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脈虛:我們再來聊這一節課的最后一個問題,就是尺脈虛的文字。你看用烏梅丸那個脈證就是尺脈虛吧?所以一定要確定一點。我們中醫啊最忌諱就是我尺脈虛用什么藥?不是這樣的,你尺脈虛用什么藥還是這樣,你尺脈虛用什么藥,你會給別人說,唉呀我遇到一個病人左尺脈虛,我開了一百克熟地,吃了幾服藥之后,左尺脈登登結實,那你治對了。知道吧?你要是真正烏梅丸這個證,你用上一百克熟地,懟上去那就完了,本來就堵著堵著,這一下徹底轉不動了,不僅尺脈不會實起來反倒更虛了,徹底轉不動,氣血更來不了。所以尺脈虛任何一個脈,如果你離開整體是沒辦法談局部的,所以我們不能夠說某一個藥補某一個地方的脈,不能說熟地補尺脈,也不能說什么附子補尺脈,這是沒道理的,或者是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尺脈的問題。那么一談到尺脈,這時候就需要大家來反反復復的清掉以前的思維,用我們的心來體會。 候病位:尺脈到主啥?我們看左尺候腎,右尺候命門,出自哪?《脈經》,經典中沒有說過,對吧?經典的有這個上競上,下竟下,有提到過尺脈的病位候的是下焦,但是并沒有把它分出來說左尺脈候身腎,右尺脈候命門,在《內經》里并沒有,《難經》里也沒有,對吧?《難經》里你仔細查沒有,《難經》里是上競上,下竟下,《難經》說如果說有個癥瘕,比如說你怎么知道有積蓄?脈什么時一代有積聚,那么積聚在哪?說這一個代在寸以上主胸膈以上,在關主這個中間,在尺主下邊,你看所有的《內經》里頭寸關尺,《內經》《難經》所有經寸關尺永遠都是病位,而且多數用于,包括張仲景《金匱要略》,《金匱要略》說癥瘕在哪地方???在出兩寸在喉以上,在兩關兩尺,就是說整個寸關尺,他是候病位,對吧?因為什么?這樣符合我們正常觀察,比如你來個病人,你一摸尺脈之處有任何變化都代表它下焦的地方有任何變化,都是相應的,或者有時候我們一摸這個脈,這病人左寸脈有點塌陷,你覺得是不是心慌?心慌,因為整個氣血在這個地方有點問題,氣血在這個地方在這個胸口的運行有點問題,所以他就表現塌陷。 候營:所以如果說尺脈,左尺候腎,右尺候命門,這是一種。我們先假設這種,從學術上來看它是錯的,但有時候在臨床中應用的時候它是有效的,我們要把它慢慢的再反回來。那么如果說真正的學術上來,尺脈候什么?張仲景分得很清楚,尺脈候營,尺脈候陰,兩尺脈候營陰,寸脈候的是衛氣,我們來想想也是這么回事,你看為什么尺脈候營陰?你看,背有灑析惡寒,這是《傷寒論》原文,“病有灑淅惡寒①,而復發熱者何?答曰:陰脈不足,陽往從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曰:何謂陽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也。曰:何謂陰不足?答曰: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所以所有的張仲景說脈陽什么陰什么,都是指,陽就是指寸,陰就是指尺,脈陽微陰弦就是寸什么尺什么,脈陽微陰弦的胸痹心痛什么什么,里頭這,尺脈就候里,候里頭這個中焦產生這個問題,就是候營,整個候的是人的一個,我們說就是你能夠有多少的糧草,候你的營血,營血就是什么?你家里有多少糧草,那啥是營呢?你看我們說這個營是啥呢?“營氣之道,內谷為寶。谷入于胃,氣傳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專者行于經隧, 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所以營是什么?尺脈候的是什么?你能夠從脾胃中從天地中吸收出多少能量來,來填充它,所以尺脈候的是營,也就是說如果說這個人尺脈虛的話,兩尺脈虛,我們就代表是這個病人,內里是空虛的,營陰是不足的,就是營就是我們說是糧草是不足的,這時候你要去打仗的話,你就要顧住這個尺脈不足。 那么我們這時候同樣尺脈的候不足的話,我們說不同的情況下尺脈的不足,我們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對吧?但是你第一點你得確定,你一摸到尺脈不足,你不能一下就想到腎虛,或者什么,你不能這么想,你這么想就亂了,因為你這么想你是頭腦思考,你不是真正辨他,所以我們說如果一個人你一摸這個脈,假設這個人脈一摸尺脈不足,就說明什么?里頭空虛,你們一問這病人是不是腰酸?。渴遣皇瞧⑽溉跹??是不是容易拉肚子呀?這都有可能,都說明里頭糧草不足啊。 治法:太陽?。?/span>我們再來接著來聊他的治法。一聊治法我們就知道,假設咱把它分析出來,同樣的尺脈不足。第一個,如果是太陽病尺脈不足。張仲景什么?尺脈不足者不可發汗,對吧?咱們原先說尺脈不足怎么辦?不可發汗,那么我們說正常情況下,如果太陽病尺脈不足的話,你的治療方法是什么?如果說整個脈實的話,你就可以益著尺脈去發汗,比如用葛根湯啊或者用點,就是我們說是扶正祛邪的方法來發汗,我們還要慢慢來聊這事,這是我們說同樣道理,其實扶正祛邪的方法并不能夠填充尺脈,它只能夠幫助你把這個邪氣給它散開,要慢慢的用甘溫或者甘寒的東西把它尺脈填起來。我們再來看一下扶正祛邪辨的方子,扶正祛邪給人感覺,很多人老理解不了說,我們比如說我們來比方一個方子,半夏陳皮,半夏加陳皮,這是二陳湯,對吧?我們再假設半夏陳皮就是二陳湯,如果我們就只開這兩個藥,半夏,陳皮加茯苓甘草,這幾個藥的話,我們來感覺他這個方的脈象,就是一用上之后,辛開苦降,把這個氣機一動,如果這時候你某個地方有痰,啪啪啪啦就動開了,是吧?所以這個就是這個方子,如果說我們在這里頭加上黨參,白術,茯苓,這就形成了六君子湯。那么這時候這個湯的作用勁跟剛才那個方作用就什么不一樣呢?你就不能用理解,你看他這個說明什么?就說明這個整個有大量的甘味藥填著他,讓這個藥勁不這么沖,但是源源不絕的在那化痰,騰騰騰騰,你看這種感覺有甘緩,有甘滿著他,緩著他,長時間在化痰,所以說如果說正常情況下,如果太陽病不管有痰有水飲有什么的話,如果尺脈虛的話,我們治療的方法都應該是鼓著這地方把它痰化開,化開之后呢,因為它是個陽病嘛,只要化開了慢慢尺脈,自己再吃上飯,吃上飯之后,它這個吸收的好,因為他陽病,陽道實,他越來越實,越來越實,越來越實,所以這時候太陽病尺脈虛,你不用治,你要把這個痰慢慢化開之后。扶著正把這痰化開之后,停藥過個七八天,這尺脈就越來越結實。所以這是太陽病,對吧? 陽明?。?/span>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如果是陽明病呢?陽明病的時候,這時候尺脈,因為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如果這個病人是陽明病,左邊脈大于右邊脈,兩關前那特別高,這時候整個脈氣是左手這個氣血往上沖的力量明顯大于右手的氣血沖的力量。這時候你如果摸兩尺脈的話,你可以發現大部分病人甚至100%,只要是陽明病的病人,一般左尺會弱于右尺。因為這是氣血使然嘛,因為整個人的氣血是左手的脈,你看陽明病左手脈大,大家知道這個氣血都往前沖嘛,從心臟泵出一個勁來,從尺脈到關脈到寸脈,泵上去吧,而且我們來說這個時候,我們一會再說,這時候你看如果說這時候陽明病,那么就是說左邊這個往外泵得厲害,那么肯定左尺脈空得厲害,這時候如果左邊這脈往上泵得厲害,尺脈空,一般情況下這個病如果再躁動一點,我們說如果這時候尺脈空,我們就不能夠用瀉下方法,對吧?我們就用慢慢把酸斂下來的方法,因為你把他斂下來,因為尺脈很虛,你用瀉下藥一瀉尺脈更虛了,你要把這個氣血安靜下來,斂下來,這時候我們可以開個什么方子?玉女煎就的個很好的方法吧?熟地、麥冬啊、沙參啊、石斛啊、或者是你開一些滋陰的藥,生地、沙參、玉竹之類的他就好嘛。因為用完這些藥之后,用這些甘寒的藥,甘寒偏膩的藥,這個病人的尺脈就慢慢的鼓起來,所以這時候很多人就得出一個經驗,如果左尺脈虛我們就要用甘寒的藥,甘膩補腎的藥,就把它定義為腎虛,實際上它還是個里頭,它不是個腎虛。對吧? 太陰病:然后我們再來聊,如果說這個時候,咱再接著聊下一個。如果這個病人太陰病呢?如果是太陰病或者是少陰病呢?這兩個脈,如果是太陰病,整個右邊氣血鼓起來,這時候往往右手的尺脈就要比左手尺脈虛得厲害。這時候你看,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陰病的治療方法是以苦為主,以辛為輔的,把它給斂下來,所以這時候你看,治療的時候,到了這個就分兩種,一個是太陰病治療,就是我們說正常情況應該是把它氣血,正常情況我們是桂枝加芍藥湯,對吧?但這時候如果尺脈虛,你就不能用芍藥,因為芍藥勁太大了,你可能用點辛溫的,加一點酸斂的藥,以酸斂的藥為主,辛溫的藥為輔,酸斂加甘寒加酸斂,這時候就會形成后世所謂的認識說,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因為這時候是一個太陰病,你要把氣血給它收進來,斂進來,這時候你通過這種病的治法,尺脈就可以鼓起來,慢慢的補起來,所以這時候別人就習慣性定位右尺脈候陽。 少陰?。?/span>而且如果是少陰病呢?我們就不要斂,只用四逆湯多用點甘的藥,或者是我們說用甘的藥用甘草啊,用甘的藥為主,辛的藥為輔,把它慢慢的散開,那么尺脈就可以了,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得出一個結論來,這個右尺脈用一些補陽的藥,溫陽藥能把右尺脈鼓起來,所以就得出一個結論來,右尺脈候腎陽,這就是后世的一種思辨。我們要靜下心來我們來看,其實她就在說這么個事,如果靜下心來你有體現這個后世的東西,雖然定義是不一樣,但是它們應用一樣。 鄭欽安:我們再來看,其實作為這些方子,其實還有一個,誰呀?特別牛,有個人叫火神派的鼻祖,叫鄭欽安的人。他發現尺脈虛的時候,他有兩方子用來補尺脈,大家知道吧?一個方叫封髓丹,一個方叫潛陽丹。當然你看,你看封髓丹什么特點?如果說我們說封髓丹的原方就是,黃柏砂仁炙甘草,通過不同的比例,你看,把上面這個氣血給它斂到下邊去,補腎陰就好了。慢慢左尺脈就好了。因為這些病,陽明病啊或者哪怕太陰病啊,你用這個方法慢慢的給補起來,對吧?如果說是我們說該用少陰病的或者是太陽病,你需要往外散邪氣的時候,潛陽丹什么成分?龜板、炙甘草、附子、砂仁,你看,慢慢的,龜板是不是很像四逆湯?對吧?把它又慢慢斂起來,慢慢把這尺脈用這種方法來補起來。所以這都是一些方法讓他補起來。 李東垣:那么除這些方法能把它補起來,有沒有別的方法?補尺脈的方法非常多,咱們現在聊的只是兩種比較常見的,比如假設如果這病人同樣是尺脈虛,但是呢體內還有點邪氣,比如說有點痰啊或者有點水飲,咋治?。坷顤|垣就有思路了。你看我們說,這時候后世醫學吧,他永遠他也在思辨,比如說后世醫學發現很多病人他尺脈虛,不能補尺脈,因為補尺脈不好用,你需要健健脾胃就好了。所以這時候他們就會說出一個事來,說腎為藏精之所,脾為生命之所。所以呢要想補尺脈的腎呢,得要補脾胃,知道吧?所以一般情況下,如果說我們見到很多病人,你開一個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湯,用我們剛才聊小劑量的補中益湯,黃芪這個他也能把尺脈補起來,為啥呢?唉很多人就說補中益氣湯,我們說有點痰有點什么,補中益氣湯是補尺脈非常好的方子,所以一定不要拘泥于說是尺脈虛的時候,你就一定要想什么方子補,有時候你用補中益湯慢慢健運起來之后,他這個尺脈也能補起來。當然后世的解法就是,用頭腦的解法就是脾胃為生命之源,我們用另一種解法,我們看這個專門說的,你看整個這個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能把這個尺脈補起來? 你看,“營氣之道,內谷為寶。谷入于胃,氣傳之肺”,他說什么意思呢?營氣的源頭啊其實不是靠藥物來補的,我們說整個尺脈不是靠藥物來補的,而是靠調整氣血的方向來補的,對吧?我們沒有任何的東西,你如果說你吸收不好,你尺脈不行了,你這時候如果說你吃饅頭都補不上尺脈的話,你吃什么都補不上,知道吧?你吃饅頭吃排骨都補不上尺脈,你吃什么附子啊吃什么任何東西都補上。吃這東西只是調整了方向,讓氣血方向來回來之后來把這個尺脈補上,所以一定明白這一點,所以你不要想這個尺脈虛之后,我用一百克熟地,他不該這事,你用一百克熟地吸收不了,你吃完熟地之后他拉出來了,你連饅頭都吸收不了,所以這時候你用多少克熟地吃完都不能滿,那么怎么讓這尺脈滿起來?你看他就說,他的一個說“營氣之道,內谷為寶”,那個吃了飯之后,“谷入于胃”,你只要讓這個胃“氣傳之肺”,把這個胃氣傳之于肺就好了,就是你讓這個脾胃吸收起來之后,怎么讓它吸收?不是說用山楂啊、麥芽、神曲之類把它給運化開,不是,你需要讓吃完這個東西之后,升散到這個肺上,到肺之后,然后就“流溢于中,布散于外”,通過肺氣把它宣散開來。 所以我們說為什么把脈的時候要把肺經?因為肺經是人氣血的第一頭,我們不要管咱中醫教材上怎么說的,我們就說這個事,中國古人這么認為,就是說人怎么吸收東西?是脾胃把這個營養物質吸收到肺,然后由肺產生了氣,通暢到全身,所以肺是第一條經脈,手太陰肺經,人第一條經脈起于肺經,然后最后一條也終于肺經,肺完了傳大腸,大腸完傳胃,肺大胃脾心小腸旁腎包焦膽肝,然后又傳到了肺,所以肺經的這個氣口脈可以候百病,因為他是這個氣剛開始傳進來的,所以呢同樣這類似內容在《內經》里都有提到,“脾氣散精,上歸于肺,肺朝百脈,下輸膀胱,”,有這條吧?什么“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好幾條類似于,就說你只要讓這個脾的氣血上到肺上就好了,所以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或者李東垣反反復復說的是要升,他實際上什么?要這個清氣升起來,他要用一些藥讓清氣升起來,所以很多人說“唉呀,李東垣光提升,光提升,咋不提降呢?”,他那個升和你那個升降它不是一個概念,你那個升降是相對的概念,人這個升就是你只要讓那個氣血升起來,都升到肺里頭去就好,所以這時候我們說怎么能讓這個氣血升起來?就讓他在升的過程中沒有瘀滯,它就升起來,那咋樣他沒有瘀滯呢?就用點什么升麻啊,柴胡啊就類似于似乎在理氣的藥,這么往下梳這個氣,人氣就會升起來,所以這就是李東垣的一種治療內傷那種思維方式。 補中益氣湯:很多內傷病人就是虛實夾雜,這病人尺脈虛,病人還在陰病上去,還在陰病尺脈虛,而且脈象往往胃氣還非常不好,沒大有胃氣,這時候咋辦?你說你用大劑量黃芪,它根本補不上,一補之后他這個因為虛實夾雜吧,他這個東西一補,有痰或者有寒,有點那種虛寒就會上火,就會難受,這時候你一攻火又虛了,你再一補又滿起來又實,就是你處于一種補則實,瀉則虛,這種兩難的時候,而且這時候這病人往往尺脈都虛,那你咋治?所以說李東垣有很多很多類似的治法,典型代表就是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你補這個中讓這中氣運化,然后往上升,就慢慢升到肺,然后慢慢就布下來,然后再經過補中益湯的加加減減升這個氣之后,如果肺有火用點黃芩清一清,如果肝有問題加點白芍,如果什么就補中益氣湯,如果說是哪個地方有疼加點蒿本,很正確這個方法治療,如果說你用這種方法治療的話,尺脈很快就能填起來,而且這個脈的虛實的問題能解決了。 升陽散火湯:而且李東垣不光有這個方子,李東垣還有什么方子呢?升陽散火湯。你看,也是這種,因為你這個火是個虛火,你散不開他,你沒辦法,它不是個實火,他尺脈還虛,還是個陰病還有火,你看尺脈還虛還是個陰病或者陽病也行,反正還有火,尺脈虛有火。你一補火就更實了,一清尺脈更虛了,而且這個火呢?還不是說那種滋膩能滋下來的,他不是那種陽明象,它是要么是太陽病,要么是太陰病,他這種還需要你把它散出去,那咋治?升陽散火,對吧?黨參、升麻、柴胡、白芍,把這個讓氣慢慢動起來,升起來,讓氣從胃里頭氣升起來,升麻、柴胡、白芍、葛根羌活、獨活、生甘草炙甘草、防風唉就好了。 升陽益胃湯:李東垣還有很多很多方子,升陽益胃湯,大家知道吧?可好的方子了,升陽益胃湯啥成分?黃芪、黨參也都是類似的方子,黃芪的,當然他的訣竅量都是在這兒,你如果把這個方子當成一個我們說像一個六君子湯一樣,剛才那個理解的方子,就是扶著正去祛邪的話,那你大體兩種。你如果想用這個方子來說我們這個方法,然后慢慢的這個氣血營運起來之后把這個尺脈補起來,唉這個方法就非常好,因為小劑量每一個都三五克,到了柴胡升麻白芍這些藥都兩克三克不要超過三克,一般我要開,比如說升陽益胃湯我都開什么量?黃芪5克最多6克,這個黃芪5克炙甘草3克、升麻2到3克,一般是3克,升麻,柴胡、白芍、羌活、獨活、半夏、陳皮、澤瀉、黃連,都是2,3克,反正差不多了,這些藥啊,有些要背一點加加減減的,羌活、獨活、升麻、柴胡、白芍,慢慢用尺脈就起來。 所以說我說很多醫家因為沒有讀好《傷寒論》的時候,很多醫家會出來一個過激的說法,說治外感法仲景,治內傷法東垣,為什么呢?就是有很多病人尺脈虛的時候,你填尺脈,這李東垣的很多方非常好用,這個思路,它通過健健脾胃健健脾胃健體,尺脈補起來,而且這個效果非常好,有時候你說這個尺脈虛的時候,你說用個什么小建中啊,用個六味地黃,它有時候一弄他斂邪氣,還不好好,你再一攻他就又麻煩了,所以這時候尺脈就不好填,所以很多人就說內傷法李東垣,外感法仲景,為什么?就是這是一個經驗,所以我覺得李東垣在這方面用的特別好。 所有這就是我們今天講課最重點,最重點就是明白四達能無知乎,就是你真正你學好經典之后,經典是個什么作用?是你用了這個經典之后你更明了,你只要學好經典你會明白四達,你會放下你的思想來體會到底這個李東垣在說個啥事?你再仔細看《內外傷辨惑淪》,就在說這個事,怎么把內傷病,就如何辯惑,如何把這個內傷問題給解決掉就在說這事,大家會慢慢地閱讀之后,如果說大家學完,通過我的講課之后,大家一下感覺回去之后,唉感覺明了,感覺明白了!別再昏睡,趕緊回去讀經典,這時候很關鍵,你明完之后,你自己不護念著他。你說唉呀我明白了,過幾天又找別人,慢慢就找不著這感覺了,一定明白之后好好護念,多讀經典,每天都讀啊。 就到這里,咱們下周接著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