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痰是人體水液代謝出現故障的產物,它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關系密切,其中又與脾的關系最密切。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腎為生痰之本”之說。
脾為生痰之源:脾臟最怕受困,一是氣困,二是濕困。脾臟相當于全身氣機的中央樞紐,負責著水谷的轉輸。如果思慮耗神,元氣受傷,生氣不布,困厄脾陽,或久居濕地,淋雨涉水,外濕內侵,困厄脾陽,則津液轉輸不利,化成痰濕,上輸于肺。同時,脾亦受痰濕之困,愈加重氣困,兩因相纏,脾越虛,痰越多。
如氣困重于濕困:應首選補中益氣湯,健旺脾氣(人參、白術、炙甘草),升補元氣(黃芪、當歸、升麻、柴胡),燥化濕邪(陳皮)。
如濕困重于氣困:應首選二陳湯(陳半夏、陳皮),燥濕化痰,理氣和中(茯苓,甘草,烏梅,生姜)。
脾為生痰之源,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有關。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
脾生之痰,痰色白稠厚易出,仿佛有從咽喉滑入口中之感,不需用力咳出,常稱此為濕痰嗽,不稱為咳痰。濕痰嗽,指痰濕壅肺所致之咳嗽,具有痰出嗽止之證候特色。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有痰有聲為“咳嗽”。
水谷精微在肺中進行疏布要有氣的鼓動,否則就容易形成痰存在肺中,這種氣包括脾氣、肺氣、腎氣。脾氣運化水谷精微更加直接,影響明顯并且常見。
腎為生痰之本。因為脾陽根于腎陽,腎陽充足是脾陽健旺的根本。而脾陽健旺是正氣內存的根本,正氣內存則是邪不可干的保證。所以,在健旺脾陽的同時,要考慮是否存在腎陽不足之象,適當配入溫補腎陽之品,如附子、肉桂、細辛、淫羊藿、吳茱萸等。
肺為貯痰之器。肺主呼吸,調節氣的出入和升降。當邪氣侵襲肺時,容易導致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痰雖從肺出,但中醫認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水行不利之象。咳嗽即為風不調之象,咳痰即為水不調之象,均非肺之獨病,而是與其它臟腑密切相關的。
中醫認為水谷入胃后,對人體有生理作用的津液浮游涌溢,輸注于脾,通過脾的運化作用,布散津液到全身。其中一部分津液上輸于肺,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調,水液得以下輸至膀胱;
同時又通過肺氣的宣發作用,以三焦為通道將津液布散于全身。下輸至膀胱中的水液,再在腎的氣化作用下,一部分(清的部分)上注于肺,潤養肺金,一部分(濁的部分)化為尿液排出體外。
打通肺經和大腸。肺經循行從大腸出發,先到達肩膀頭,順手臂而下到手指端,交大腸。肺吸收新鮮空氣,大腸得氣后,才能正常運轉,清除糟粕,肺臟才能平平安安。
1、揉中府、肺俞,止咳又潤肺。
肺經從體內行至肩膀頭出,起于中府和云門兩穴。若點揉二穴很疼,必有邪客,可用大真空罐在此拔罐,一罐兩穴,引出入侵之外邪。罐斑通紅為熱;罐斑黑紫為寒;皮膚出泡為濕。
咳嗽初期,刺激點揉中府、肺俞(或拔真空罐5分鐘),立馬止咳。
2、常搓手腕,清涕自消。肺喜溫,怕寒涼。手腕處皮薄,如果這里長期沾涼受凍,老來必定肺氣傷損。尤其是中醫寸口把脈處為要害之口。當身體突然感到寒涼時,清涕流下,可以搓手腕寸口至發熱,就會感覺后脖子發熱,清涕即止,可避免一次感冒。
3、著急上火引起的咳嗽。
用右手大拇指的指甲在左手的少商穴上狠勁點,堅持1分鐘。肺經手指尖上的少商穴,特別適合放血,可泄肺熱。
中醫學中“痰”的范圍還包括“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有些疾病如頭目眩暈、惡心嘔吐、心悸氣短、神昏或癲狂等也可能由痰引起。這種看不見的痰就是無形之痰。
“有形之痰”主要有寒痰、熱痰、濕痰及燥痰等。
寒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歡喝熱的,舌苔薄白。這種情況多由受寒邪引起??梢杂藐惼ぁ⒔酃5然档乃幬锱菟?,同時治療風寒感冒。
熱痰:痰黃黏稠,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寒發高熱數天后轉化而來,病人怕熱喜歡喝涼的,舌紅苔黃。此時就要清熱化痰了。飲食要清淡,不要吃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鮮竹瀝水或者梨汁。(淡竹和青桿竹的新鮮莖,經火烤所瀝出的淡黃色澄清汁液即為竹瀝。其性寒味甘,一般作為清熱化痰之用。)
濕痰: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體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癥,舌苔薄白或白膩。這是由于濕邪侵入人體(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者飲食過于油膩,缺乏運動等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調。這時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藥等食物。同時加強鍛煉,控制體重。
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覺口鼻咽燥,舌苔薄黃。這時要多喝水,可適當用沙參、麥冬等養陰的藥物代茶飲,同時保持呼吸道濕潤,室內可用加濕器。
刺激穴位祛痰
痰的產生和增多會引發人體疾病,祛痰,也必須找到病根。古人說“痰多宜向豐隆尋”、“豐隆、肺俞,痰嗽稱奇”。所以,凡與痰有關的病癥應該通過豐隆穴來治療。按摩這個穴位可以同時治療脾胃二經上的疾患,能健脾和胃,使濕痰自化。
1、按揉豐隆穴。豐隆穴走于足陽明胃經,位于小腿前外側。從腿的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
如果嗓子啞了,好像是有東西糊在里邊,吐也吐不出來,這可能是有痰結在喉嚨了,點按豐隆穴一分鐘。
如果有人覺得有痰咳不出來,揉豐隆穴后很容易把痰吐出去。
高血脂、體內痰濕重的人,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錘敲擊豐隆穴5分鐘,然后把從藥店買回的甘草錘爛,外敷在此穴上,用醫用紗布和膠布固定。每次貼12個小時,取下隔12個小時再貼。(甘草味甜,色黃,是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的上選)
2、按揉支正穴。
支正是小腸經與心臟之間的一個絡穴,位于腕橫紋上五寸。
支正穴可以治療人體的贅生物,中醫叫痰結,就是濕氣結在一起了,叫痰濕所結?;蛴袣庥糁Y,就是生了一些氣,體內的痰濕凝結成贅生物。脂肪瘤也是人體的痰結。
通過按摩支正穴,可以化解這些贅生物。因為支正穴可以從心臟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沖擊小腸經,小腸的功能增強了,痰濕能夠被及時的化解掉,就不會產生這些贅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