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飛翔就奔跑吧 我在草原上拼命狂奔,前足使勁往前扒,后腳狠勁蹬,眼看離那只肥美的兔子只有一步之遙了。忽地,一只巨大而有力的翅膀擋住了視線,我暗叫不好。一雙鋒利的爪子一把抓住了那兔子,頓時,幾滴鮮紅的血從絨毛中沁出,我意識到:又叫那會飛的鷹將午飯搶去了。沒辦法,我只好灰溜溜地竄進樹林里。抬頭,鷹捉著那本該屬于我的美餐,驕傲地盤旋著。 我心中,是羨慕啊,羨慕他于蒼穹之中,俯瞰眾生,疾速穿梭于樹梢之間。我心中,是嫉妒啊,嫉妒他天生就擁有那傲人的翅膀,天生就可以飛翔。我心中,是恨啊,恨我偏偏是一只矮小的猞猁,只能在叢林和草原上走。天空,只供我仰望。 飛翔,飛翔,我要飛翔!我開始拼盡全力在草原上奔跑,再猛然起跳,想要學會飛翔,可是,我只是不斷地、狠狠地摔在地上。事實殘忍地告訴我,你是猞猁,不能飛的猞猁。 我鼻青臉腫,不堪入目。在血與淚的洗滌中,我不得不承認:作為猞猁,我不能飛翔。 抬頭望著天空——脖子昨天剛被摔過,疼痛仍有幾分——鷹舒展著寬大的翅膀,在蔚藍的天空中,滑翔著。 我不甘,可不甘又有何用,“我是猞猁,不能飛的猞猁”“我是猞猁,不能飛的猞猁。”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最后一次吧,讓我最后一次飛,讓我摔最后一次跤,讓我最后一次爬起來。 迎著風,我疾速奔跑。草原的風有一絲狂野不羈,迎面吹來,臉上的絨毛開始凌亂飄飛。風裹攜著土礫,嵌 進了傷口中。 …… 大概有20秒鐘,我大腦中一片空白。忘了起跳,忘了摔倒,腳步忘了停歇,只有野風呼嘯。 我猛地停下腳步,由于慣性,我還止不住往前沖了幾步。我用爪子胡亂地抹了抹臉前的絨毛。回頭一望,短短二十幾秒,我竟跑了這么遠!胸中忽然涌起一陣滿足與自豪。回想起剛才風掠過面頰,在耳邊呼嘯,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暢快。積在胸中良久的壓抑,仿佛即刻釋放。 不能飛翔就奔跑吧。 我釋然了。 不能飛翔就奔跑吧,我雖沒有寬大有力的翅膀,但我有矯健敏捷的四肢啊,我雖不能于蒼穹中翱翔,但我可以在綠茵中馳騁啊。 不能飛翔—— 又何妨? 不能飛翔就奔跑吧! 寫在后面: 一看標題就知道這篇文章差不了:立意積極而不狂熱,深刻領會了命題人的意旨。 再看文體就可以肯定它成了。學生喜歡看童話,卻少有人嘗試。不是覺得它幼稚而是缺乏自信。敢于嘗試值得肯定,成功詮釋值得褒獎。 學生就一枚枚的堅果,家長把將他們培養(yǎng)長大,老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他們開竅裂口子。我以為彭麗穎、周子瑜同學在寫作上已經開竅裂口了。 作為老師,不要急,要讓他們自然裂口,不要用錘子砸,石頭敲,那樣做很可能殼是弄開了,果肉也弄壞了,賣相、口感都不好。所以心急,吃不了囫圇的堅果也! 老師不是商人,無需急功近利,在中學階段重點要夯實基礎,加強素養(yǎng),綻放、結出果實是后來的事,不必猴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