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浙江省杭州市腫瘤醫院的一個患者案例,杭州的李女士(化名)10年間患上三種癌癥,經過治療如今已經恢復正常生活。她是怎么如何發現癌癥的?又是如何做的?根據她的患癌經歷,很多地方卻值得我們學習! 10年間查出三種癌,如今恢復正常生活! 今年50多歲的李女士(化名)是杭州某工廠的質量檢驗員。說起她的抗癌經歷,可以用“命運多舛、柳暗花明”幾個字形容。 胃癌——胃部不適沒有緩解 十年前,李女士因胃部疼痛不適,自行服藥后無法緩解后,便來到浙江省杭州市腫瘤醫院就診,當時確診為胃癌。 聽到這個噩耗,全家人猶如晴天霹靂,不知所措。幸運的是發現得早,及時手術獲得較好的預后。 乳腺癌——及時發現小腫塊 可有時命運就是這么捉弄人。胃癌手術后第二年,李女士在洗澡時,無意中摸到自己右側乳房有一個黃豆大小的腫塊,質地較硬,無明顯疼痛,但她感覺到不太正常。于是立即來到醫院檢查。 檢查后證實是乳腺癌,當時李女士情緒一度崩潰,胃癌才剛剛控制住又得了乳腺癌? 接診的浙江省杭州市腫瘤醫院腫瘤放射治療科副主任醫師劉躍華根據李女士的特殊情況,制定了治療方案,并一直鼓勵她重新振作,積極配合治療。最終,李女士在全部療程結束后順利出院了。 甲狀腺癌——體檢中及時發現 在3年前的一次體檢中,李女士又被查出甲狀腺惡性腫瘤。但這一次,李女士不像之前一樣驚慌失措,而是第一時間找到醫生。 后來經過醫生規范、科學的治療,現在的李女士除了定期回醫院復查,基本上已經恢復了正常生活。 浙江省杭州市腫瘤醫院腫瘤放射治療科副主任醫師劉躍華說,李女士這十年的經歷也是醫患聯手抗癌的過程,早期發現、規范化的治療加護理是獲得良好預后的關鍵。 這里劃重點:早期發現+規范化治療! 不少癌癥患者發現癌癥時都已經是中晚期,不僅治療難度增加,治療效果也大打折扣。癌癥的早發現、早治療、規范治療,非常重要! 癌癥早期的15種癥狀,一定要知道! 癌癥早期,身體會有哪些表現?2021年8月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和在其微信公號上發文提醒,身體出現這15個表現要引起注意了,一定牢記在心。 1. 身體出現腫塊、結節——三招可以初判斷 身體某部位出現腫塊結節,第一個可能會想到的就是腫瘤。但也不必恐慌,腫塊結節不一定就是癌癥,它可以是非腫瘤性的(比如炎性包塊),也可能是良性腫瘤。對于腫塊結節,我們可以對它做一個初步的判斷: 一看大小。越小的結節概率上越傾向良性,當然也并非絕對,因此要注意隨訪復查;如果結節超過1厘米則更要重視。除了大小本身,大小的變化趨勢和速度也有重要參考價值,持續增大,特別是迅速增大的結節,有惡性傾向的可能,要特別重視。 二看質地。質軟或囊性腫塊,傾向于良性,質硬、固定或實性腫塊,傾向惡性可能,但淋巴瘤的腫大淋巴結摸起來質韌。 三看邊界和活動度。良性腫瘤通常邊界清,活動度較好;惡性腫瘤多數邊界不清,與周圍組織往往粘連或融合,活動度較差。 2. 身體持續非外傷疼痛——切忌濫用止痛藥 多數人都經歷過疼痛,出現疼痛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用止痛藥,這其實會掩蓋病情,應該先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身體某個部位出現非外傷導致的、原因不明的持續疼痛,應去醫院查明原因。 3. 出現長治不愈的咳嗽——關鍵查咳嗽原因 大家對咳嗽見怪不怪,也不會太重視。有的人遇到咳嗽就止咳,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咳嗽的病因。對于久治不愈的咳嗽或痰中帶血,尤其是長期吸煙者,應警惕肺癌等的可能。 4. 出現不明原因總發燒——可能是癌癥元兇 出現發燒,我們首先要想的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發燒,如果發燒原因不明,且持續存在,要警惕癌癥可能,盡早進行相關檢查。 5. 莫名出現消瘦和疲乏——原因或許在癌癥 如果沒有主動進行減重鍛煉,也沒有刻意節食,體重卻不明原因下降或進行性消瘦,或伴厭食、乏力、易疲勞等,要查明原因,消瘦和疲乏也可能是癌癥的表現之一。 6. 明明沒有外傷卻出血——警惕癌癥導致的 非外傷性異常的出血。比如,便血或嘔血,要注意排除腸癌、胃癌可能;咳血、痰中帶血要警惕肺癌;不規律陰道出血或非月經期出血,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有關;無痛性血尿或伴排尿困難,小心泌尿系腫瘤;非外傷鼻出血注意排除鼻咽癌可能。 7. 持續出現的消化異常——千萬別當成胃病治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數人只是短暫一過性的,如果消化不良持續存在,或伴反酸燒心,上腹悶痛不適,不要想當然認為是一般的“胃病”,要警惕胃癌或食管癌等的可能。 8. 吞咽食物出現梗阻感——警惕食管癌、喉癌 如果進食時有胸骨后悶脹感或胸骨后面的燒灼感,胸骨后疼痛,或者感覺食管內異物感,尤其是進行性加重的吞咽食物梗阻感,要警惕食管癌、喉癌等的可能。 9. 聲音嘶啞持續難恢復——警惕喉癌、肺癌 短暫的聲嘶可能很多人都曾有過,但如果聲嘶難于恢復持續時間較久,要警惕喉癌、肺癌等侵犯或壓迫喉返神經的可能。 10. 大便習慣、性狀狀變——小心腸癌的征兆 大便習慣、次數或性狀發生改變(大便外形變細、大便帶膿、血、黏液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要警惕大腸癌,盡早到醫院檢查。 11. 出現白斑或是癌前病——增大灼癢小心癌變 口腔黏膜白斑、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白斑迅速擴大伴灼癢感,應注意排除癌變。 12. 黑痣突然增大色改變——可能是黑色素瘤 黑痣很多人都有,但如果黑痣突然增大、或邊緣變得不規則、或顏色發生改變、或出現破潰出血、或灼癢疼痛、痣上原有的毛發脫落,要懷疑黑色素瘤可能。 13. 出現自發病理性骨折——警惕骨惡性腫瘤 沒有明顯外力或僅有輕微外力作用,很容易就發生的骨折,可能是病理性骨折,應警惕骨惡性腫瘤。青少年如果出現非外傷性關節處疼痛腫脹,要注意排查白血病。 14. 潰瘍傷口久久不自愈——當心口腔癌作怪 如果皮膚傷口或潰瘍持續不愈,要警惕皮膚癌可能。口腔潰瘍很常見,但如果長時間持續不能愈合,應警惕口腔癌可能。 15. 男性乳房的異常變化——及早就醫別羞澀 盡管男性乳腺癌極少見,但如果男性乳房異常增生長大或出現其他異常變化,要警惕男性乳腺癌可能,盡早到乳腺專科就診。 癌癥檢查方法請記好,很多人都沒查對! 及時通過檢查發現癌癥也至關重要。很多人沒能及時查出來,主要是檢查方法選錯了!記住,這些才是查癌的“金標準”! 查肺癌——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不要做X光片,分辨率低。 2. 查胃癌——做“胃鏡+活檢”,胃鏡檢查是胃部疾病診斷的一線方法。 3. 查肝癌——做“甲胎蛋白+肝臟B超”,臨床診斷早期肝癌首選方法。 4. 查腸癌——做“腸鏡檢查”,腸鏡是腸癌檢查的有效手段。 5. 乳腺癌——做“鉬靶檢查”,是目前診斷乳腺疾病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6. 前列腺癌——做“PSA篩查”,50歲后做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查。 7. 宮頸癌——“HPV+TCT”檢查,宮頸刮片(TCT)+人乳頭瘤病毒(HPV)聯合篩查。 本文綜合自: 2022-09-02杭州日報 《胃疼去醫院,十年確診3種癌!杭州女子崩潰:我曾在萬丈深淵...醫生:早做這件事很重要》 2021-08-12腫瘤專科醫生《癌癥早期到底有沒有先兆?醫生提醒:這15個表現請牢記在心!》(潘戰和) 2022-05上海市抗癌協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2版)》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