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體痰熱互結,氣郁不通時,不僅容易形成肺部結節,還常伴有胸痛的癥狀,患者多見胸腹隱痛,甚至胸痛徹背,不能呼吸,有的患者會覺得胸中痰涎咳吐不凈,非常難受,我們在治療這種痰熱互結形成的肺結節時,常用的方劑就是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中的藥味也非常少,黃連、半夏和瓜蔞,黃連在清熱類方劑中出現的頻率很高,不管是胸肺間的熱,還是腸胃里的熱,都可以用黃連來清熱,黃連清熱可以引熱下行,小陷胸湯中用黃連,就是清除胸中郁熱,胸肺郁結的熱清除之后,自然可以使肺部的濕熱火氣降下來,所以黃連這味藥無論是心肺中郁熱煩躁,還是腸胃濕熱,心下痞滿,下利不止,都可以運用這味藥。 另一味藥半夏,降逆止嘔,化痰降濁,半夏的藥用部分是它的根莖,新鮮的半夏表面有光滑的黏液,這種黏液對身體有刺激性,皮膚接觸之后感覺刺癢,辛辣嗆鼻,很難洗凈,就跟人體的痰液一樣,所以半夏能夠化身體的痰濁,而且半夏性質燥烈,可以對人體的痰飲加以溫化,它能夠降逆、降氣、止嘔化痰。 而小陷胸湯中用半夏,意在降逆消痞,除心下之結,清胸中之痰,與黃連配合,一辛一苦,辛開苦降,共同起到清熱滌痰的作用。 小陷胸湯中還有一味藥瓜蔞,瓜蔞可以起到清熱化痰行氣,寬胸散結的功效,瓜蔞用于以胸肺部為主的痰濕痰濁,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它能夠滑痰,能使身體粘滯的痰液排出體外,有些咳嗽患者痰濁難以吐出,這時加瓜蔞,可以使痰液輕松吐出。在小陷胸湯中,瓜簍用量最大,就是針對痰熱互結于胸腹,而出現的胸部痞悶,氣郁不通,按之疼痛不適,患者咳痰會出現粘稠色黃的頑痰,痰涎涌盛,瓜蔞可以很好的利氣滑痰,寬胸散結,使粘痰容易排出體外,還有一點,瓜蔞可以潤腸通便,肺與大腸相表里,肺中的郁熱通過大便排出去一部分。 我們說胸肺及心下痰熱互結,堵塞氣道,久之容易形成肺部結節,所以小陷胸湯,用黃連清熱瀉火,半夏燥濕化痰,瓜蔞化痰散結,開胸順氣,最常用于痰熱結于胸脅或心下,痰稠色黃,胸膈不快,對于肺部結節能起到很好的療效。 關于痰濁壅盛導致的肺結節,或者身體其它部位的結節、包塊,除了我們上述講到的這幾個常用方劑,我們還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加一些藥物,更加有利于肺部化痰化瘀排膿,比如杏仁、貝母、桔梗、紫菀、桑白皮、蘇子、白芥子、萊菔子等等。 貝母這味藥人們都很熟悉,如果咳嗽了嗓子不舒服去藥店買藥,很多時候會被推薦喝止渴糖漿,這里面大多含有川貝這味藥,川貝清肺熱化痰止咳,還有很好的散結消腫的作用,在治療肺結節或者其它部位的結節時,能夠排出肺中淤積的熱痰,有利于肺結節的消除。 貝母除了川貝,還有浙貝母,浙貝母同樣可以清熱化痰止咳,但它作用更偏于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在治療肺結節或其它部位的結節時,熱毒壅盛時,浙貝母應用更廣泛一些。而且浙貝母這味藥價廉易得,贗品比較少,而川貝價高,貨物稀缺,市場上經常有贗品次品,不容易把握藥物質量。 還有一味藥紫菀,紫菀又稱小辮兒,是我們河北農村田間地頭常見的一種植物,開紫色小花,價廉易得,人們平常用的時候,總是拿它用來治療咳嗽,其實紫菀這味藥有很好的消除痰液排痰的作用,而且現代實驗研究,紫菀煎服后,祛痰作用明顯,而鎮咳平喘作用之力不足。 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也就是三子養親湯的藥味組成,這種植物果實籽類的藥物,本身含油脂比較豐富,能使痰消氣順,白芥子溫肺利氣,快膈消痰,紫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而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導滯,使氣行則痰行,所以三子養親湯常用于治療痰濁壅肺,咳逆痰涌,胸滿氣急,苔滑膩者,能夠治療痰濕阻滯,痰涎壅盛等導致肺部長結節的致病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