊,“長得帥有什么用,老實人才好過日子。” 有時候對于財富也有一套理論,“男人有錢就會變壞,怕你駕馭不了他。” 這些話乍一聽,似乎都是“為你好”的經驗之談。 但問題是,從來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數據可以表明丑的就比帥的道德水平更高、在婚姻中更忠誠。 其實歸根究底,問題的根本在于自我價值定義出了差錯。 如何定義伴侶的價值,是由我們如何定義自我價值決定的。 同理,父母如何選擇媳婦或女婿,是由他們如何定義自我價值、以及自家兒女的價值決定的。 在習慣貶低女兒的父母心目中,自家女兒外貌才華都不出眾,年齡還越來越大,價值自然沒那么高,配得上的對象也就更低配了。 甚至還會覺得,自己的女兒有個性別為男的人搭伙過日子就該心滿意足了。 他們無法看到兒女的真正價值和真實需求,再多的要求,都是矯情。 而這種仿佛有什么難言之隱,只盼著有人接盤一樣放棄標準與原則地找對象,只會越讓他人覺得“廉價”。 最終的結果是,她們得到的往往不是尊重與愛護,反而更可能是肆無忌憚地貶低與不幸福的婚姻。 03 那么,面對父母常常給自己介紹奇葩相親對象的現象,我們該如何處理? 我想需要做的,就是進行非暴力溝通。 精讀君通識詞典詞條《非暴力溝通》說:這是一種明了自己觀察,感受和愿望,既誠實清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的溝通方式。 它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比如想要充分表達憤怒,有以下四個步驟: ①停下來,深呼吸,什么都別做。 ②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③體會自己需要。 ④表達感受,并直接說出我們需要。 因此不要用“怎么老給我介紹這樣的人?”去表達自己的抗拒。 而是換成: “你們給我介紹的這幾個對象,好像……(觀察) 他們都不符合我的擇偶標準,你們給我介紹這樣的人我覺得有點傷心(感受), 因為我希望和我共度一生的人,一定要……,絕不可以……(需要) 下次介紹對象的時候,能不能別這樣繼續瞎碰運氣?(請求)這樣太浪費時間了。” 最重要的是,堅定并說清楚自己的標準和態度。 如果父母依舊聽不進去,那就用行動來證明自己。 不著急結婚或壓根不想結婚的,可以讓他們看到你即便是獨自一人,也能過得很好; 將步入婚姻提上日程的,可以通過自己,憑實力脫單。但在這個過程中,依然不能為了結婚而結婚。 選擇你覺得對的人,過你覺得值得的生活。 畢竟人生,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擁有真實的幸福。 自我提升 保持清醒頭腦 擁有成長心態是相對稀缺品質 當你不知如何開始行動,陷入迷茫時, 不妨先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精讀君通識詞典》每天發布1個概念, 通過不斷積累,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工具, 在你實現目標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