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馬 軍迷們思念已久的《壯志凌云2》上映后就好評不斷。這部電影是1986年經典電影《壯志凌云》的續集。《壯志凌云》問世后也曾經轟動一時,甚至帶來了一波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征兵熱潮。F-14也憑借其漂亮的氣動造型、超過2.3馬赫的飛行速度和可攜帶6枚AIM-54“不死鳥”空對空導彈的能力,一度被譽為最漂亮的四代機,甚至成為許多漫畫里的戰機形象。 ![]() 電影中的空戰在《壯志凌云2》中,阿湯哥駕駛一架F-14擊落了兩架五代機,這一下子就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存在代差的飛機在實戰中真的可以擊落新一代的戰機嗎? 我們來分析一下電影中的場景。當時的情節中,阿湯哥駕駛一架老掉牙的F-14戰斗機在一個堪稱廢墟的機場勉強起飛,兩架五代機跟隨而來,跟蹤并試圖迫降阿湯哥駕駛的F-14。其中:長機飛到F-14旁邊,僚機則在F-14后面占據攻擊位置保持警戒。這時候阿湯哥對長機發動了偷襲,利用機炮將其擊落。 ![]() 電影中五代機超機動躲避導彈攻擊 這很合理,畢竟是偷襲嘛,五代機沒有反應過來也正常。然后精彩的場面來了,阿湯哥開始和第二架五代機進行纏斗,先后發射空空導彈并成功躲避,再超低空飛入山谷,利用山谷的狹長地形限制五代機發揮機動性能,最后利用阿湯哥對地形的熟悉和高超的駕駛技巧擊落了第二架五代機。 這架老舊F-14既沒有雷達,也沒有無線電,能飛起來就是個奇跡,但就是這樣的一架飛機成功擊落了兩架五代機。電影總歸是電影,為了表現美國的強大和美式個人英雄主義,兩架五代機放棄自身的隱身和導彈優勢,主動出現在F-14面前進行狗斗,F-14則有“主角光環”護體,對手無論發射多少導彈和炮彈就是無法打到F-14。 ![]() 在現實空戰中,并不說F-14完全不可能擊落先進的五代戰機,只是這種幾率并不大。在現實空戰條件,五代機一定會利用其自身的隱身性能和機動優勢,遠距離解決問題,而不會像在電影中放棄優勢而將劣勢完全暴露出來而已。 戰斗機如何劃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從人類進入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的每一次突破都帶來了生產力的迅速更迭,這對于武器裝備也是一樣。新的科技帶來了武器裝備的階梯式更新發展。如導彈、雷達、隱身、無人等一系列技術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原有戰爭形態,武器裝備明顯呈現出代際差異,斷代式發展優勢異常突出。 ![]() 蘇-57 從戰爭實際來看,武器的代際差異所獲得的優勢非常明顯。武器裝備的落后就意味著戰術戰法的落后,也就意味著被動挨打。就像元代大軍利用其騎兵優勢橫掃歐亞大陸,無人可以匹敵一樣。 現在評價一款戰機是否先進,一般先從看它是幾代機開始。目前所講的戰斗機的劃代是從二戰后開始的。戰機的劃代方式主要有兩種:美國將戰機劃分成四代,俄羅斯則分成五代。 第一代戰斗機是二戰后發展起來的噴氣式戰機。這些飛機采用噴氣式發動機,使用機炮作為作戰武器。主要機型有美國的F-86、F-100和前蘇聯的米格-15、米格-17等。 ![]() F-86 第二代戰斗機出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代飛機的速度更快,具備了高空高速能力,使用空空導彈作為主戰武器,裝備了獨立的航電設備、導航系統和雷達,基本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主要機型有美國F-4“鬼怪”戰斗機,前蘇聯米格-21等。 第三代戰斗機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這代戰機強調機動性,在速度、爬升率、盤旋半徑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航電系統提升巨大,可遠距離發現目標并可使用中距導彈。主要機型有美國的F-15、F-16;俄羅斯的蘇-27、米格-29;歐洲等國的幻影2000、陣風、臺風、鷹獅和中國的殲-10等。 ![]() 幻影2000 第四代戰斗機則強調隱身、信息化、超機動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具備隱身、信息化作戰和遠距離打擊能力。主要機型有美國F-22、F-35;俄羅斯蘇-57和中國的殲-20等。 俄羅斯將戰后飛機多劃分了一代,由此將隱身戰機劃分成為五代機。目前美國也出現了一些五代劃分說法。例如美國《空軍》曾提出美式戰斗機五代劃分法。即:第一代為從平直翼向后掠翼、從離心式噴氣發動機向軸流式噴氣發動機轉變的機型,典型機型He280、Me262、“流星”。 ![]() 殲-20 第二代為后掠翼飛機,典型機型F-86、米格-15/17;第三代為可發射空空導彈、具有更為完善的發動機,典型機型F-4、米格-21;第四代為具有先進的武器系統、發動機和航電系統的機型,典型機型F-15、F-16、F/A-18、蘇-27、米格-29、“幻影”2000、“臺風”。 第五代為具有全面隱身設計、武器在機身內部掛載、具有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模塊化電子設備的機型,典型機型F-22、F-35;第六代為配用變循環發動機、可進行高超音速飛行和自適應外形的機型。為了方便,此文也將隱形戰機稱為五代機。 ![]() F-22 飛機代差的影響航空工業是高技術產業,每一代飛機都代表著巨大的戰斗力差距,戰機之間的代差可以說有著質變。不同代差的戰斗機,在戰斗時可以輕松吊打低于自己代差的飛機,這就是戰斗機代差所帶來的無法逾越的距離。美軍F-22曾經在演習中與F-15、F-16對戰,創造了144比0的記錄,F-35在“紅旗”演習中,也創造了與四代機15∶1的戰績, 而在中國,據報道稱在飛行員剛剛換裝殲-20飛行了100個小時后,就在兵力明顯處于劣勢的情況下,打出了與四代機17:0的成績,足以見到飛機代差所帶來的巨大優勢。 ![]() F-15 因此在實戰中,當五代戰斗機面對四代機時,將利用其隱身、雷達、機動性及信息優勢,實現先敵發現、先敵攻擊、先敵摧毀、先敵脫離。面對這種情況,落后一代的戰機既沒對方看得遠,又沒對方跑得快,機動性也遠不如對方,可以說處于全方位的被動。 現代空戰將是體系空戰,戰機只是體系作戰中的一環,衛星通訊、預警機引導、情報共享、無人機僚機將于戰機作戰高度融合,空戰將不是簡單的一對一單挑,而是利用整體作戰體系發揮戰機的優勢性能。 五代戰機所具備的良好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尤為重要,雖然大部分五代機也具備超機動能力(這一點在電影中躲避導彈時就有展示),但在現代化超視距空戰條件下,飛機狗斗將不再重要,從殲-20未裝備機炮上就表明了這一發展趨勢。這也是為什么,在中國殲-20和俄羅斯的蘇-57開始服役后,美軍極力開始研制下一代戰機,尋求繼續保持對其他國家戰機代際優勢的原因。 ![]() 殲-20 因此,在現實的戰斗狀態下,一架F-14與兩架五代機進行空戰將是必死無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