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這句話不僅說出牙疼是一種令人無法忍受的痛苦,也說明了牙疼只是一種表面癥狀,它真正的病因可能在其它地方。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常為這個牙疼所困擾。中醫認為“齒為骨之余”,而“腎主骨生髓”,牙齒是骨之余氣所化,所以牙齒的問題與腎臟有直接關系。不僅腎之虛火會引起牙疼,胃經實火也是牙疼的罪魁禍首,牙齒是長在牙齦肉周圍上,足陽明胃經,循鼻子到上齒,手陽明大腸經從腮幫子入下齒,所以牙齦肉乃陽明經所主,陽明胃腸又主肌肉,所以肌肉腫毒,總離不開陽明積熱,這牙齦腫痛是胃腸積熱循經上攻所致。也就是說它跟胃腸也有一定關系。從少到老,從春到冬,都會有牙疼出現。中醫治牙疼,那是拿手好戲。有一味中藥最能治牙疼,這味中藥就是五倍子,無論齲齒、風熱、胃火諸牙疼,用一味五倍子外治皆有效。 病例一 張某,男,38歲。自述牙痛3天,頭及左耳亦劇痛,哀號不止,晝夜不息,寢食俱廢。雖經中西藥及針灸治療而無效。診見左下第1、2磨牙實質缺損,形成牙洞,牙齒硬組織呈棕黃色斑點。 硬度變軟,牙微紅腫。此乃平素嗜食糖類或膏粱厚味,牙齒污穢,牙體被蛀食所致。牙齒有孔,易受外來刺激。如無意中用病牙嚼物,傷及牙根則立時疼痛,是屬齲齒牙痛。取五倍子10g打碎,加水600ml,武火煮沸后再文火緩煎15分鐘,取汁約250ml,等到藥汁不熱不涼時,喝一大口噙漱,不要咽下,稍停片刻吐出,連噙漱3次,須臾牙即不痛。為防復發,又連噙漱數次,不配合其他藥物,痛止腫消而愈。并以適量乳香充填齲洞中。囑其經常保持口腔衛生,多年從未再復發。朱某某,女,42歲,自述牙痛已2天,時輕時重,頭及右耳亦痛劇。視之右下第1、2磨牙齲齒,牙釀紅腫充血,右腮頰微紅腫,口吐膿液腥臭,禪門古法指灸導引術提示該現象正如《證治準繩》所言:“陽明入風熱之邪,博擊氣血,腐化為膿出臭汁,謂之齲齒。”可見風熱之邪侵犯牙體、牙眼亦是產生齲齒的原因之一。即取五倍子30g,研為極細末,取20g,冷水調膏貼敷腮頰紅腫處。所剩粉劑,頻頻外搽牙痛處。稍待片刻,疼痛減輕,膿出減少。整個治療過程沒有使用其他藥物,以五倍子末頻搽,日7~8次,第二天腫消痛止而愈。再用乳香炙軟充填齲洞中,隨訪多年未再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