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早上好,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飲食上的不注意,給我們脾胃增加了負擔,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出現了脾胃不和的毛病。千萬不要覺得脾胃不和沒什么大不了的,脾為百病之源,長期脾胃不和會影響其他臟腑的功能,導致疾病的發生! 因此,我們需要重視起來,及時調理,健脾養胃,健康長壽!
一般脾胃不和的人,消化能力會受到影響,消化的速度會變慢,無法及時消化食物,因此,容易出現食欲不振、腹部不適、飽脹、脘痛等癥狀。當出現脾胃不和的時候,體內容易出現氣血虧虛的情況,我們的皮膚需要氣血滋潤,氣血虧虛,皮膚自然就變差了,出現面色萎黃、色素沉積的情況。出現脾胃不和,有些人還會有睡眠質量變差的癥狀,晚上睡覺總是不安穩,在睡覺的時候還可能有頭部出汗的情況。脾胃不和,身體消化能力不好,無法攝入足夠的營養,這時候人容易出現精神萎靡不振,身體乏力等癥狀。如果發現自己經常出現這些表現,那就要考慮是不是脾胃失和了,要及時調理。脾胃失和的人,體內胃腸道功能紊亂,還會有排便異常、大便溏薄的情況出現。上廁所的時候,常常會發現自己的大便不成形,總是排不干凈的樣子,而且大便還比較黏,有時候還可能會便秘。脾胃不和對身體影響大,以上的這些癥狀,如果占了兩個以上,那就可能是脾胃出問題了,需要早點調理身體,健脾養胃。一旦你不管辣的、麻的、熱的、冰的“怪”食物,都一股腦的塞進胃里,丟給脾來運化,總有一天,脾胃會被傷害的遍體鱗傷,不堪重負,出現虛損的癥狀。有人會覺得很疑惑,飲食不當傷脾胃,這不難理解,與情緒有何關系呢?大家發現沒有,我們常形容一個人性格好,會說他“脾氣好”,而不是說“肝氣好”、“肺氣好”。這是為什么呢從中醫理論來講,脾的氣機是最溫和,就像一個和事佬一樣,沒有棱角,調和著五臟六腑。因此,性格好,才會用“脾氣好”來形容。正因如此,一旦身體的氣機發生變化,最溫和的脾便會首先受到影響。跟脾關系最近的就是肝,脾氣虛弱,接著出現的就是肝氣的變化,或急躁,或凝滯,然后就是我們常說的肝郁氣滯、脾失健運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方子,《金匱要略》里的一劑名方,叫枳術湯。《金匱要略》里有一個名方,叫枳術湯,金代中醫大家張元素,在枳術湯基礎上研發了脾胃病的代表方劑:“枳術丸”,主要是起“治痞、消食、強胃”的作用。枳術丸的妙處,正如清代名醫徐大椿所說,“脾虛氣滯,不能磨食,而飲食易傷,故中院痞結,谷少肌消焉”,可見脾胃虛弱定會影響食欲,而用上枳術丸效果就會大不一樣。制作方法:將兩味藥研為細末,用荷葉包裹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丸(大約6g左右為宜)。白術在古代被認為是吉祥物,因為它的形狀像如意一樣,像云卷一樣,非常漂亮。而且白術的顏色發黃,是補脾的,聞其味,也非常香,在中醫里地位很高。白術,是一個溫燥的藥,它為脾所喜,能夠滿足脾在病理狀況下的需要,既能夠補氣健脾,改善脾氣虛的一些病理狀況,也能夠有效地消除脾虛而伴有的濕濁內停,濕邪內阻的情況。枳實,提到枳實,我們就會想到朱丹溪說的“能沖墻倒壁,滑竅破痰之藥也”。可見其力量威猛。枳實能夠消實痞,破堅積,除胸脅痰癖。最常用來治療心下痞,也就是脾胃運化功能失調,不能運化精微而導致痰濕停滯。枳實消痞,可以作為打開痰濕下行的開關,能夠消食痞破堅積,除胸腹痰癖。荷葉,荷葉雖平淡,但它就有升清的作用,也就是“升發脾氣”。荷葉裹燒飯就是用荷葉包裹著米同煮為飯,荷葉和大米一起吃,既養胃氣,又升脾氣。能用鮮荷葉,當然最好,沒有鮮荷葉,也可以用干的荷葉,但不能是枯黃的。用這樣的米飯和事先加工好的白術枳實的藥末,一起反復搗勻,搓成梧桐子那么大的藥丸。把藥專門做成了米飯丸子的樣子——”飲食入胃,營氣上行“,人吃了米飯就會生胃氣。當然也可以簡單一點,把枳實和白術的藥末直接拌在米飯里煮,或是用煮熟的米飯再包上這些藥材,做成枳術荷葉飯來食,健脾和胃,消食導滯。枳術丸,治痞,消食,強胃,非常適合脾胃虛弱的人使用。對于這個方子,清代名醫徐大椿盛贊,“此健中消滯之劑,為脾虛食滯痞結之專方”。這么好的方子,趕緊轉發給身邊的親戚朋友,讓大家都知道,咱們共同受益!大家都會感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