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數1608 他集佛學理論、文學和書法藝術于一身,造詣頗深,堪稱一代宗師。趙樸初先生不僅是中國佛教界卓越的領導人,還是中國的佛門龍象,釋教大德。他的詩詞曲作品曾先后結集為《滴水集》、《片石集》,其中不少名篇在國內外廣泛傳誦。 
趙樸初(1907-2000年) 出生于安慶,卓越的佛教領袖、杰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秘書、主任秘書,上海慈聯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凈業流浪兒童教養院副院長,上海少年村村長。1949年任上海臨時聯合救濟委員會總干事,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常委、副主席,亞非團結委員會常委。1980年后,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顧問,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主席。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趙樸初與佛教的淵源| 1907年11月5日,趙樸初出生在安慶天臺里四代翰林府第中。是嘉慶元年(1796年)狀元趙文楷的后人。父親趙恩彤,任過縣吏和塾師,生性敦厚,家中作主的是母親陳慧。家中設有佛堂,母親每日早晨燒香拜佛;門前的水塘是她的放生池,里面放養著不少她買下的龜、鱉。 1914年夏日的一天,七歲的趙樸初看到一只蜻蜓在蜘蛛網里掙扎,不一會兒,蜻蜓被越纏越緊,漸漸不能動彈。趙樸初轉身到廚房找來一根竹竿,把蜘蛛網耐心地挑開,將蜻蜓救出。母親見了,非常高興,第二天帶兒子去廨院寺燒香。 佛事結束后,母親與先覺師父閑談,說起兒子會對對子了。師父聽了,指著廟中的火神殿,出了一句上聯:“火神殿火神菩薩掌管人間災禍”。趙樸初想了想道:“觀音閣觀音大佛保佑黎民平安”。先覺師父笑了,對陳慧說:“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趙樸初的表舅關絧之曾以同知(相當于地方政府廳一級長官)身份做上海道尹袁樹勛的幕僚。二次革命失敗后,關絧之接到上海鎮守史鄭汝成逮捕孫中山的密令,作為同盟會會員,他悄悄地讓公廨秘書楊潤之通知孫中山轉移,并故意拖延發捕票的時間。孫中山脫險后,曾親筆題寫書扇感謝他。 在中國現代佛教史上,關絅之有重要地位。關絅之對趙樸初要求很嚴。第一次看到趙樸初起草的文字時,關絅之皺著眉頭,一邊拿筆批改,一邊婉言批評:“你的國文很好,毛筆字也好,但佛教有佛教的門徑,你要多看佛書。”從此,趙樸初開始研究佛經。 1929年4月,中國佛教會成立,關絅之被選為九人常委之一。從此,趙樸初和全國高僧大德的接觸更加頻繁了。年輕的趙樸初在這樣一個佛化氣氛里,不知不覺也走上了慈善為本、普度眾生的道路。 1935年秋天,圓瑛法師在上海興辦圓明講堂,經他介紹,趙樸初皈依佛門,成了在家居士。在圓明講堂,趙樸初接觸了卷帙浩瀚的佛經。在經卷和高僧的影響下,趙樸初將自己在私塾和東吳大學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到佛學中去;他的詩書造詣,也與日俱進了。 新中國成立后,作為新中國一代宗教界領袖,趙樸初把佛教的教義圓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圓融于維護民族和國家的尊嚴,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偉大事業之中;圓融于促進中國佛教界與世界各國佛教界友好交往的偉大事業之中。 趙樸初一生安安心心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對國家、對人民、對自己都可稱無愧無憾。而他志高意遠,寧靜淡泊的人品,更是從他的遺偈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生固欣然,死亦無憾, 花落花開,水流不斷, 魂兮無我,誰歟安息, 明月清風,不勞尋覓。 





















趙樸初書法 















雁過留聲,請您留言! 張大拙微信特賣匯總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