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看戰(zhàn)史資料的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特務連”、“特務營”之類的編制,甚至有時候還會有“特務團”、“特務旅”。 平時大家看電視劇,對“特務”其實是比較了解的。但看到正規(guī)軍中的此類編制,不免就有疑惑了,怎么正規(guī)軍中還會有這些專門的“特務”編制嗎? 其實此“特務”非彼“特務”,在正規(guī)軍中的所謂特務某某部,往往有兩種內(nèi)涵。 第一種是包含了警衛(wèi)、偵察、工兵,甚至是炮兵、機槍等特殊分隊的集合型編制。如全面抗戰(zhàn)前后,第29軍的師屬特務團即包含手槍營、騎兵營、炮兵營、工兵營、機槍營和重迫擊炮連等。 ![]() 第二種則是比較單純的警衛(wèi)性質(zhì)的部隊,此類部隊其實是經(jīng)過強化的精銳步兵。在武器裝備上比較強化,在兵員上也比較精干。如抗戰(zhàn)后期編制的美械軍中,軍部直屬特務連即屬于此類。 按照當時的編制,這個軍屬特務連總計有6名軍官、171名士兵,全連兵力合計有177人。 這個兵力數(shù)雖然跟普通步兵連相當,但由于該連不裝備60炮,所以實際的步兵戰(zhàn)斗員反倒是更多。 在具體的編制方面,軍屬特務連也與一般的步兵連不同。 ![]() 美械軍軍屬特務連的連部總計有18人,其中除連長、連附及專職軍士外,主要還有8名炊事兵。 炊事兵自然是不配槍的,連部部分人員也不配槍,編制中連部配沖鋒槍3支、步槍3支,連長和連附等可能配手槍。 除連部外,特務連轄3個排,各排的編制一樣,但是很有意思。 每個排有排長1人、排附1人、傳令兵1人,下轄有兩個班,每個班有班長1人。 這個班又下轄3個組,每個組有正副組長各1人,步槍兵4人,機槍兵2人。也就是說每個組有8人,每個班有25人,每個排有53人。 ![]() 其中排長可能配手槍、排附配沖鋒槍、班長和組長也配沖鋒槍,副組長、傳令兵、步槍兵配步槍,兩名機槍兵配一挺輕機槍。 每個戰(zhàn)斗組即配沖鋒槍1支、輕機槍1挺、步槍5支; 每個戰(zhàn)斗班則配4支沖鋒槍、輕機槍3挺、步槍15支; 每個戰(zhàn)斗排則配9支沖鋒槍、輕機槍6挺、步槍31支; 如果再加上連部的3支沖鋒槍和3支步槍,則全連實際裝備的武器除連排長可能配備的手槍外,則有30支沖鋒槍、18挺輕機槍、96支步槍。 這樣的裝備,在輕武器方面可以說是配置到相當強的程度了。 ![]() 僅僅以輕機槍來說,當時美械軍標準步兵連的配置是9挺;而軍屬特務連的輕機槍則是翻倍配置,達到了18挺之多。 若以連所配的沖鋒槍來說,美械軍的步兵連是配17支,而軍屬特務連則是配30支,幾乎也要翻倍。 即便是在步槍的配置上,也只能說略少罷了。 只不過由于軍屬特務連一般不承擔攻堅任務,因此該連沒有配備當時美械軍步兵連常見的60炮而已。 請注意,上述對比是在美械軍之間進行的。要是與國內(nèi)部隊相比較,則輕武器優(yōu)勢會更大。 當時一般國軍的輕機槍標準配置量是每個步兵連6挺,正常情況下每個步兵營在滿編狀態(tài)下才有18挺輕機槍。 ![]() 而當時能夠滿編的部隊并不多,也就是說美械軍的軍屬特務連所配的輕機槍數(shù),基本要比一般部隊一個營還要多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該特務連還配30支沖鋒槍,這更是國內(nèi)部隊當時沒有的裝備,近戰(zhàn)火力可想而知。 如果是與我軍當時的裝備比較的話,八路軍主力部隊是按照一個步兵連3挺輕機槍進行配置的。美械軍軍屬特務連裝備的輕機槍數(shù),基本要相當于我們一個乙種步兵團的裝備量了。 當然,要說沖鋒槍的話,此時我軍曾裝備的晉造湯姆遜早已因無彈而退還到民兵部隊中了,也不會有那么多的近戰(zhàn)自動火器。 不過在當時的我軍中,也有特務連、警衛(wèi)連之類的強化精銳分隊。 著名的晉察冀一分區(qū)警衛(wèi)連,曾裝備有12挺輕機槍,這在當時也算比較好的配置。不過一般的特務連裝備到不了這個地步,正常裝備6挺輕機槍,達到普通主力的兩倍,基本就算高配了。 ![]()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除了槍械數(shù)量之外,還有比較頭疼的問題是彈藥不好供應。 6挺輕機槍配置在一個步兵連,只要彈藥充分的話,其實也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反倒是配置更多的機槍,但子彈卻供應不上的話,槍數(shù)多反倒是沒好處,倒不如下放到基干部隊中,去發(fā)揮作用。 與國內(nèi)部隊相比較之后,我們也可以跟日軍的步兵中隊做一個簡單比較。 ![]() 當時日軍一個步兵中隊普遍裝備9挺輕機槍和9具擲彈筒,其余則是步槍。日軍的歪把子其實不太好用,肯定是比不上駐印軍18挺布倫輕機槍火力更猛。 不過在擲彈筒方面,由于美械軍軍屬特務連不配60炮,因此這方面對比會吃虧。 但是日軍步兵一般只有步槍可用,沒有多少沖鋒槍,美械軍軍屬特務連裝備足足30支沖鋒槍,這是非常強大的近戰(zhàn)火力。 ![]() 在突發(fā)情況下,軍部遭到日軍突襲時,大量的沖鋒槍顯然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給日軍突近的步兵造成大量殺傷。 只要能堅持一段時間,等到步兵戰(zhàn)斗隊支援,那么就什么都好說了。 其實美械軍的軍部及直屬隊兵力多達5000人以上,顯然不可能指望一個特務連去警衛(wèi)。 實際上這個連主要承擔的只是軍部人員的警衛(wèi)工作,在戰(zhàn)時狀態(tài)下會指定某個步兵團來承擔軍部及直屬隊的警衛(wèi)任務。 當時的美械軍編制有9個步兵團,步兵建制比較充分,是可以如此配置的。 ![]() 只不過后來由于整編,美械整編師所謂三旅六團制,使得步兵建制縮小了三分之一。這樣的話,有些整編師就將特務連擴充為特務營,另外強化了工兵營、輸送團等單位的武器配置,使其人員也具備一定的自衛(wèi)能力,以強化師直自身的防衛(wèi)力量。 當然這個其實也是權(quán)宜之計,后來國軍其實還是恢復了三團制整編旅,再后來則直接改稱軍師制了,這也算是后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