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年11月2日,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皇朝維也納宮廷一位如仙子下凡的小公主出生了,被取名為 Marie Antoinette (瑪麗·安托瓦內特)。誰也沒有想到:這位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小公主,日后會成為整個歐洲史上命運最悲慘的王后,沒有之一。 她的美和可愛讓奧地利的音樂神童莫扎特小時候見到她就對她一見鐘情,想娶她!只不過,這是不可能的事,在18世紀公主怎么可能嫁給音樂家呢? 她是童話里長大的真正的公主,無憂無慮,活潑可愛,卻不愛學習。 長大之后,哈布斯堡的歷代聯姻策略, 嫁給了法國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十六,舉行了歐洲世紀盛大豪華的大婚禮。 路易十六喜歡玩鎖,喜歡機械。對男女之事沒有多大興趣,哪怕是面對身邊美如天仙的太子妃也無動于衷,后來才知道主要是因為隱疾。 后來太子妃的哥哥約瑟夫二世來訪法國,才解決了夫妻間的問題。(逼著妹夫路易十六做了一個小小的手術,這是現在許多男性同胞都要做的。) 瑪麗安托瓦內特在18歲就成為法蘭西王后,成為了法國最有權勢的女性, 怎樣才能當好一個王后?她不知道。 瑪麗沒有受過一丁點生活的摧殘,一出生就在社會頂端,以為享受就是人生的全部。 她并沒有該具備一國王后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是整天玩樂,舉辦舞會,親小人,遠賢臣,不聽她奧地利女皇母親的話,不讀書,不學習,不去了解政治,最后被法國人民送了一個“赤字王后”的稱號。 如果她愿意學習政治,十八世紀的歐洲完全可以在三位女皇的統治之下的。(奧地利特蕾莎女皇,俄羅斯葉卡捷琳娜二世和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 然而,她天生當不了女王。正如奧地利偉大的作家茨威格所寫的:她的性格只是一個平凡無奇的普通庸俗的女子,她的性格與政治無緣,沒有半點關系。 天性散漫自由而凡爾賽規矩多,她請求她那百依百順的丈夫路易十六 給了她一個獨立的屬于她自己的花園--特麗雅儂。 路易十六把小型夏宮特麗雅儂當作清晨的饋贈送給王后。 因為7年的沒有圓房的婚姻生活,導致以后她的國王丈夫心懷內疚、對她百依百順。當然她的丈夫也愛她,寵她。 鍍鍍金雕花的木板護墻取代了生硬的大理石墻面,柔軟未貼。閃閃發光的絲綢取代了沉甸甸的絲絨和硬邦邦的綢子。柔美淺淡的色調,淺淺的奶油色、桃紅色,春春日的淡藍色成為溫和的主打色調。在這里她成為了引領時尚的幸福的快樂的洛可可王后。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就是為了一個孩子氣的玩具,她不得不付出王冠和生命作為代價。 有了特麗雅儂,瑪麗·安托瓦內特從此開始更加享受生活,醉心于她的天熱的田園風光里,修飾獨屬于她的花園。 在法國宮廷后,熱衷于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不停的買買買。對珠寶首飾和鞋帽服飾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當然這其中與7年她的獨守空房也有關。 想說路易十六王后,必須先說下她對她無比寵愛,言聽計從的好丈夫路易十六國王。 路易十六是個善良的貴族,他想當個好國王。 可是法國在他執政的時候就窮了,曾祖和祖父留下了的負債就多,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留下的財政赤字危機,法國的實力地位日益衰落。債臺高度,軍隊和艦隊衰弱,殖民地大大的丟失,而周圍其他國家卻強勁的發展。而且最要命的是在法國如此負債的情況下他還傻乎乎地不惜一切支持美國獨立。在物資錢財等方面援助了華盛頓的大陸軍,派兵、幫運軍火,從而導致了美國的獨立。 他的妻子是公主中的公主,只知道奢侈和享受。根本不知道民間的百姓的疾苦。 他希望他的國民生活幸福。想通過改革來解救百姓。可 一面是貧苦的法國人民,一面是強勢的貴族階級,他夾在中間無力撼動任何一方,本身軟弱的性格注定了他悲劇的一生。在關鍵時刻,他放棄了他國王的權利,如果他強勢一點,手腕多一點 ,他的結局不一樣都是因為他太善良。天生不是當國王的料。 他們兩夫妻一個不適合當國王,一個不適合當王后。 當個普通的王子和公主。 一個喜歡白天一個喜歡黑夜,一個如月亮,一個如太陽。一個簡樸,一個奢侈。 但是他們依然是彼此有情意的夫妻。 但是由于生長在宮廷,他們兩人完全不知道什么叫為生活奔波,也 無法想象到百姓艱難的生活。 她奧地利公主的身份,所以說她的悲劇是自身的,也可以說是時代的。 使得悲情的美麗王后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路易十六國王,他愛他的國民,國民卻將他送上了斷頭臺。使得他成為了法國歷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國王。 路易十六國王,可以說是拿命支持了美國的獨立! 他就像明朝的崇禎皇帝一樣,前人遺留下來的爛攤子丟給他不懂政治的人來處理這些棘手的事情。 她真的只適合永遠當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公主! 不管怎么樣,因為買買買而上斷頭臺的王后恐怕空前絕后也只有瑪麗安托瓦內特了! 這樣的事情也只能發生在法國了! 兩夫妻身邊有一個最壞的敵人,一個是王弟普羅旺斯伯爵。 還有是3個終生未婚的姑姑,因為年輕的王后獨握大權,三位年長的公主無人搭理,自尊心受到嚴重損害,于是秘密制造中傷王后的謠言,在凡爾賽宮廣為流傳。 還有他們渾然不知的就是王弟 -普羅旺斯伯爵,他看到兄嫂一直沒有孩子,就想當下一任國王。 后來瑪麗王后有了兒子,法國的皇太子,他就嫉妒的發狂,私底下做了很多的壞事。 然而就這樣一個壞人,后來真的當了國王,成為了路易十八。真是可恨! 瑪麗·安托瓦內特 - 頭銜 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公主,托斯卡納公主(1755——1770) 法國和納瓦拉王太子妃(1770——1774) 法國和納瓦拉王后(1774——1792) 法國人民的王后(1791——1792) 17歲那年,一個少年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生命之間掀起了大波瀾,這少年的名字叫做費爾森,一個瑞典的伯爵。據說他們倆在扮裝舞會中相識,費爾森英俊瀟灑,幽默風趣,這一對少年,少女相互吸引卻一直克制自己的感情只是朋友。直到多年后,因為王后的不幸,費爾森伯爵才挺身而出,舍命救王后,才在歷史上留下了他的名字。 歐洲歷史上,波旁王朝算得上是顯赫一時的朝代,把法國發展成為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 然而當波旁王朝被推翻的時候,其王室成員下場之慘,可以說是近代歐洲最慘的王室。 她只是過了一個奢侈王后的生活,攤上了法國的大革命時候。 法國人真的好傻,怎么能把自己國家的王后送上斷頭臺?最多把她軟禁一輩子。 她又不是十惡不赦,也不是唯恐天下大亂的人。 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庸俗的只知道追求珠寶的女子,談不上禍國殃民。 一代絕美的王后就這樣香消玉殞,而且是這樣的慘烈的方式被迫離開這個世界。真的令人心痛! 我不由得把她和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拿來對比,同樣是日耳曼民族的公主,同樣是14歲就嫁給鄰國成為太子妃,同樣是出嫁之后再也沒有回過自己的祖國。 但不同的是,瑪麗·安托瓦內特是出身頂尖高貴的藍血貴族,而索非亞(她的德文名字)一個只是普通普魯士小公國的一個沒落的貴族,一個的人生先苦后甜, 一個的人生是先甜后苦。然后一個成為了俄羅斯歷史上唯一的女大帝,另一個卻被人民送上了斷頭臺。。真的令人不甚唏噓啊。 臨刑前,還對劊子手說 對不起,踩到您的腳了! 就這樣的風度,歷史上只有中國的東晉名士嵇康了!臨刑前,淡定地彈了一首《廣陵散》! 就她那份高貴,許多的貴族都忘塵莫及。 茨威格對她也是深深同情的,并不僅僅只是他們都是奧地利人,而是一個單純女子承擔整個法國革命所帶來的動蕩。 對于歐洲女王和王后,大多數的故事我都看過,但是對這位瑪麗王后真的無限同情。 伏爾泰這個糟老頭壞得很。 伏爾泰這個虛偽的哲學家壞了,法國的伏爾泰,推崇另一個國家(俄羅斯葉卡捷琳娜)的女王,還有卻用語言將自己國家的王后推上了斷頭臺。 還有盧梭,一個偽君子!用文字害了自己國家無辜的王后。 法蘭西的王后不好當啊! 15世紀也有一位叫瑪麗的法蘭西王后是來自蘇格蘭的女王后來也是被送上了斷頭臺,不過是被英格蘭狡詐無情的伊麗莎白一世送上的。 相比之下,俄羅斯女皇葉卡特琳娜的奢侈生活也是一樣的,情夫一大堆,只是她利鐵腕手段擴大了俄羅斯的領土。然而,路易16王后卻沒有,卻不具備一個女政治家的頭腦。相反,她是一個很平庸很愚笨的人,在政治方面。 如果瑪麗·安托瓦內特不是嫁到法國,不是路易十六的王后, 嫁到任何一個國家,就算她依然是奢侈無比的生活,她的結局不會如此。她來自于哈布斯堡皇朝,這個在歐洲存在了幾百年的王朝。完全早已深入他們的思想,作為一個受盡萬千寵愛的小公主,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人間疾苦。 她以為 奢侈,享受的生活就是他的全世界。她的母親是奧地利女皇,然而女皇離世之后,卻沒有人能保護的了她。 留給后人的是她美麗的容貌和她留下的一句話 :“只有在自己落難的時候一個人才真正知道她自己是誰!” 和她王室的儀表和風范。 順便說一句, 法國人生性浪漫自由 對別人也希望他自由,這么支持美國獨立 而現在的美國又是怎么對待法國的? 當然,扯得有點遠了,但真的忍不住想象如果路易十六不支持美國獨立,世界的歷史就會改寫了! 路易十六國王和王后也不會成為歐洲最悲慘的王室夫婦了! 參考資料:[奧] 茨威格 著 張玉書 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