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驥”這個成語有兩種用法,既用來比喻辦事機械、死板,也用來比喻按照線索尋找。前一種用法是貶義,后一種用法則是中性,不含貶義。 這個成語最初與誰有關? A.伯樂 B.樂羊子 C.蘇武 D.更贏 答案:A 班固《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在《漢書》中,用了成語的意思,而沒有形成固定的四字成語格式。成語故事的產生,應早于《漢書》。 伯樂令其子執《馬經》畫樣以求畫馬,經年無有似者。歸以告父,乃更令求之。初見大蝦蟆,謂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而不能具。”伯樂曰:“何也?”對曰:“其隆顱跌目脊郁縮,但蹄不如累趨爾。”伯樂曰:“此馬好跳擲,不堪也。” 這段文字不知最早見于何處,但描寫已經非常生動,筆法相當成熟了。伯樂是春秋時代的人,非常善于相馬,以于以后世以他的名字來指代相馬人,又進而指代識人才的人。他的兒子沒有他的才能,似乎智商也有點問題,拿著《馬經》的圖樣去尋找良馬,結果找到一只癩蛤蟆。伯樂對兒子無可奈何,回答說:“這東西喜歡跳躍,不好駕馭呀。” 這個故事有多個不同版本,語言多有出入,但對伯樂這句雋語都有保留。它反映了一種人生態度:即使孩子不堪造就,家長仍然可以保留幽默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