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歷史故事——田氏齊國歷史分享二。上篇說到鄒忌勸諫,齊威王醒悟后,齊國威大振,諸侯二十年不敢對齊國用兵。到了齊威王二十四年,齊威王與魏惠王在郊外一起打獵。魏王問:“齊有何寶物?”齊王答道:“齊國邦微地淺,也沒什么寶物。”魏王說:“寡人敝國微小,尚有十顆夜明珠,晚上掛在車上,前后數百米光明如晝。齊國乃千乘之國,豈能無寶?”齊王說:“如此說來,齊國也有四件寶物。檀舒、田盼、黔夫、種首四臣鎮守四方,秦、楚不敢加兵,此寶可照千里,豈止區區數百米。”魏惠王心中慚愧,敗興而歸。(天山博格達說:要與魏國結怨了。) 齊威王二十六年,魏惠王派兵包圍了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眾臣商議是否救趙。鄒忌說:“不如不救。”(天山博格達說:第二次)段干朋說:“不救不義,而且不救,魏國吞并邯鄲,更加強大對我們不利,應該救。”(天山博格達說:也是第二次。)齊威王問:“怎么救呢?派誰去救?”段干朋說:“如果直奔邯鄲而去,魏軍撤兵,邯鄲不破,魏、趙皆無損。不如趁魏軍主力在趙,以田忌為將,向南攻魏國襄陵,即使邯鄲被攻破,我們也可以趁其疲憊而敗之。”威王認為這個計謀可行。鄒忌因與田忌不和,就表示不宜以田忌為將,帶兵之將還要考慮。 鄒忌回府后,公孫闬對他說:“成侯為什么不同意田忌為將呢?成侯如推薦田忌為將,田忌勝,則成侯推薦有功;田忌不能取勝,他的命運就在成侯手里握著了。”第二天,鄒忌就奏報齊威王說:“臣經過深思熟慮,田忌是伐魏最佳人選,臣舉薦田忌為將。”當年十月,邯鄲被攻克,齊國趁機進攻魏軍,在桂陵大敗魏軍。于是,齊國成為當時諸侯中最強的國家,自此稱王號令天下。 田忌因征戰之功,在朝中地位大增,鄒忌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就與公孫闬商量怎么對付田忌,公孫闬就出了個主意。于是鄒忌用十斤黃金買通了一個人,到街上找算命先生占卜,問道:“我是田忌的人,我們三戰三勝,想要做大事,是兇是吉?”問封的人走后,鄒忌派人把算命先生抓起來,在威王那驗證田忌派人問卦的事。田忌聽說后,只好逃離齊國。 (天山博格達說:田齊初始,抓住時機修內政、伐他國,迅速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然而田齊朝廷皆無大義取小利之徒,對外無信,對內不義,格局太小,眼光短淺,終不能成就統一天下之功。) 齊威王去世后,他的兒子齊宣王即位。宣王二年,魏國進攻趙國,趙、韓聯合攻魏,在南梁被魏軍打敗,韓國向齊國求救,宣王召回田忌。宣王召集群臣商議救韓之事,鄒忌說:“不如不救。”(天山博格達說:第三次)田忌說:“如果不救,韓國敗了就會并入魏國,不如早救。”孫臏說:“如果韓、魏的軍隊尚未疲憊就去援救,那就是我們代替韓國受魏軍的攻擊,回過頭來反倒聽從韓國的指揮。況且魏國已有攻破韓國的打算,韓國就要亡國,必定要到東邊來向齊國告求救兵。我們趁機與韓國結下親密的關系,又可晚一些去利用魏軍的疲憊,這樣就能有更大的利益并得到受人尊敬的名聲。”宣王說:“很好。”于是告訴韓國使者齊準備出兵救韓國,韓國于是硬抗魏國,(天山博格達說:韓國又上當了。)結果五戰皆敗,韓國只好投靠齊國。齊國趁勢出兵,以田忌、田嬰為將,孫臏為軍師,進擊魏國以救援韓、趙兩國,并在馬陵大敗魏軍,殺死魏將龐涓,俘虜了魏太子申。此后,三晉的君主都由田嬰引見,在博望朝拜齊王,盟誓之后離去。(天山博格達說:齊雖救韓趙,但韓趙不會感激。算是和三晉都結下梁子了。) 后續將繼續分享田氏齊國歷史故事,敬請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