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啦! 孩子們就要升入新的年級,面對新的挑戰了!各個年級的學習重點有何不同,作為家長怎樣提前做好準備? 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從22年求秋季學期考試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為“入學適應期”。聚焦幼兒園和小學兩個主體,提出了五條幼小銜接舉措:一是幼兒園實施入學準備教育,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 二是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實施入學適應教育。改革一年級教育教學方式,強化與幼兒園教育相銜接。 三是教研部門要建立幼小聯合教研制度,指導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加強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與研究。四是幼兒園和小學要建立家園校共育機制,幫助家長認識過度強化知識準備、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內容的危害,積極配合做好銜接。 五是教育部門要整合各方資源,統籌推進銜接工作,進一步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持續治理。而對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當孩子出現哭鬧、拒絕上學的情況時,要及時引導、安撫情緒,與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防止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二年級是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一年級仍處于適應階段,從二年級開始課程難度逐漸加大,注意力是最為重要、最為基本的保障。家長應幫助孩子建立一個不易分散注意力的專屬學習場地,不隨意打攪孩子做作業的進程。這會是使孩子受益終身的習慣。家長應引導孩子思考、鼓勵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讓孩子明白建立在思考基礎上的提問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兒。 “拖拉”是很多家長頭疼不已的老大難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學習任務越重,孩子就會越不堪重負。家長可以和孩子通過協商作出約定:有哪些事兒是一定要做的,計劃在哪個時段 (上午/下午/晚上) 完成的。家長可以用各種色塊和簡潔明了的文字和圖表,來幫助孩子掌握自己的時間表。 這是一個兩極分化的階段,課程內容從培養學習興趣轉向大量知識系統性的學習。消化吸收不及時,訓練量不足,會導致成績下滑。語文課文由原來的文字簡單、情節單純轉向課文內容有一定的深度,字詞也逐漸成為幫助讀通課文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的重點了。在這個時期,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從三年級開始,除了口語測試,還加入筆試和聽力測試。詞匯需要逐步積累和牢牢掌握,同時也要求對課文進行默背。加強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就學習習慣而言,逐步固化定型,既包括好習慣,也包括痼疾;就學習內容而言,分水嶺逐步形成,思維處于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階段,書面語言超過口語表達。語文不再像以往那樣可以輕松拿高分了。學習內容由詞句向篇章過渡,學生無論從心理發展還是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都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有難度又非常重要。 開始接觸杯賽和升學考試必考的幾何、計數、行程、數論等內容,并開始接觸五六年級學校統測、小升初考試及杯賽必考的列方程解應用題,全面進入杯賽和小升初籌備階段。從單詞的學習逐漸轉移到句型的學習。在這個階段,學生在這個時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單詞和簡單的句型,因此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英語小短片,小歌曲,這樣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重難點集中,是歷年來小升初考察的重點。難度上的加深增加兩極分化,一定要在學習上花更多的工夫。 這個階段的要求就是總結知識點,而不是傳統的“聽課,完成作業”。面對有一定學習難度的內容,遺留問題會變多,要善于總結知識點、題型,找到知識點的聯系。
總結越多,思考越多,超越也就會越多。
建議準備自己的歸納本,堅持做一題,懂一題,將錯題滾動練習,將知識點網狀化,不懂就問,舉一反三。 總之,四升五有一句話送給同學家長們:鞏固基礎,把握變化。
1. 心理上要有準備 別覺得小升初離自己還很遠,其實暑假就有一批孩子上岸啦。 每年從十月份開始,考試就陸陸續續多起來了,離現在也就3個多月。不要等別人都上岸了,你再干著急。 2. 學習上要有準備 當天事情當天清,不要堆積到交作業時才惡補。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上初步指導。要強調六個環節:預習、聽課、筆記、閱讀、復習、作業。 準備競賽的應主動接觸各類考試題目,分析每個競賽的特點,在重點和熱點上多花工夫,找到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 
3. 確定目標學校 沒目標的盡快擇校;有目標的著手了解目標學校的擇校進程。這樣可以避免事到臨頭時手忙腳亂。 4. 調整好心態 大部分剛開接觸的家長此時都是茫然和焦慮的。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別把壓力和焦慮的心情傳染給了孩子,影響孩子的學習。名校是好,但適合孩子的學校才是最好的。 最后,小幫在此祝愿大家開學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