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教授用 一味茯苓飲治療脫發的醫案 ——中醫秘方系列#2022.5.25 一).一位粉絲咨詢脫發,我想起了岳美中教授的一個方子。 一味茯苓飲 當時一名徐姓男子,21歲 , 患有發禿癥, 頭頂上如 胡桃大圓圈, 連結成片,漸成光禿。 岳老切其脈濡, 觀其舌白, 診無其他痛苦。 便處一味茯苓飲, 即茯苓1000g ,為細末, 6g , 白開水沖服, 一日 2次。 并囑咐患者要 堅持服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 以發根生出為度。 約服用 2 月 有余, 來復診時發已叢生, 基本痊愈。 岳老并追憶其父10余歲時亦患發禿, 脫去三五片, 當時即曾經投以一味茯苓飲,3月后生發。 人為什么頭發會脫掉? 二).西醫怎么治? 我們頭發要靠頭皮以下的微血管來養它,那如果微血管塞住了,頭發就得不到滋養,容易掉下來,西醫一般用毛細血管擴張劑來治療。用米諾地爾。 還有就是認為雄激素分泌增多,用非那雄胺和螺內酯,中和一下雄激素,我不是西醫專業,這個到當地三甲醫院咨詢一下。 三).中醫怎么治? 肝腎虧虛的脫發 補腎呢,骨髓就會好好造血。 補肝呢,血液的流動就會比較很順暢 教科書上有一個方子叫 七寶美髯丹 《醫方集解》 【組成】 何首烏大者,赤白各一斤,去皮,切片,黑豆拌,九蒸九曬(300g) 白茯苓乳拌,半斤(牛奶拌勻,陰 干,150g) 懷牛膝酒浸,同首烏第七次蒸至第九次,半斤(150g)(若何首烏已有制品,單獨取牛膝150g酒拌蒸一小時) 當歸酒洗半斤(150g) 枸杞浸酒 菟絲子酒浸蒸,半斤(150g)破故紙(即補骨脂,用黑芝麻拌炒)四兩(120g) 【功用】 滋腎水,益肝血。 【主治】 肝腎不足。須發早白,齒牙動搖,夢遺滑精,腰膝疫軟等證。 【方解】 發者,血之余,肝藏血,故發為肝血所主。若肝血虧虛,上榮于頭面之血液不足,則須發易早白,易脫落。齒為骨之余,腎主骨,生髓,若腎陰腎陽虧虛,則齒牙動搖。至于夢遺滑精,多由腎虛而精關不固所致。腰膝疫軟也是肝腎虧虛之象。方中何首烏用量較大,味澀能固精,味苦能堅筋骨,為本方之主藥。枸杞 菟絲芝麻均入肝腎,首烏與杞、菟相配,有填精補腎,固精止遺之功。牛膝苦平,苦者能堅,有補肝腎),堅筋骨以強腰膝之效。須發早白,為肝血不足之征,故取當歸補血養肝,與首烏、杞子、菟絲并進,則可補肝腎,益精血而烏須發。上述諸藥,均系滋腎填精、養血之品,其性屬陰,有陰無陽,則陰無以化,故配補骨脂溫補腎陽,此亦陰中求陽之義,于是可以陰平陽秘。有補無瀉,恐有礙于膀胱之泄濁,故摻以茯苓之淡滲以泄濁。 本方原由明代方士邵應節所傳,用之多驗,故汪昂將其收載于《醫方集解》中。 濕氣重的脫發 這種的就是人有點胖 ,頭皮很厚,厚到后邊的頭皮能打起摺子。
在中醫的世界里,松柏之木,一年四季常青,秉天氣陽氣而生,就是說,這種樹的能量是來自于天上,無論地上四季變化,他根本不為所動。 茯苓是松樹下的一種菌類,在松樹的根部,你挖開土,可以看見白色的菌塊,純白無暇,而且味道是淡淡的,沒有味道,這就是茯苓的力道,他在純陽的松樹根下,能把泥土中濕邪排開,所以在脾胃方子中經常用到茯苓,去一下脾胃的濕。 茯苓這個菌,他的力道穿透松樹,這個菌苗,順著松樹,吸收了松樹的精氣,在松樹頂上,開了一朵小花,形狀如同蓮花,也是一味中藥,叫木威喜芝,珍貴程度和靈芝差不多。 葛洪《抱樸子》云︰曰木威喜芝,乃松脂淪地,千年化為茯苓,萬歲其上生小木,狀似蓮花,夜視有光,持之甚滑,燒之不焦,帶之辟兵,服之神仙。曰飛節芝,三千歲老松上,皮中有脂,狀如龍形,服之長生。 茯苓這味中藥,他有能力就是能把人的元氣從水濕中抽到人的頭頂,所以說岳美中教授發明一個治療脫發的方子叫一味茯苓飲。 當然他不會說的怎么玄,他可能說茯苓有哪幾種維生素,有利于頭發生長之類的話。 肝氣郁結的脫發 這種人在生活中常見,家中出了變故,考試前愁得大把大把掉頭發,失戀了,在工作生活中被人打壓,一天的生悶氣,這就是肝氣郁結,肝火旺,這個用金貴要略里邊的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 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 《外臺》治風癲 菊花四十分 白術十分 細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蠣三分 桔梗八分 防風十分 人參三分 礬石三分 黃芩五分當歸三分 干姜三分 芎勞三分 桂枝三分 上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四)留一個小問題 和茯苓對應的有一味中藥叫豬苓,也是一種菌,長在楓樹的根下,黑的像豬大便。 楓樹這種樹,剛好和松樹相反,是外部氣候一有變化,他就跟著變化,一入秋,楓葉馬上變紅,剛入冬,葉子馬上掉光。
那一味豬苓湯是治療什么的呢?
|
|
來自: 專精一門觸類旁 > 《中醫秘方系列一吳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