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 恩:論夏家店上層文化在歐亞大陸草原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烏 恩:論夏家店上層文化在歐亞大陸草原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15頁珍藏版)》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 1、烏 恩:論夏家店上層文化在歐亞大陸草原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關搜索: 歐亞大陸, 草原, 地位, 文化 20 世紀 60 年代初,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相繼發掘了內蒙古赤峰 藥王廟、夏家店遺址,首次提出了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命名1 。經過近 40 年的考古調查和 發掘,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對該文化的分布、年代、分期,以及文化內涵等進行了深入的 研究,取得了 重要的成果。特別是寧城南山根、小黑石溝等中型和大型石槨墓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斷 定該文化準確年代的依據,以及可供比較研究的豐富資料。本文擬就夏家店上層文化在歐 亞大陸草原早期游牧人文化中所處的地位問題,談點個人的粗淺看法。 一 夏 2、家店上層文化是長城以北地區重要的青銅時代晚期文化。關于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分 布、年代和分期,以及族屬等問題,目前還存在著不同的認識。當初確認夏家店上層文化 的時候,因受資料的限制,將年代斷為“大體相當于西周、春秋,也可能晚到戰國時期” 2 。后來經過進一步的調查和發掘,確認“年代上限當在春秋以前”、 “年代下限應在以燕、 秦為代表的戰國文化到達這里之前”3 。寧城南山根 101 號石槨墓的發現,為斷定其年代 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原報告根據墓內出土的中原式青銅禮器,將年代斷為“西周晚期到春秋 早期,約當公元前 9 世紀中葉前 8 世紀初葉或稍晚”4 。 20 世紀 80 年代之后,隨著資料的進一步積 3、累,加強了綜合性研究,人們的認識也在 不斷的深化。然而在年代分期問題上卻依然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有人根據克什克騰旗龍頭 山遺址的發掘,提出了夏家店上層文化“龍頭山類型”,并根據 C14 測年數據(距今 3240150 年),將年代上限斷為商代晚期或不晚于商周之際5 。有人將夏家店上層文化 劃分為大井類型、南山根類型和十二臺營子類型,認為“年代上限約可早到商、周之際或西 周早期”、 “下限一直延續到戰國中期 前后”6 。 近年來,隨著大小凌河流域考古遺存的不斷發現,有些學者已注意到其文化內涵與分 布于老哈河流域的夏家店上層文化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提出“以努魯兒虎山為界,自商 末周初起并存著東西兩 4、個發展系統”的見解7 。認為夏家店上層文化主要分布于西拉木倫 河和老哈河流域,劃分為龍頭山類型和南山根類型,年代斷為西周早期至春秋中期8 。 有人根據地層依據及器物組合,將夏家店上層文化劃分為八期,第一期的年代為西周早期, 第八期的年代為春秋晚期,并將以往視為夏家店上層文化的遺存,諸如朝陽十二臺營子 9 、錦西烏金塘10等墓地,從夏家店上層文化中劃分出來,同時提出第二至第五期 (約當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為從逐步發展到鼎盛 時期11 。 總之,近年來對夏家店上層文化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盡管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同 的見解,但在很多問題的認識上越來越趨于一致。特別是有三點意見很值得重視:一是將 夏家 5、店上層文化的分布地域限定在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劃分為龍頭山類型和南山根 類型,年代斷為西周早期至春秋中期;二是將夏家店上層文化的族屬推斷為山戎12 ;三 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約當公元前 9 世紀前 8 世紀)為該文化的繁榮時期。如果這三點 意見被學術界認可的話,那么我們有充分的根據同歐亞大陸其他地區進行比較研究。 眾所周知,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有極其發達的青銅器,包括青銅容器、 兵器、工具、車馬器具及豐富多彩的動物紋裝飾藝術品。青銅容器和生活用具有罐、鼎、 鬲、豆形器、勺、匙等。其中的鼎、鬲、豆形器等仿造同類陶器的形制,有些銅器還裝飾 動物紋樣。兵器有短劍、劍鞘、矛、盾、盔、管 6、銎斧、管銎戈、鏃等。短劍包括銎柄曲刃 或直刃劍、短莖或丁字形柄曲刃劍、直刃匕首式劍等,有些短劍裝飾人形或虎、鹿、鳥、 蛇等動物紋樣。管銎斧和戈繼承了前期的傳統,也是這類兵器的最晚形式。工具包括刀、 刀鞘、斧、錛、鑿、錐、鎬、鋤等。刀的形式多樣,柄部帶齒及裝飾群鳥紋、群獸紋,以 及柄端裝飾牛、馬等形象的銅刀最具特色。斧均系有銎斧,有些斧裝飾三角紋。鎬、鋤的 發現表明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居民從事一定的農業生產。車馬器具包括銜、鑣、鈴、鑾鈴、 軛等。銜有多種形式,有的作單環形,有的作馬鐙形,有的作三環形或兩端作成倒刺,有 些銜的兩端裝飾佇立狀虎或卷曲成環的猛獸形象。有些鑣的一端作鹿首狀,側面有四環; 有 7、的環內連接可搖動的鏤空飾件。銜、鑣制作精致、形式多樣,表明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居 民騎馬已很普遍。南山根 3 號石槨墓出土的一件銅環,環周鑄出雙人騎馬追兔的圓雕形象, 生動地再現了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居民從事圍獵活動的情景13 。車在夏家店上層文化居民 中也很普及,小黑石溝 8501 號石槨墓出土的一件青銅軛14 ,以及南山根 102 號石槨墓 出土的一件刻紋骨牌飾,其上刻有人物狩獵和車馬圖形,表明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居民已使 用帶輪畜力車15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夏家店上層文化具有豐富多彩的動物紋裝飾藝術, 除上述騎馬追兔、張弓射鹿以及臥鹿、群鳥、群獸、佇立狀虎、卷曲成環的猛獸形象外, 還有鳥、蛇、鴨、 8、蛙、兔、山羊形飾,而陰陽人、動物相斗、動物交媾等形象,則代表了 這一時期造型藝術的最高水平。夏家店上層文化的繁榮,集中表現在鑄銅業的高度發達。 在林西大井發現該文化的銅礦遺址,包括從采礦、冶煉到鑄造等整套工序,出現了像南山 根 101 號墓、小黑石溝 8501 號墓、9601 號石槨墓16等大型墓葬,出土各類青銅器多 達四五百件,甚至達上千件。總之,夏家店上層文化完全具備了所謂“斯基泰三要素”(兵器、 馬具和“野獸紋”藝術),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同歐亞大陸草原其他地區同時代考古學文化進行 比較研究的依據。 二 如前所述,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年代及文化內涵表明處于青銅時代晚期。那么,這一時 期歐亞大陸草 9、原其他地區又是個什么情況呢?是否像有些研究者所斷言的那樣,中國北方草 原的古代文化其中包括夏家店上層文化,受來自西部草原文化的強烈影 響,甚至有些學者認為是外來民族遷徙的結果。如前蘇聯出版的西伯利亞史(卷 1)談到 卡拉蘇克文化時認為:“在先前的安德羅諾沃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卡拉蘇克文化,對其鄰近 的西西伯利亞森林文化產生了影響。但同時它又傳播到遙遠的東方外貝加爾、蒙古、 鄂爾多斯、安陽。 ”17俄羅斯著名考古學家 .契列諾娃提出卡拉蘇克文化的發源地在 米奴辛斯克盆地的西南,接近于帕米爾和額爾齊斯河上游的地區,認為“卡拉蘇克文化的祖 先由此一方面滲入蒙古、圖瓦和米奴辛斯克盆地,同當地居民融合,形 10、成了卡拉蘇克文化 和魯加夫文化;另一方面滲入內蒙古、鄂爾多斯和東北南部,同當地居民融合而形成了石 棺墓文化或夏家店文化及其他文化”18 。如果說早年這些觀點還可以理解的話,那么目 前所積累的資料,證明上述觀點是缺乏事實根據的。當然,我們并不否認民族的遷徙,以 及同時并存的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問題是得出的結論必須有充分的事實根據,而 不能毫無根據的憑空想像。 那么,實際情況是否如上述觀點所說的那樣呢?我們不妨對歐亞大陸草原同夏家店上層 文化同時期的文化遺存作些簡單的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眾所周知,歐 亞大陸草原一般是指多瑙河至鄂爾多斯的廣闊地域,這里自古以來是早期游牧或半游牧 11、人 的活動舞臺,他們遺留下豐富的文化遺存,尤以兵器、馬具和所謂“野獸紋”裝飾藝術最具 特色,國外的考古文獻稱之為“斯基泰三要素”或“斯基泰三合一”。一般說來,人們在認定 早期游牧人文化時也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衡量,而討論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問題時,也都從 這些方面進行分析。如前所述,夏家店上層文化具有發達的兵器、馬具和所謂“野獸紋”裝 飾藝術。下面我們就此作些簡略的比較分析。 首先讓我們看看黑海北岸的情況。眾所周知,黑海北岸以斯基泰文化而著稱于世。關 于斯基泰文化的年代上限,一般認為公元前 7 世紀,而早于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通常稱之 為“前斯基泰文化”或“金麥里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 9 世紀前 7 12、 世紀19 。當然,也有 人認為在公元前 9 世紀前 8 世紀在黑海北岸已出現某種斯基泰游牧部落,有人則認為金 麥里人是公元前 9 世紀前 7 世紀頓河至多瑙河草原的惟一居民20 。因此,目前對此問 題還沒有一致的認識,也就是說還分辨不出哪些考古遺存屬于金麥里人,哪些屬于斯基泰 人。盡管如此,在黑海北岸發現了一些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根據目前的發現,在黑海北 岸屬于前斯基泰時期的文化遺存為數不多,而且有些確認為前斯基泰時期的器物系非發掘 品。這一時期的兵器主要是弓矢、劍和短劍。弓的形制見于石雕的腰部21 。鏃除青銅和 骨制者外,還有鐵制者,形制有菱形有銎鏃和雙尾四棱鏃等22 。劍和短劍有青銅的, 13、也 有鐵的,同時有銅柄鐵劍。鐵劍較長,有的柄首作蘑菇形;有的格呈十字形兩端下垂。從 石碑腰間所刻短劍看,其形制為環首直刃劍23 。馬具主要是銜和鑣,既有青銅也有鐵制 者。馬銜有單環、雙環和馬鐙形者,有的兩端附以圓形裝飾。馬鑣有三孔鑣,有的鑣還裝 飾三個小環24 。裝飾品有青銅和金耳環或垂飾、青銅或金絲螺旋飾,以及裝飾腰帶的金 牌飾等25 。從總的情況看,盡管這一時期鐵器已相當普及,但無論兵器、馬具,還是裝 飾品,其種類和類型都比較簡單,動物紋裝飾藝術也極不發達,無法同夏家店上層文化相 媲美,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其次,哈薩克斯坦咸海沿岸是早期薩基人的活動地域。早期薩基人的文化遺存主要分 布于錫 14、爾河下游和南塔吉斯肯,年代斷為公元前 7 世紀前 5 世紀。在此以前的文化遺存 屬于青銅時代晚期,主要分布于北塔吉斯肯,年代斷為公元前 10 世紀前 8 世紀26 。 從年代上說,北塔吉斯肯青銅時代晚期遺存與夏家店上層文化相當。但從文化內涵方面分 析,兩者之間卻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從目前所發表的資料來看,北塔吉斯肯青銅時代晚期 遺存出土的兵器有柳葉形銎銅鏃和柳葉形青銅短劍。裝飾品主要是不同類型的金或銀耳環 27 。可見,咸海沿岸青銅時代晚期遺存,其文化內涵無法與同一時期的夏家店上層文化 相媲美。只有晚于這一時期即屬于公元前 7 世紀前 5 世紀的早期薩基人遺存,如威加拉 克、南塔吉斯肯等墓地出土 15、的器物,包括兵器(青銅或鐵短劍和劍、銅鏃)、馬具(單環或馬 鐙形銜、三孔銅鑣或骨鑣)和豐富的“野獸紋”器物(猛鳥頭、獅子、伏臥狀山羊、佇立狀鹿、 卷曲成環的猛獸等)28 ,具備了所謂“斯基泰三合一”的典型特點。但咸海沿岸早期薩基 人的文化遺存和早期斯基泰遺存一樣,都不早于公元前 7 世紀,也就是說均晚于夏家店上 層文化。 第三,葉尼塞河中游米奴辛斯克盆地以卡拉蘇克文化和塔加爾文化著稱于世。卡拉蘇 克文化屬于青銅時代晚期,通常劃分為卡拉蘇克期和石峽期。關于該文化的年代始終存在 著不同的認識。有人根據該文化的銅刀同中國周代刀幣相比較,將年代斷為公元前 10 世 紀前 8 世紀29 ;有人根據安陽殷 16、墟出土的銅刀將卡拉蘇克文化的年代斷為公元前 12 世紀前 8 世紀30 ,此公后來根據賽義馬銅刀的發現,將年代改定為公元前 15 世紀 前 13 世紀31 ;有人同樣用中國的資料進行比較,將年代上限斷為公元前 11 世紀前 10 世紀,下限為公元前 8 世紀前 7 世紀32 。有人根據卡拉蘇克文化的某些青銅器同 北京昌平白浮墓地出土的器物相類似,認為該文化的年代不會早于公元前 11 世紀33 。 俄羅斯大部分學者采用中國的考古發現來推斷卡拉蘇克文化的年代,這是因為中國的出土 物年代比較準確,而賽義馬圖爾賓諾青銅器的年代一般斷為公元前 14 世紀前 12 世紀 或公元前 13 世紀前 10 世紀 17、34 ,不可能早于這個年代。那么,卡拉蘇克期的年代有人 斷為公元前 13 世紀前 11 世紀,石峽期的年代斷為公元前 10 世紀前 8 世紀35 。當 然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卡拉蘇克期的年代為公元前 11 世紀前 10 世紀,石峽期的 年代為公元前 9 世紀前 8 世紀36 。根據目前的發現,卡拉蘇克文化具有代表性的青銅 器主要出自石峽期。石峽期的年代無論是定在公元前 10 世紀前 8 世紀,還是定在公元前 9 世紀前 8 世紀,均不早于夏家店上層文化,大體與夏家店上層文化的繁榮期相當。 卡拉蘇克文化的墓葬結構、葬俗及陶器與夏家店上層文化截然不同。該文化尚未發現 鐵器,青銅器包括兵器、工具 18、和裝飾品。兵器有短劍、矛、鏃等,大部分短劍系非發掘品, 以葉尼塞河中游草原考古遺存一書所列石峽期 48 處居址、窖穴和墓地為例,所發掘的 40 處墓地 240 多座墓葬中未發現一件青銅兵器37 ,而所著錄的短劍大部分系采集品, 具有夏家店上層文化短劍的特點。這一時期的青銅器以刀、錐、鑿、鏡、牌飾、蹼形垂飾、 牛軛模型(即弓形器)等為主。動物紋裝飾藝術也不十分發達,僅見于裝飾短劍和刀柄首的 圓雕山羊、綿羊或麋鹿形象。由此可見,卡拉蘇克文化石峽期的文化內涵遠沒有夏家店上 層文化發達,無論是器物種類,還是數量,都無法同夏家店上層文化相比擬。只有后續的 塔加爾文化早期(公元前 7 世紀前 6 世紀的巴 19、伊諾夫期和公元前 6 世紀前 5 世紀的波德 格爾諾夫期)短劍、刀、斧及“野獸紋”藝術的某些母體38 ,同夏家店上層文化具有更多 的相似之處。 第四,圖瓦地區處于米奴辛斯克盆地的東南,這里已確認的有早期鐵器時代的烏尤克 文化,因為發現阿爾然巨冢,使得學術界對該文化給以更大的關注。烏尤克文化的年代為 公元前 8 世紀前 2 世紀,劃分為初期(公元前 8 世紀)、早期(公元前 7 世紀前 6 世紀)和 晚期(公元前 5 世紀前 3 世紀)。初期階段的遺存以阿爾然巨冢為代表39 。眾所周知, 阿爾然巨冢屬于部落首領的墓葬,出土了豐富的隨葬品,包括青銅短劍、啄錘、銜、鑣, 以及卷曲成環的猛獸、圓雕山地 20、綿羊頂飾,另有用鹿角雕刻的馬頭等。該墓的 C14 年代數 據為:公元前 80050、85050 和 82050 年,相當于公元前 8 世紀初40 。盡管俄羅斯 考古學界對阿爾然巨冢的年代有不同意見,但定為公元前 9 世紀前 8 世紀,不會有什么 問題。該墓地作為烏尤克文化的初期階段,目前所發現的相關遺存并不多,之所以將該墓 地的年代定得較早,除了有 C14 數據作為依據之外,墓內出土的青銅鑣、鏃及各種牌飾等, 同黑海北岸前斯基泰器物群相類似。正因為阿爾然巨冢的年代相當于前斯基泰時期,人們 開始重新審視歐亞大陸早期游牧人文化的許多問題,譬如所謂“野獸紋”及某些青銅器的起 源問題。然而,就阿爾然巨 21、冢出土的器物而言,顯然沒有夏家店上層文化豐富。這里出土 的卷曲成環的猛獸形象相當精致,這是早期“野獸紋”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母體之一。這種 母體的動物紋樣,在南山根 101 號41 、小黑石溝 8501 號石槨墓42中發現 3 件,均 表現卷曲成環的猛獸(虎、豹)形象,分別裝飾銅刀、馬銜和牌飾。此外,1975 年征集的一 批小黑石溝出土青銅器中,包括 20 余件動物紋牌飾,全都表現頭尾相接成環形的動物紋樣 43 ,表明這種母體在夏家店上層文化中已相當普及。另外,阿爾然巨冢出土的圓雕山地 綿羊青銅頂飾也很精致,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然而,夏家店上層文化青銅器已有裝飾 馬、騎馬追兔、人頭、動物頭像、 22、佇立男女人像等圓雕形象。如前所述,阿爾然巨冢的年 代相當于夏家店上層文化的繁榮期,而它所處的位置在卡拉蘇克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之 間,這對研究歐亞大陸草原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問題,無疑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五,俄羅斯阿爾泰地區是早期游牧人活動的又一個重要舞臺,遺留下很多重要的文 化遺存。阿爾泰地區早期游牧人文化通常劃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為庫爾圖麥耶米 爾期(公元前 8 世紀前 6 世紀);中期為巴澤雷克期(公元前 5 世紀前 3 世紀);晚期為希 別期(公元前 2 世紀公元 1 世紀)。其中早期遺存相當于夏家店上層文化繁榮期的偏晚階 段,代表性遺存有:阿爾泰地區額爾齊斯河支流布赫塔爾馬河上 23、游庫爾圖墓地、戈爾諾 阿爾泰州耶洛村附近謝米薩爾特 I 墓地及戈爾諾阿爾泰斯克市附近有冢墓地等44 。 誠然,這幾處墓地的年代并非都屬于同一個時期,其中謝米薩爾特 I 墓地的年代,有人斷 為公元前 8 世紀前 7 世紀45 。庫爾圖墓地的年代偏早,有人則根據出土的三孔骨鑣 同阿爾然巨冢和黑海北岸出土馬鑣相類似,將其年代斷為公元前 9 世紀末前 8 世紀46 。 實際上,阿爾然巨冢和黑海北岸前斯基泰文化的年代早不到公元前 9 世紀。至于麥耶米爾 出土的器物公認為屬于公元前 7 世紀前 6 世紀,顯然晚于夏家店上層文化。相當于公元 前 8 世紀前 7 世紀墓地出土的器物有青銅刀、馬蹄形銜、節約、鏡 24、形飾、帶扣等,以及 鍍金青銅猛鳥頭像、角制三孔馬鑣等47 。此外,采集品中有蘑菇形首短劍、柳葉形鏃等 48 。由此可見,阿爾泰早期游牧人初期的文化遺存,不僅年代相當于夏家店上層文化南 山根期的晚段,而且文化內涵遠不及南山根期豐富。 三 通過以上的比較分析,有幾點很不成熟的意見提出來供諸位參考。 第一,自多瑙河至長城地帶的歐亞大陸草原地區,是游牧和半游牧人的活動舞臺。早 期游牧人文化,在其形成的初期階段 即以兵器、馬具和所謂“野獸紋”藝術為典型特征。這種草原文化的形成期大約在公元前第 一千年的頭幾個世紀,即青銅時代晚期或青銅時代向早期鐵器時代過渡時期。但這一發展 過程是漫長的,而且也不會是絕對同 25、步的。一般認為,斯基泰文化形成于公元前 7 世紀后 半葉49 。有人認為形成于公元前 8 世紀前 7 世紀。進入 20 世紀 80 年代之后,由于發 現了阿爾然王陵,有人又提出斯基泰西伯利亞文化形成于公元前 9 世紀前 7 世紀,代 表性的地區有:黑海北岸、北高加索和前高加索、亞速海沿岸、中央哈薩克斯坦、阿爾泰、 米奴辛斯克盆地、圖瓦、蒙古、鄂爾多斯50 。但是,我們很難認同斯基泰文化形成于公 元前 9 世紀之說,因為得不到考古資料的證實。如果用所謂“斯基泰三要素”來衡量,無論 是黑海北岸和咸海沿岸,還是圖瓦、阿爾泰和米奴辛斯克盆地,公元前 7 世紀以前的文化 遺存(除阿爾然王陵之外),顯然還 26、都處于很不成熟的初級階段,盡管出現了兵器、馬具和 “野獸紋”藝術,但內涵并不豐富,而且各地的文化內涵各具特色,只是到了公元前 7 世紀 之后,相似的兵器、馬具和“野獸紋”藝術的某些母體在廣袤的歐亞大陸草原傳播開來。相 對而言,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內涵要比其他地區豐富,兵器、馬具和所謂“野獸紋”藝術的種 類、制作技術,都超出了年代相當或略晚的其他地區早期游牧人遺存,而且形成的時間并 不比其他地區為晚。由此可見,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兵器、馬具和“野獸紋”藝術并非來源于 前斯基泰或早期斯基泰文化,而是有著自身的文化傳統。因此,那種認為歐亞大陸草原早 期游牧人文化來源于一個共同中心的見解是缺乏根據的。 第二, 27、夏家店上層文化地處歐亞大陸草原的東端,同先進的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相毗鄰。 這一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同中原地區的緊密聯系,決定了它在歐亞大陸草原古代文化中 的重要地位。當然,夏家店上層文化在歐亞大陸草原早期游牧人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不 是表現在某一個方面,而是表現在文化內涵的各個方面。如果用“斯基泰三要素”來衡量, 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兵器包括各種形制的青銅短劍、劍鞘、盔、盾、矛、管銎斧和戈、鏃等; 車馬器有銜、鑣、鈴、鑾玲、軛等;動物紋樣包括浮雕、透雕和圓雕形象。這些發現充分 表明夏家店上層文化已是一個相當成熟、地域特征鮮明的考古學文化。因此,那種認為夏 家店上層文化來源于西部草原地帶的觀點顯然是毫 28、無根據的。特別應當指出的是,以往人 們總是把中國北方草原地帶作為“斯基泰西伯利亞文化”東傳的終點,特別是將中國北方 草原古代動物紋樣歸結為所謂“斯基泰西伯利亞野獸紋”傳播或影響的結果。早年國人曾 將這類器物直接稱之為“西番片”或“斯基泰式銅器”,目前雖然已無這類稱呼,但所謂“斯基 泰風格東傳”的認識在人們的觀念中深深扎根,揮之不去。實際上,正如上面所指出的那樣, 夏家店上層文化動物紋樣包括浮雕、透雕和圓雕形象,在該文化的繁盛期(公元前 9 世紀 前 8 世紀),在歐亞大陸草原其他地區尚未發現如此豐富的動物紋樣。有人將斯基泰“野獸 紋”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1.公元前 7 世紀后半葉前 6 世紀; 29、2.公元前 5 世紀;3.公元前 4 世紀前 3 世紀51 。作為“斯基泰野獸紋”源頭之一的伊朗薩蓋茲市地區齊維耶墓地出 土的野獸紋器物,其年代也只是公元前 7 世紀52 。另外,自從發現阿爾然巨冢,以及在 蒙古、外貝加爾、圖瓦和阿爾泰發現大量雕刻鹿形象的鹿石之后,有些學者已對斯基泰“野 獸紋”東傳的理論提出了懷 疑53 ,這是因為鹿石及阿爾然巨冢的年代要早于公元前 7 世紀,如果說歐亞大陸東部地 區的“野獸紋”是斯基泰文化東傳的結果,就已失去了年代上的根據。更何況,斯基泰“野獸 紋”的早期母體如屈足伏臥鹿、卷曲成環的猛獸(虎、豹)形象等,在夏家店上層文化繁盛期 (公元前 9 世紀前 8 世紀 30、)就已出現,譬如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龍頭山 M1 出土的伏臥狀鹿 紋牌飾54 、小黑石溝 M8501 出土的卷曲成環的虎紋牌飾及裝飾馬銜的卷曲豹形象等 55 ,年代都早于公元前 7 世紀,顯然同前斯基泰或早期斯基泰“野獸紋”毫無關系。只是 公元前 5 世紀之后,斯基泰或阿爾泰藝術風格及某些藝術母體,對中國北方早期鐵器時代 文化產生了影響56 。 第三,夏家店上層文化為探索歐亞大陸草原早期游牧人文化的形成問題,提供了重要 的資料。早期游牧人文化形成于青銅時代晚期,但其形成的初期經濟形態并非真正意義上 的游牧畜牧業,而絕大部分仍然處于定居的半游牧狀態,只是畜牧業和狩獵業在經濟生活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夏 31、家店上層文化的情況正是如此。因此,很難用“居無常處”、 “逐水草 遷徙”來理解早期游牧人初期的情形。當然,不能因為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居民從事一定的農 業,就將其排除在歐亞大陸草原文化的范疇之外。實際上,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內涵充滿草 原文化的氣息,無論是埋葬習俗和陶器,還是兵器、車馬器、裝飾品及動物紋裝飾藝術, 同長城沿線及以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遺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另一方面,該文化的居 民同中原地區有著密切的聯系,如確認為山戎的話,這不僅在文獻中多有記載,而且像南 山根 M101、小黑石溝 M8501 等大型石槨墓內發現來自中原地區的簋、鼎、罍、 、壺、尊、 匜尊、等青銅禮器,包括商末周初至春秋 32、初期的各時代之物57 ,有的器物上有銘文,少 則 4 字,多則 90 余字,足見同中原諸侯國有著頻繁的接觸。與此同時,該文化同南面和東 面相鄰青銅文化也有密切的聯系。但夏家店上層文化是否同黑海北岸的前斯基泰文化和中 亞的前薩基文化發生過接觸,在考古資料中得不到反映。也無證據說明該文化的居民向阿 爾泰、圖瓦和米奴辛斯克盆地遷移,因為從人種方面分析,蒙古西部、阿爾泰、圖瓦的古 代居民屬于歐羅巴人種,而蒙古東部、外貝加爾地區的居民則為蒙古人種58 。從文化內 涵方面考察,蒙古西部的烏蘭固木文化59 、阿爾泰的巴澤雷克文化、圖瓦的烏尤克文化, 均以木槨墓和多人葬為主,顯然與夏家店上層文化不搭界。至于蒙 33、古東部和外貝加爾的“石 板墓”文化則以石棺墓和單人葬為主,墓內出土的青銅短劍、管銎斧、刀、斧、各種聯珠形 飾、雙尾垂飾、鏡形飾、銜、鑣,以及卷曲成環的猛獸形象60 ,同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同 類器物及藝術風格頗多相似之處。夏家店上層文化以石棺墓和單人葬為主,同“石板墓”文 化的墓葬結構和葬俗接近,又都同屬于蒙古人種,無怪乎有人曾推測匈奴文化源于夏家店 上層文化61 。盡管此說目前還難以被人所接受,但足以說明夏家店上層文化同蒙古東部 和外貝加爾的所謂“石板墓”文化關系密切。但是,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居民是否向北遷移, 以及該文化的影響是否向西波及到更遙遠的地區,目前還難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是一個 需要進 34、一步探索的問題。 注釋: 1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內蒙古赤峰藥王廟、夏家店遺址試掘簡 報 , 考古1961 年第 2 期,第 7781 頁。 2同1 ,第 80 頁。 3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赤峰藥王廟、夏家店遺址試掘報告 , 考古學報1974 年第 1 期,第 143 頁。 4遼寧省昭烏達盟文物工作站等:寧城縣南山根的石槨墓 , 考古學報1973 年第 2 期,第 38 頁。 5齊曉光: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龍頭山遺址發掘的主要收獲 , 內蒙古東部區考古 學文化研究文集 ,第 64 頁,海洋出版社,1991 年。 6靳楓毅:夏家店上層文化及其族屬問題 , 考古學報1987 35、年第 2 期,第 177208 頁。 7朱永剛:大、小凌河流域含曲刃短劍遺存的考古學文化及相關問題 , 內蒙古 文物考古文集(二),第 362374 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 年。 8朱永剛:東北青銅文化的發展階段與文化區系 , 考古學報1998 年第 2 期, 第 133152 頁。 9朱貴:遼寧朝陽十二臺營子青銅短劍墓 , 考古學報1960 年第 1 期,第 6371 頁。 10錦州市博物館:遼寧錦西烏金塘東周墓調查記 , 考古1960 年第 5 期,第 79 頁。 11劉國祥:夏家店上層文化青銅器研究 , 考古學報2000 年第 4 期,第 451500 頁。 12林:東胡與山 36、戎的考古探索 , 環渤海考古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第 174181 頁,知識出版社,1996 年。 13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寧城南山根遺址發掘報告 , 考古學 報1975 年第 1 期,圖一九,4;圖版柒,9。 14赤峰市博物館等:寧城小黑石溝石槨墓調查清理簡報 , 文物1995 年第 5 期。 1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東北工作隊:內蒙古寧城縣南山根 102 號石槨墓 , 考古1981 年第 4 期,圖六;圖版柒。 16王大方:寧城打擊盜掘古墓犯罪獲重大成果 , 中國文物報1996 年 12 月 15 日。 17 (西伯利亞史).1968.186 18. (卡拉蘇克時期 遺 37、跡的年代學).1972.6. 19. (黑海北岸草原的前斯基泰時期) .1989.1016.13. 20同19 ,10. 21同19 ,1,13. 22同19 ,.2,4870. 23同19 ,.2,1922. 24同19 ,.2,111 25同19 ,.2,29、78、80、84. 26. (咸海沿岸的早期薩基人) .1992.3147. 27同26 ,.1,2 28同26 ,.35 29. (試論米奴辛斯克邊區古代金屬文化的分期) 1929T4,2,4445 30. (南西伯利亞古代史) 1949 9. 104108 31同18 ,.6 32同18 ,.120 33. (中國青銅時代晚期兵 38、器群).1985.65 34同18 ,.135136. 35. (葉尼 塞河中游草原的考古遺存)198665 36同35 ,65 37同35 ,.7376 38同35 , 39. (圖瓦境內斯基泰時期早期游牧人) .1992178196 40. (阿爾然 早期斯基泰時期王冢)1980 41同4 ,圖版玖,7。 42同14 ,圖一九,11;二三,4、6。 43項春松:小黑石溝發現的青銅器 , 內蒙古文物考古1984 年第 3 期,第 122 頁。 44. (阿爾泰和阿爾泰附近草原) .1992.161178 頁. 45. (戈爾諾阿爾泰翁古達和烏拉干地區的考察) 1980.195. 46. (布 39、 赫塔爾馬河上游早期游牧人遺存) ,1966.8,.4347. 47同44 ,.61,4、6、7、19、24、27,62,17 48同44 ,61,1、2、13、14 49.(前言) .1992.7. 50. (斯基 泰西伯利亞文化發展的初級階段) .1983.318. 51. (斯基泰野獸紋藝術) .1989.101. 52. (早期斯基泰藝術中的貓科猛獸形象). .1971.2.65. 53同40 ,.57 54齊曉光: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龍頭山遺址發掘的主要收獲 ,見內蒙古東部區 考古學文化研究文集 ,海洋出版社,1991 年,第 5872 頁。 55同14 ,圖一九,11;二三,4。 56 40、烏恩:論我國北方古代動物紋飾的淵源 , 考古與文物1984 年第 4 期,第 4659 頁。 57同12 ,第 179 頁。 58. (古代蒙古).1989.314. 59同58 ,.257315 60. (北蒙古的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 .19674,1721;5,2、3;7,15;13,1、2、4、6;15;20,7、8;. . (石板墓文化) .1992247254.101103 61. (論匈奴起源問題) .9.1985.7677. 來源:草原文化研究資料選編第二輯 夏家店上層就是山戎、與遼北的高臺山文化人群貊親緣關系最近,二者與鄂爾多斯的朱開 溝文化人群戎狄組成一個大的種系,即古 41、華北人種。夏家店曲格式青銅短劍出現了小鳥頭, 暗示來自蒙古西北部昌德曼文化塞基泰人的間接 . Yungsiyebu 發表于 2009-11-29 01:11 夏家店上層從體質人類學上說是古華北類型,高顱,平面,狹臉,跟今天的北方漢人非常 接近,結合古代戎、狄都有“姬”姓這一情況,他們應該是與古代華夏族群屬于同一人種, 只是文化上有差異。 中國的 12 大人類學未解之迷(我歸納的) 相關搜索: 中國, 解之迷, 歸納, 人類學 本帖最后由 疁殤 1958 于 2009-11-29 18:40 編輯 1.北方漢人的血脈主體究竟是西北華夏族一支獨大,還是由西北華夏,中原三苗,華北東夷三足 鼎立融合而成? 2.南方各地漢人的父系,母系,常染色體,究竟有多少比例來自南方本地,多少比例來自北方漢 族?換句話說,南方漢族究竟是北方漢族的血統擴張(尤其是父系擴張),還是文化同化形成的, 或者兩者因素差不多? 3.胡人和漢人之間的血緣關系是如何的?今天的北方漢人,有多少胡人血脈?(Y 和常染色體). 歷代胡人和今天的北族中,又有多少成分來自漢人融入? 4.日本人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