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積的水火燙傷,在中醫古代文獻的記載里療效比較好,中藥外用能夠有效的降低創面局部溫度,防止激發損傷,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滲出,抗菌消炎,有利于炎癥的控制和吸收,具有較強的止痛作用,愈后不留疤或者遺留疤痕小。
筆者曾經走訪民間,有很多民間燒燙傷的行家秘不外宣,但多是一些單方,療效不是很穩定。例如有很多是用一味地榆炭香油調敷,也有鮮蚯蚓白糖溶液外敷,也有用松樹皮炭香油調敷,有用大黃地榆炭調敷,有用虎杖調敷,也有用獾油外涂的。
經過了大量的對比,試驗,筆者總結出一個高效復方燙傷外敷劑,臨床應用效果確切穩定。
黃榆燙傷散
方歌:黃柏芒硝與冰片,紫草虎杖白芨連,大黃地榆孩兒茶,薄荷香油燙傷驗。
組成:黃柏30g、大黃30g、虎杖30g、生地榆30g、紫草30g、孩兒茶30g、芒硝20g、黃連20g、冰片10g、白芨10g、薄荷10g、香油適量。
制用法:
上藥研細粉過篩,香油適量調成糊,敷貼到燒燙傷處。
如有水泡,可挑破放出組織液,消毒后敷貼。每日換藥一次。
如果滲出液過多,可不用香油調,直接干藥粉撒布于燙傷創面。
如果燙傷面積稍大,可將上方水煎,芒硝與冰片待藥液涼透放入攪拌融化后,將創面放入藥液浸泡,或用紗布蘸藥液濕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