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療法是現階段我國臨床醫學中使用頻率較高且適用范圍較廣的一類護理技術,該項護理技術主要是堅持中醫經絡理論指導,將燃燒之后的艾條作用到人體穴位上的一類中醫療法,其具有極為獨特的操作技術以及理論體系,能夠較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狀況,并對其預后反應形成較強的促進效應。利用艾灸這一護理方式來緩解患者經濟負擔和壓力,所以在臨床中,患者會普遍樂于接受艾灸護理療法,并且艾灸護理技術操作較為簡單,經濟性以及安全性會比較強,其在我國臨床當中的應用范圍尤為廣泛,可以加速患者病情好轉,讓其生活品質變得更高。 一、中醫護理技術之艾灸的作用 艾灸主要是使用艾絨或者其他藥物把其放置到體表的腧穴,利用灸火的溫和作用傳導經絡,讓其起到調和氣血、協調陰陽等作用,可以用于防病保健。艾灸療法的臨床應用范圍較廣,其對于嘔吐、乏力等病癥的治療效果會比較好,活化皮膚組織,進而起到抗癌的作用。借助藥物和物理的復合作用,燃燒艾葉,其藥性會存在于人體體表穴位,逐步滲透并作用在腧穴,其會影響到穴位的表層,同時還可以深入體內,其具備極強的調節效應。由呼吸進入機體,其所具有的醒腦安神、保健作用極強,并且艾灸作用于體表的外邪,可以起到直接殺滅或者治療皮部病變等作用,讓患者機體免疫功能變得更強,提高抗病能力,從而改善患者腹部頑痛或者惡心等不良癥狀。艾灸療法對于腫瘤患者起到的調節作用會比較好,改善患者的各類臨床癥狀,讓患者的生存質量變得更高,同時還可以就根源上減輕化療所形成的副作用,安全邊界,降低患者的就醫成本,提高人體機能免疫力,養生抗衰。 二、中醫護理技術之艾灸的分類 艾灸可以分成間接灸以及直接灸兩類,其中直接灸可以被進一步劃分成為無瘢痕灸以及瘢痕灸。把適宜大小的艾柱放置到皮膚上進行施灸,瘢痕灸就是在施灸的過程中燒傷皮膚讓其化膿,在愈合之后會留有瘢痕,現階段臨床當中的一般疾病已經很少會使用直接灸的方式,但是對于一些疑難雜癥,特別是一些頑固性惡疾仍舊需要使用這類治療方法。惡性腫瘤或者腫瘤在化療之后應用直接灸,讓其化膿留下疤痕,會讓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變得更高,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減少化療所形成的副作用影響,其治療療效十分的顯著。無瘢痕灸是在直接灸的過程中,不會讓皮膚燒傷化膿,但是其也能夠達到艾灸的效果,通常會將其應用到虛寒性的病癥臨床中。間接灸是目前我國臨床上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一類形式,例如艾溫和灸以及溫針灸等,這幾類艾灸方式對于一些頑固性的惡病診療效果較強。溫和灸就是把艾條燃燒,其一端要和施灸處的皮膚保持2至3cm的距離,讓患者能夠感覺到局部的溫熱,但是不會產生任何的痛感,其睡覺時間控制在5至7分鐘左右,當患者皮膚出現紅暈即可。溫和灸的方式溫度較為恒定,其對于局部氣血阻滯會起到散開的效用,通常會把其投入到局部疼痛的位置。雀啄灸就是在點燃艾條之后,一端對準穴位2至5cm處,如同鳥雀啄米一般,一上一下進行艾灸,其可以跟隨呼吸節奏進行雀啄的調整,通常其灸的時間可以調控在五分鐘左右,這類方式通常能夠用于灸治遠端的病痛以及內臟等類的疾病,可以喚起穴位及經絡的功能。 三、中醫護理技術之艾灸的應用 (一)失眠 心虛、膽氣不足等均是引發失眠的主要病因,在這類因素的影響下,患者會心神不安、心神失養,進而發病為失眠,入睡困難,醒后無法再寐,其睡眠時間以及睡眠質量不足,使得其在醒后會感覺到異常的疲憊、頭痛、心悸。艾灸的使用能夠較好的改善患者睡眠狀況,調整人體臟腑氣血陰陽,其深受廣大失眠者的喜愛,應用艾灸百會治療失眠癥,同時配合針刺治療,在治療時要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讓其每晚在睡覺之前使用清艾條,在百會穴的位置上進行選擇,將懸灸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至15分鐘。通常情況下,患者在進行艾灸治療后的五分鐘左右就能夠入睡,一些特殊的患者會在一小時之后入睡,艾灸治療失眠的療效會比較顯著。 (二)眩暈 眩暈就是在情志、手術等因素的影響下,致使其外形內傷,從而形成頭暈眼花的一類疾病。該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癥狀就是惡心、嘔吐或者存在面色發白等的癥狀,在臨床當中,中老年人群體眩暈的發病率會高于青年人,這一疾病會反復發作,直接影響到患者正常的工作以及生活狀態。在臨床上通常會使用艾灸用于防治眩暈,特別是美尼爾氏綜合癥,借助艾灸治療的方式,能夠較好的控制眩暈癥狀的發生以及發展。 (三)月經過多 月經周期比較正常,但是其經量會超過既往者,其就被稱之為月經過多,月經過多主要是由于排卵型功能失調或者存在子宮出血病癥等疾病所引發的,在臨床上使用艾灸進行治療,能夠起到補氣,活血化瘀的作用。 (四)盆腔炎 盆腔炎患者下腹會感覺到疼痛并伴隨發熱的現象,重癥的盆腔炎患者會存在食欲不振或者高熱等臨床表現,形成盆腔病癥的主要病因就是患者在產后感染或者宮腔內進行手術時受到感染等原因,使用艾灸進行治療盆腔炎,其臨床療效較好,可以采取腧穴熱敏化艾灸的治療方式較好的緩解患者發熱以及下腹疼痛等的癥狀。 (五)慢性支氣管炎 咳嗽是慢性支氣管炎的主要癥狀,其主要是受到內傷或者外感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患者肺部濕宣肅,沖擊到其氣道,進而形成咳聲或者咳痰。咳嗽在內科當中的發病率會比較高,是一類尤為常見的病癥之一,并且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率也會比較高。通過數據調查報告能夠了解到,慢性咳嗽的發病率約為4%,在老年群體中慢性咳嗽的發病率高達15%,特別是在一些嚴寒地區,其發病率數值會更高,使用艾灸進行治療,能夠積累更為豐富的治療經驗。王小平等相關的學者使用了隔藥餅灸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藥餅主要是選用麻黃、白芥子、魚腥等藥材,依照相應的比例去制作成為藥粉,同時添加0.1g麝香,使用姜汁進行調和制備成為藥品,把藥餅貼在患者的定喘、肺俞、膏育等一些穴位上進行艾灸治療,這一療法的應用效果極強,總體效率較高。 (六)運用艾灸治療、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 若人體免疫力低下,那么其就很容易會受到細菌、病毒等的感染,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極其容易生命機體受傷,患病會加重身體機能的消耗,所以這類患者時常會存在體質虛弱、營養不良等癥狀表現,經常會打針吃藥,每次生病都需要較長時間進行恢復,并且時常反復發作。長此以往,就會讓其身體和智力發育較為滯緩,甚至還容易讓其形成一些重大的疾病。艾灸關元、足三里等保健穴位,其能夠讓患者機體免疫力變得更強,同時還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不會產生任何的毒副作用,是現階段體質虛弱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首選的保健防病診療方式。 四、中醫護理技術之艾灸應用的注意事項 在我國臨床醫學文獻當中,會有很多關于艾灸穴位的記載內容,但是這些書籍對于該內容的記載會存在著一定的出入,有所不同。就現階段我國臨床實踐分析能夠得知,大部分的穴位都沒有禁灸的必要,一些在重要臟器或者頭部等的一些穴位應當盡可能的避免施灸,要選擇適宜的治療方式,不宜使用艾柱直接灸。此外,孕婦小腹位要禁灸。患有大量吐血或者肝陽頭痛等的癥狀,通常不適于灸療過飽,大驚、過勞以及大怒者也要慎用灸療。除此之外,現階段還能夠發現不少的患者會對艾葉過敏,所以這部分患者可以使用非艾灸療或者其他穴位刺激法進行治療。艾柱灸的用量應當以艾住的大小以及灸壯的數量為基準,通常狀況下初病或者身體機能較強的患者,艾柱應當大一些,若患者體質虛弱,那么就應當盡可能使用較小的艾柱,控制好壯數,結合施灸部位的特征,頭、面、胸等位置不宜進行艾灸。艾灸治療的使用范圍較廣,其能夠益陽也會傷陰,所以對于臨床當中存在陰虛陽亢或者熱毒熾盛等病癥,應當謹慎使用灸法,同時在施灸時不可對于顏面五官或者血管分布量較大的位置實行瘢痕灸。 五、小結 中醫護理技術艾灸療法的應用會讓患者的機體正氣有所提升,快速愈合傷口,同時還會具有祛濕散熱、溫經通絡、消淤散結、扶陽固脫、防病保健等功效。艾灸治療沒有任何毒害性,安全性較強,同時治療方式簡潔便利,適用征較為廣泛,所以其可以應用在老百姓的生活當中,適合長期推廣使用。 方美麗(歙縣中醫醫院職工) 本文不代表本報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