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A娃做家教,很難! 前段時間,我曾寫過蘋果媽媽和學校另外兩科老師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暑假期間輔導她親戚的一個A娃作業。前幾天,三位“名師”一交流,一致決定提前結束輔導,感嘆太難了。 蘋果媽媽懂得A娃特性,所以哄著邊玩邊學,還完成了大部分作業,怎么哄呢?這娃喜歡玩撲克游戲,小貓釣魚(四年級學生),蘋果媽媽說你寫完今天作業,就陪你玩,這才哄著寫了作業,另外兩位老師也許對ADHD不了解,就是覺得他太調皮了,總是批評他,孩子就對抗,也不怕老師,弄得兩位老師苦惱不堪,說家長別花冤枉錢了,這孩子沒法教,但兩位老師也承認,這娃并不是笨,就是完全坐不住板凳,對自己要求不嚴格,你讓他把字寫清楚,他說我自己能認識就行 ,另外,學習過程中,不時還發出怪叫聲。 據家長反映,這個孩子在很多老師那里都補過課,效果并不理想,一對一輔導已經是A娃最好的選擇了,但像這個男孩,不懂ADHD的老師也是很難駕馭的,從孩子表現來看,應該還沒有進行藥物治療。 輔導A娃學習,最好還是父母。因為A娃的性格,父母是最了解的,有的家長覺得把孩子送到老師那里,孩子會害怕,就不敢不學了,對于很多普娃是這樣的,老師打壓一下肯定比家長更有效果,但遇到A娃就要分情況了,像蘋果這樣比較膽小的A娃,老師一對一有效果,可是性格比較外向膽大的就不一定了,就像蘋果媽媽輔導的這個A娃,根本就不在乎老師,威嚴是無法能湊效的,哪有那么多家教老師愿意耐心哄你學習呢? 家長在A娃面前也不可能靠權威性來震懾孩子,最理想的辦法就是藥物幫助,再加上一對一哄著輔導,最起碼在小學階段要堅持這樣陪學,打好基礎,訓練習慣。 正如幾位老師接觸A娃的感受:孩子不笨。這一點就是我們家長應該看到的希望,專業老師只要給孩子輔導一兩節課后基本能判斷孩子的接受力,蘋果媽媽坦言,這孩子只要肯學,接受力比班級幾個智商差的孩子好教,你點撥后,他能懂,能做對,如果智力差了點,老師講解題目就更費勁,那時另外一種痛苦。 A娃學習的懈怠,啟動慢,持續性差是整個學習過程需要克服的缺點,這個缺點的核心是孩子缺少必要的刺激,沒有動力,就像這個A娃,四年級了,還要老師陪著玩小貓釣魚才肯寫作業,玩簡單的游戲就是他的興趣點,為了滿足這個愿望,所以才“咬牙堅持”寫完作業,回想蘋果小時候不也一樣嗎?為了吃塊巧克力,吃點花生米,就認真寫作業,在家長看來,這些行為幼稚可笑,是壞習慣,有時免不了就要訓斥,孩子覺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無法滿足,所以寫作業就消極怠工。 A娃的學習效果不好,看似效率低下,其實仔細想想也并不是這樣,一旦注意力集中,完成也很快,蘋果小時候,我們只要說,寫完就帶她外出玩,完成速度并不慢,這一點我們在假期旅行時表現最為突出,白天玩得再累,回到賓館就忙著第二天作業,因為期待明天再玩。所以A娃的學習效率高低,在于家長的調動能力高低。 很多家長覺得哄著A娃學習太累,這說法沒錯,只要家有A娃,都會感同身受,我們無法改變孩子的ADHD,所以只能盡力去改善,邊玩邊學被傳統教育理論摒棄,但對于A娃來說卻是有效的。 有的家長覺得很難深入到孩子的學習,自己想教,孩子不愿接受,怎么辦?我覺得家長要放棄“老師”這個角色,不要試圖去“教”,因為學校專業老師教,A娃也不想學,所以我們換個角色,和孩子一起學,學習過程讓自己“慢一拍”,刺激孩子先學會,再教你,這樣的方法會促進A娃產生成就感。 A娃的家教不好教,家長是最合適的老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