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露身涼傷身,收斂寧靜精氣神 早睡早起夜間冷,滋陰益氣防燥病 秋果菊藕桂花香,上中下燥甘潤養 ——楊建宇二十四節氣養生歌 天氣轉涼,露凝而白,白露時,斗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最多。白露,也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此時夏風逐漸被冬季風所代替,冷氣轉守為攻,光照強度弱,溫度下降速度快,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之說。氣溫的波動,加上氣候的變化,很多人一時間難以適應,身體有種種反應,所以白露養生,是我們非常容易忽略,而又重要的養生問題。古人說:“濕土之令,始于大暑,終于白露”。也就是說一年濕氣最重的60天,從大暑開始,到白露才終結。一般來講,如果夏季濕氣去除得好,白露因為外界濕氣下降,反而要開始補水,但是多數人夏季濕氣根本沒去除出去,帶到秋冬,濕氣遇冷遇寒,寒凝、痰濕一來,身體不生淤堵才怪。 如果你覺得身體濕氣仍然很重,但是卻口干舌燥,傍晚臉色差、白天愛瞌睡、渾身乏累、手腳心脫皮,那么就需要用好荷葉來祛濕。荷葉能生發人體的清揚之氣,讓頭部營養充沛;能祛濕降濁,讓下降不了水濕和廢物排出;還能平和地化解痰濕。中醫非常重視足部養護,腳也被視為人體的根,身體12條經脈有一半都開始于足部,而“寒從腳下生”,腳受寒也容易出現呼吸、消化系統方面的問題,如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慢性腹瀉等。 兒童腹瀉、成年人腸胃炎、老年人消化不良都可能由于肚臍受涼產生。白露早晚寒涼,中午仍有炎熱,肚臍仍需要看顧,不讓其受寒。氣溫降低,身體有寒濕癥的朋友會有一些反應。比如腰背酸痛、關節炎癥等,此時也要防止寒氣侵襲后背和肩膀。 白露之后,很多朋友有手腳冰涼,尿頻、乏力,中醫來看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很多人認為沒有到補腎的時候,實際上寒氣漸增,我們需要時常給腎“打打氣”了。我們可以堅持晚上泡15分鐘的腳,泡腳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另外,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溫補腎氣、固本培元。
[1]于連杰. 白露過后泡腳搓耳護腎[J]. 老年健康, 2010(9):1.[2]川子. 白露養生調整飲食遠離病[J]. 醫藥保健雜志, 2007(09S):2.[3]于海龍. 白露養生季補腎正當時[J]. 健康文摘, 2017.[4]李蕙君. 白露起艾灸補腎加暖胃[J]. 家庭科學, 2014(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