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當秋風順著山巒、順著河流 順著天空的云與月 悄然來到我們的身邊 午后的暑氣漸漸消散 清晨和傍晚的空氣漸漸帶了涼爽的味道 在秋日,總有許多期待 是金黃的銀杏與橘子,是火紅的楓葉與柿子 藏在盛夏之后的秋日 總帶著別樣的溫柔,紹興的秋日來信已經寄出 在紹興的九月、十月、十一月…… 期待你展信一閱,遇上古城的秋天 …… 走吧,來紹興翻閱秋天的來信。關于秋日的秘密得從顏色說起,不同于春日顏色的嬌嫩,秋日的顏色搭配更沉穩,帶有一種豐收的甜美氣息,好像在漸漸冷卻的空氣中帶給人一絲季節的溫暖。 ![]() 沈園 找尋秋日顏色,要去看沈園的紅楓。一叢叢,一簇簇,斑斕紛繁而疏密有致的紅楓,映襯著古城的藍天,與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勝過了世上一切圖畫。構成了秋天最具有標志性的畫面。 ![]() 找尋秋日顏色,要去看楓橋王村的柿子。一顆顆掛滿柿子的樹,如同迷霧中的一盞盞燈籠懸掛在山野之中,點亮游子歸家的方向。這讓人不禁想到魯迅筆下朝花夕拾里的童年記憶:滿樹柿子紅,這是秋夜的霜里露出的燈火。 ![]() ?| 酈以念 找尋秋日顏色,要去看覆卮山的稻田。秋風吹過,覆卮山的陣陣金色浪潮散發著不可言說的溫柔。滿山延綿,金黃的色調不會明晃晃地刺激你的眼,卻可以輕易進入你的心。 ![]() 找尋秋日顏色,要去看五泄的銀杏。每逢金秋,這里的銀杏從綠葉變成了金黃色,古韻與隱在林中的粉墻黛瓦相得益彰,尤其是景區內的一條“黃金大道”,銀杏葉鋪就了一條松軟的路,踩上去沙沙作響。清晨縹緲的霧氣更是讓五泄的秋色顯得優雅朦朧。 ![]() 走吧,來紹興聆聽秋天的低語。要說博物館是沉默的歷史,那暗藏的文化就是流動的經脈,在秋風中遇見會稽甓韻,從遙遠的漢六朝而來,在歷史長河的打磨下,造就了紹興的底蘊。 ![]() 8月26日——9月26日,紹興博物館臨展廳有一場關于紹興古韻的驚喜等待你的開啟。“磚”之字,古有“甎、塼、專”等不同寫法,磚之物,舊時也稱甓或壁。會稽磚即為漢六朝時期產于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一帶)之磚。 ![]() 《水經注》浙江水記載: “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冢墮水,甓有隱起字云:筮吉龜兇,八百年,落江中。謝靈運取甓詣京,咸傳觀焉。乃如龜繇,故知冢已八百年矣。” ![]() 走出博物館,就去紹興的古村落瞧瞧,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偶遇一場秋天。走進秋日村落,不妨先去下巖貝,在天氣還未那么冷冽的時候,抓住機會,感受一場愜意的露營。 ![]() 下巖貝村村下是巖石,村居山背之上,故名下巖背,又因“背”與“貝”同音,因此又作下巖貝,許多膾炙人口的古詩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 ? | 好玩的主題旅行 夜晚的景象壯麗迷人,沉浸于此,讓人滿心歡喜;早上的云海景觀更是奇妙,整個村子被環繞在云霧中,遠山如黛,如臨仙境。 ![]() ? | 好玩的主題旅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筆下煙火人家使人神往。走進下巖貝,在最云上觀景平臺上,云霧涌起時,縹緲如仙境;霧散時,可縱覽穿巖十九峰,俯瞰韓妃江大拐彎,美景散落一地。 ![]() 或者干脆去古道走走,看枝葉飄零,山巒漸漸涂抹上深深淺淺的黃色,你才會明白,哎,秋天到了呀!每每讀到“霜葉紅于二月花”,總會讓人想起陶宴嶺古道的紅楓,沿著古道拾階而上,真是層林盡染,美不勝收。 ![]() 南朝齊梁年間道教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曾隱居于此;宋代陸游祖父左丞陸佃曾在此結樓著書;陸游也曾多次來訪;宋將作監丞王修竹曾在此嶺建陸游賢人祠。 ![]() 一條古道,走在其中,就是一地的風景與故事。走在陶宴嶺古道,陣陣涼意席卷而來,感受周圍那漫山秋色、楓葉飄零的美,以及千百年來在此流傳的文人豪氣,不禁感嘆,這個秋天,真是值得期待。 ![]() 走吧,品味紹興秋天的滋味。金秋九月,最期待的味道是什么?當然是滿城桂花香。紹興尋桂香要去大香林·兜率天。 ![]() 這里的千年桂花林,自宋治平三年時種植,被稱為“中國千年桂花王”。現在景區有桂花14000多棵了,成片的面積達到了400多畝。 ![]() 景區有天樂苑、含月池和東桂王、南桂王、西桂王、北桂王、天桂王、地桂王。六大桂王,其樹齡也都在五百年以上。桂花盛開時,綿延數十里的桂花林,方圓幾里的空氣都是甜的,溫柔所至,總迎著明黃回望。 ![]() 說起紹興秋天的滋味,怎么能錯過紹興的醉蟹,作為生醉里的另一員大將,醉蟹的身世里,還藏著幾分紹興師爺的春風得意。 ![]() ▲黃酒配醉蟹 傳說師爺曾以醬缸腌制緩解了淮河兩岸的蟹患,等運至家鄉,鐘情黃酒的紹興人自然地接過腌螃蟹,轉手將其泡進了酒壇子里。 ![]() 走吧,邂逅紹興秋天的景色。不同季節的老街區有不一樣的感覺,秋天的西小河歷史街區褪去夏日的熱浪,變得沉靜,變得溫婉。 ![]() 秋日在老街區走走,感受最本真的紹興生活。西小河歷史街區煙火氣息濃厚,與倉橋直街的商業繁華不同,這兒是紹興原汁原味的歷史老街模樣。走上謝公橋,一幅氳氤的江南水鄉畫卷鋪陳于眼前,枕河人家的生活百態盡收于眼底。 ![]() 這里人們的生活依舊是小時候記憶中的樣子,樸實,簡單,祥和。一河一街,街河并行,小橋流水,河岸人家......西小路完美地詮釋了這幅經典的水鄉畫卷。這里沒有沿街吆喝的叫賣聲、也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只是上下學路上玩耍的兒童,河邊乘涼的老人。 ![]() 小紅書@小覃——旅行日記 秋天讓安昌古鎮變得格外氤氳,老式燒水壺冒著白氣,茶糕攤前的熱氣在秋日更讓人食指大動,一絲絲,一縷縷,安昌古鎮的煙火氣總讓人心動。 ![]() 這里似乎有自己的時間維度,浮光掠影間,讓人倏忽回到往昔,融入一幅“畫船聽雨眠”的水墨畫卷。這里的人每天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著千百年來的那份純樸。 ![]() /// 在秋日奔赴紹興 走在紹興的每處角落 感受微風吹過手臂帶起的戰栗 那是紹興的秋天送來問候的信箋 本文由紹興文旅發布整理編輯 感謝所有攝影作者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紹興越城柯橋上虞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