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6日清晨,吉林省通化市涌起一陣大霧。
城西方向的日本憲兵隊突然過來幾輛汽車,朝城東北的柳條溝開去。
其中一輛車上站立著一個中年男人,胸前的牌子上赫然寫著“王鳳閣”三個字。
王鳳閣目光炯炯、神情自若,與身邊日軍緊張的神情形成巨大反差。
圖|王鳳閣
另外一輛汽車上站著一位女人和一個小男孩,女人的目光總是往對面那輛車上瞥,似與王鳳閣是一家人。
車子很快開到柳條溝,只見原本平坦的地面被人挖了兩個坑,一大一小。
那么,這一家三口到底乃何許人也?他們又有著怎樣的命運呢?
先把時間回溯至1897年。
是年5月份,通化縣城一戶姓王的教師家庭傳來喜訊,王夫人生下一個大胖小子。
街坊四鄰紛紛前來道賀,夸贊這個小男孩長大肯定有出息。
事實證明,街坊四鄰的恭維話得到應驗,這個小嬰兒長大后,真的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在外人看來,王家條件富庶,不僅在城北開墾上百畝土地,王夫人還管著好幾間鋪面。可是現任家主老王只是通化縣城一所小學的老師,憑他的收入根本無法積攢下偌大的家業。
原來,這戶王姓人家非東北本地人。
19世紀,他們從山東諸城闖關東,來到吉林通化。
經過兩代人的努力,終于站穩腳跟,為自家后人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家里添丁進口,教書匠老王甚是高興,他孩子取名為王鳳閣。
“鳳閣”有著兩層含義。
首先,唐代與唐代之前的鳳閣代表中書省;
其次,鳳閣還是高樓大廈的別稱。
圖|闖關東
老王取這個名字,是寄希望于孩子長大后能出人頭地,最好混個一官半職,守住家族積累的產業。
帶著父母殷殷期盼的王鳳閣,很快就長到了19歲。
之前幾年王鳳閣隨父親念書、學習知識。
有一次,王鳳閣與一個鄰居小男孩發生口角。
孩子說話沒輕沒重,吵著吵著就動起手來。
鄰居小男孩練過幾天武,幾招就把王鳳閣打趴下了。
他得理不饒人,騎在王鳳閣的頭上,一邊打一邊讓他服軟。
王鳳閣只是吵著嚷著,堅決不認錯。
鄰居小男孩沒見過這種陣勢,看到王鳳閣如此倔強,撂下兩句狠話就走了。
王鳳閣從地上一骨碌爬起來,帶著滿身的泥土回了家。
父母看到王鳳閣這狼狽樣,不用問,肯定是和別的小朋友打架了,于是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
王鳳閣還是不聲不吭,但他心里不恨任何人,只怪自己沒用,技不如人。
如何能扭轉這種頹勢,好讓自己今后不受別人欺負呢?
王鳳閣忽然想到,他聽同學說通化城北住著一個名叫程東閣的武術家。
如果自己能拜程東閣為師,學上一些拳法腿法,不就有了自保之力嗎?
說干就干,王鳳閣準備去城北邊找程東閣拜師。
他從家里拿了三塊銀圓,買了不少禮物。
托人打聽,終于找到程東閣師傅的家。
簡單提一句,程東閣是關東地區有名的武術家,擅長螳螂九手和戳拳,輕易不收徒。
當王鳳閣提著大包小包找到程東閣時,他二話不說,“咕咚”一聲跪倒在地,請求程東閣收他為徒。
程東閣平時沒見過這種套路,定了定神后,讓王鳳閣先起來。
他細細打量眼前這個小男孩,又摸了摸王鳳閣的胳膊和大腿,覺得是塊練武的好料子。
從交談中得知,王鳳閣乃通化本地人,父親還是當地有名的教書先生,家世清白。
既然如此,程東閣沒必要藏著掖著,決定收他為徒。
但是,傳授王鳳閣武術不是讓徒弟們今后逞兇胡作非為,而是要打抱不平、懲惡扶弱。
倘若王鳳閣犯了忌諱,程東閣必定會廢了他武功,這是武道中人的規矩。
王鳳閣看到師傅肯收自己,自然滿心歡喜,連忙答應。
就這樣,王鳳閣一邊跟隨父親念書,另一邊跟隨名家程東閣練習武術。
1916年,19歲的王鳳閣考入通化縣立中學附屬師范學校。
畢業后,王鳳閣經師傅程東閣的介紹,來到東北軍湯玉麟部下成為一名基層軍官。
像王鳳閣這樣文武雙全、年輕有為的人才,到哪都受重用。
圖|王鳳閣烈士
然而,從軍后的王鳳閣親歷軍閥混戰,眼睜睜看到許多無辜平民受戰火波及,家破人亡。
自己卻無能為力,淪為幫兇。
完全違背了懲惡揚善、為國為民的武道戒律。
1923年,已經擔任東北軍步兵第五十八團副官的王鳳閣不愿繼續狼狽為奸,遂辭職返回吉林老家。
這之后,窮兇極惡的日寇大舉進兵東北三省。
通化市與松遼平原相連,煤炭、礦產、森林資源非常豐富,工業發達、交通便利,盛產人參、貂皮、鹿茸“三寶”。
加之通化與長白山、鴨綠江為界,盤踞此地退可守,進可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日軍肯定不會放過這塊“風水寶地”。
此時已經回家的王鳳閣寄情于武道之途上,平日里擅交朋友,從不吝嗇金錢資助鄉里,很快就攢下好名聲。
時間轉眼來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山河破碎,百姓民不聊生。
王鳳閣目睹大片土地遭日軍侵占,十里八鄉的街坊鄰居死的死,跑的跑,美好家園瞬間淪為人間煉獄。
不過,看著年邁的父母,王鳳閣決定再忍一忍。
但是有一件事讓王鳳閣徹底爆發。
某天,王鳳閣的父親正上著課,一群日軍突然沖進來,說學校包庇抗日分子,還要打人。
王鳳閣父親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受到這場驚嚇,王鳳閣父親回家后郁郁而終。
眼看父親慘死,王鳳閣再也坐不住了,他想起自己上學時非常崇拜宋朝民族英雄岳飛,親手譜抄一遍《滿江紅》掛在自己的書房。
既然如此,王鳳閣欲效仿岳將軍“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王鳳閣找了個機會,跪在母親面前說:“娘,你和父親從小教育我學習岳將軍精忠報國。
如今父親被日軍害死,鄉里百姓遭日軍屠戮,如此國仇家恨,我決定變賣家產,舉旗抗日。”
深明大義的王母沒有任何阻攔,她全力支持兒子的抗日行動:“勿以家為慮,有國則有家。
孩子,你已經長大了,想做什么為母都全力支持你。有國才有家,國亡家何能獨存呢?”
有了母親的這番話,更加堅定王鳳閣的抗日決心。
1931年底,王鳳閣變賣家產,將籌集到的資金用于置槍備馬。
光有武器裝備還不行,王鳳閣積極發動群眾,奔走于沈陽、遼源、海龍、柳河等地發傳單,貼標語,向群眾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丑惡嘴臉,鼓勵大家奮起救國。
1932年3月,經過數月努力,王鳳閣在通化與臨江交界處的紅土崖大羅圈溝一帶山區,組織了以伐木工人為主,中小學教師等知識分子為骨干的約600多人抗日武裝力量。
1932年5月,這支抗日武裝被編為遼寧民眾自衛軍第19路軍,王鳳閣被推選為第19路軍司令。
拉起隊伍后,王鳳閣把接下來的進攻重點定在柳河縣。
因為柳河縣布滿了王鳳閣眼線,縣里的群眾百姓都盼望著王鳳閣趕緊打過來。
1932年5月9日,王鳳閣親率19路軍主動出擊,一舉攻占被日偽軍占領的柳河縣城。
攻下縣城,王鳳閣便率領19路軍砸開監獄,釋放了所謂的抗日分子和一批政治犯,燒毀公署文書檔案,搗毀日本駐海龍領事分管柳河出張所。
圖|王鳳閣烈士之墓
當天晚上,王鳳閣通過電臺向全國發出聲討日寇通電,號召全體國民自發起來抗日,表明自己決心。
在王鳳閣的感召下,10天內大約有280多名群眾和學生加入了第19路軍。
打下柳河后,王鳳閣先后轉戰金川、海龍、蒙江、臨江等地,與日偽軍巧妙周旋。
1932年7月,王鳳閣麾下的第19路軍第5旅旅長方春生和第4旅旅長闞子祥攻克輝南縣城,收復金川失地。
1932年8月5日,遼寧民眾自衛軍把所屬各路軍按活動區域分7個方面軍,王鳳閣擔任第三方面軍總指揮兼19路軍司令。
8月下旬,19路軍聯合其他抗日隊伍圍攻海龍縣城長達50多天,狠狠地打擊了駐海龍日本領事和偽軍司令官的囂張氣焰。
1932年10月,日本關東軍出動重兵加上飛機大炮,持續猛攻遼寧民眾自衛軍。
王鳳閣此時定下“槍不離人、人不離鄉、失地不復、決不入關”的12字方針。
為更好地與敵周旋,王鳳閣對第三方面軍2000多人進行統一整編,重新劃分了游擊區域,把主力隊伍轉移到通化、臨江、吉安一帶的大羅圈溝、果松川山岳地區。
這一時期,多支抗日隊伍遭日軍瘋狂“圍剿”,軍心稍有渙散。
王鳳閣看出大家情緒不高,他連續召開宣誓大會。
會上,王鳳閣語重心長地鼓勵大家:“我們絕對不能被敵人的瘋狂嚇倒,即使處于惡劣的環境,更要斗爭到底。
強權必遭失敗,公理一定能獲得勝利。只要不向日寇屈服,我們一定收復東北。”
這番鏗鏘有力的話,及時鼓舞了大家堅決斗爭的信心。
但光談話肯定是不夠的,王鳳閣設立軍政委員會作為領導機構,加強對戰士們思想黨政教育,瓦解了日軍的騷擾工作。
他獨率19路軍打出“抗日救國自衛軍”的旗幟,繼續堅持抗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后,王鳳閣與主力部隊扎根于山區,接連打退日軍多次進攻。
1933年5月至6月,王鳳閣聯合通化縣城武工隊游擊隊長張榮久,準備除掉通化縣城偽警察第一分所所長王大個子。
王大個子無惡不作,死心塌地當漢奸,名聲很壞。
1933年6月18日,經過一個多月緊張準備,張榮久與王鳳閣手下的兩名心腹,趁著通化玉皇山開辦廟會的機會,順利除掉王大個子。
此后三年多時間,約有5000多名日偽軍開進老嶺山區,妄圖一舉消滅王鳳閣及其所屬部隊,均被王鳳閣部挫敗。
經漢奸提議,日本侵略者先是逮捕了王鳳閣之前的老師李某,讓他寫信給王鳳閣勸降。
此計不成日軍又生一計,逮捕了王鳳閣發妻遲鳳英的父母,逼迫王鳳閣就犯,率領部隊投降。
王鳳閣理都沒理他們,把這些勸降信件當著送信人面撕個粉碎,大罵日偽軍卑鄙無恥:“我王鳳閣鋼條一根,命折不彎。
日本人一天不滾出中國,我就和他們干到底。”
眼看無法勸降,日軍連續數次發動對自衛軍的討伐。
截至王鳳閣犧牲時,他領導的第19路軍和其他抗日部隊,在老嶺山區堅持斗爭長達4年時間,修建了上百處山寨、暗堡、地道、小型被服廠、修理廠、糧食加工廠,建立了非常完備的抗日游擊根據地。
自衛軍與敵進行大大小小戰斗數百次,屢次粉碎了日偽軍的重兵“圍剿”。
期間,王鳳閣率領部隊打了不少勝仗,比較著名的就有突擊金廠二畝地、十三道溝大捷、七道溝口袋戰等等。
不僅攪和的日偽軍雞犬不寧,還極大振奮了東北人民的抗日決心。
時間轉眼來到1936年,多次“圍剿”無果的日軍懸賞重金緝拿王鳳閣。
1936年冬,日軍高層下令關東軍必須要消滅東北抗日聯軍第一陸軍楊靖宇所部,還有王鳳閣的救國自衛軍。
關東軍接到命令后,對王鳳閣、楊靖宇部進行了長達5個月的“圍剿”,把自衛軍苦心修建經營多年的山寨、暗堡全部摧毀。
圖|通化紀念館還原王鳳閣一家被俘場景
1937年3月25日夜晚,王鳳閣部與日偽軍激烈作戰,部隊傷亡慘重。
兩天后,王鳳閣退到六道溝大南岔地區。
此時王鳳閣身邊只有不到100人,剩余戰士饑寒交迫,處于彈盡糧絕的境地。
危急關頭,王鳳閣對身邊人說:“趕緊走,去找楊靖宇將軍,我占據有利地形為你們掩護。”
其他人說什么也不肯丟下王鳳閣。
最后在王鳳閣的堅持下,60多名戰士忍痛含淚前去投奔楊靖宇將軍,剩下40余人誓死追隨王鳳閣。
敵人慢慢縮窄包圍圈,經過三晝夜激戰,調動飛機投擲燃燒彈。
紅彤彤的夕陽與漫山遍野的火海同時燃燒著,映襯出五顏六色的彩霞,形成一種震撼的美。
最終,王鳳閣左臂中彈骨折,右腿重傷,失去行動能力,落入魔爪。
他第二任妻子張桂芳,與剛滿4歲的兒子“小金子”也被日本憲兵抓進了監獄。
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自衛軍余部找到楊靖宇將軍。
楊靖宇之前得知王鳳閣被圍困時曾派出部隊援救,因中途受阻,無奈折返回來。
王鳳閣被捕后,日偽報紙連續三日頭版條宣揚這一“傲人戰績”。
為勸降王鳳閣,日軍起初沒有對他實施酷刑,而是在通化縣城的“東江春”飯店擺下酒席,裝模作樣地請王鳳閣出席。
王鳳閣卻絲毫不給他們的面子,進入飯店后,一腳就把主桌踢翻在地,憤怒地說:“日本侵略者是東北三千萬民眾的仇敵,我與你們不共戴天,更不會吃你們一口東西。”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日本關東軍當即把王鳳閣雙手用鐵釬釘起來,押到審訊室進行拷打。
王鳳閣沒有吐露半點機密,他對漢奸們說:“你們這些狗東西幫著異族欺辱同胞,殘害多少中國居民。
我王鳳閣死了不算什么,你們當漢奸就是民族敗類,肯定沒有好下場。”
眼看無法說動王鳳閣,敵人開始對小金子和張桂芳動起了主意。
才4歲的小金子被捉進監獄后好幾天沒有吃東西,偽軍漢奸用餅干、糖果誘騙他。
小金子學著父親的模樣高聲喊道:“我不吃日本鬼子的東西,更不吃亡國奴的東西。”
正是這番話,讓日偽軍正式放棄對王鳳閣一家的勸降,決定一殺了之。
在日本人眼中,之前的王鳳閣骨頭很硬,但或許還有一絲機會能撬開他的嘴。
然而,小金子說的這番話明顯是父母教給他的。
就連王鳳閣4歲的兒子都很有骨氣,有著視死如歸的精神,日軍只得放棄繼續勸降。
避免節外生枝,還是就地正法,一了百了。
1937年4月6日,原本陽光明媚的通化突然籠罩一大片陰霾。
前一天,日寇讓當地保長們挨家挨戶通知——4月6日上午要處決王鳳閣,家家戶戶都要派人在路旁觀看。
圖|王鳳閣犧牲前場景
王鳳閣及妻子就義前照片,第一行左二為王鳳閣,右三為王鳳閣妻子張桂芳
4月6日早間8:30,通化縣城的日寇派出三輛車,一輛押解王鳳閣,另一輛則是張桂芳和小金子。
車隊從憲兵隊一直開到通化城東柳條溝,一切布置完備后,偽軍給王鳳閣理了發,刮了胡須,換上一套新棉衣,預備了“送行酒飯”。
王鳳閣因為多年習武,從來不喝煙、吃酒,但這一天破了例,喝了一碗白酒。
車子很快開到刑場。
行刑之前,偽軍把王鳳閣、張桂芳還有其他一起就義的抗日英雄聚集在一起,拍了張照片。
這張照片能明顯看出王鳳閣與妻子張桂芳臨危不懼,像是帶著孩子去串親戚。
真實的情況卻是路旁群眾個個撕心裂肺、痛哭流涕, 他們卻無能為力。
時間到了,偽軍讓王鳳閣跳到大坑里去。
這時他抬起頭對路旁群眾說:“諸位父老兄弟姐妹們,我王鳳閣通化生,通化長,為了中華民族存亡,為了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我和他們戰斗這么多年。
現在不幸被俘,就要與你們永別,希望大家千萬不要泄氣,一個王鳳閣倒下去,還會有千萬個王鳳閣站起來,我們要繼續戰斗,中華民族萬歲……”
話還沒說完,日本劊子手舉起鋒利的長刀向英雄砍去。
旁觀群眾眼睛一閉,一腔愛國熱血灑在他深愛的故土上。
日偽軍接著讓張桂芳抱著小金子跳到小土坑里,三聲槍響,頓時一片安靜。
圖|王鳳閣與妻子
楊靖宇將軍得知王鳳閣一家遇難的消息后悲痛萬分,他親自為王鳳閣主持了追悼大會。
會上,楊靖宇含淚對著大家說:“遼東多烈士,抗敵不畏死,臨行贈遺言,鼓勵后人繼;前有新賓馬錦坡,后有通化王鳳閣。”
為了讓王鳳閣入土為安,楊靖宇親自為烈士立了座衣冠冢!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申請追認王鳳閣為革命烈士。
1983年4月,通化市政府將王鳳閣的名字鐫刻在玉皇山烈士陵園。
王鳳閣率隊活躍在通化大地,毀家紓難堅持抗日達6年之久,令敵人聞風喪膽。
負傷被捕后,面對敵人的屠刀,王鳳閣體現出了一個關東漢子的血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聯想到抗日戰爭年代,多少中華好兒女為國捐軀,血灑疆場,正是無數先烈用鋼鐵般的不屈不撓,舍生忘死的精神和斗志,才把日本侵略者趕回了老巢。
青山翠柏、鳥語花香。
圖|王鳳閣就義地
80多年過去了,許多游客慕名來到“抗日名將王鳳閣紀念碑”前拜謁。
英雄雖已故去80余年,但他抗日報國的精神永存于這片白山黑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