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亦稱定光塔,原名報恩定光多寶塔 ,位于福州市鼓樓區 定光寺內,是閩王王審知 為其父母薦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 矗立在于山西麓,與烏山烏塔遙遙相對。塔南有白塔寺(即定光寺),為宮殿式建筑。 傳說在辟基時,發現一顆光芒四射的寶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時塔內砌磚軸,外環木構樓閣,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層磚心木塔。 每層的斗栱、云楣、棟梁、欄桿都經過精雕細刻,塔壁和門扉還繪有佛像。 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塔被雷火焚毀。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時,改為七層八角磚塔,高41米。 因為外面涂上白灰層,故稱白塔。由塔內旋梯攀援登頂,可鳥瞰榕城景 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