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鄧麗君的名字幾乎紅遍了大江南北,街頭巷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鄧麗君雖然是臺灣人,但是她的歌聲早已經飄過了海峽,走進了大陸每一位國民的心中。 其實鄧麗君確實有機會可以到訪大陸,讓歌迷一睹其風采,因種種原因,鄧麗君來到了臺軍中進行演出慰問。 期間鄧麗君親吻了一個臺軍士兵,時隔多年之后,鄧麗君的遺物讓人回想起當年那位士兵。 他在得到鄧麗君的親吻以后,又有著怎么樣的人生? 親吻戰士 上世紀八十年代,鄧麗君的事業如日中天,其巨大的影響力吸引了蔣經國的注意力。 他認為鄧麗君強大的影響力,必然可以鼓舞戰士們的士氣,于是就打算讓鄧麗君前往軍中慰問演出。 當時部隊中聽說了鄧麗君即將到來的消息,原本枯燥無味的軍旅生活一下子有了色彩,大家都很期待著鄧麗君的到來。 鄧麗君的父親同樣是一位軍人,因此從小就十分敬重軍人,即便是成名之后她也經常會前往部隊中進行慰問演出。 在她的心里面,能夠為崇高的軍人獻上一曲,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當時的鄧麗君是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偶像,無數人都渴望能夠見上一面,軍人們得知鄧麗君要來,心里面十分激動。 鄧麗君在一次慰問演出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1981年,鄧麗君來帶了列喻為當地的臺軍進行慰問,當時很多士兵都十分喜愛鄧麗君,因此鄧麗君剛進入軍營的時候,士兵們就立馬沸騰了起來。 當時的畫面十分熱鬧,絲毫不遜色于現在的演唱會現場,眼看女神的到來,眾人都掩蓋不住心中的欣喜。 突然有一個叫做薛進友的小士兵站了起來,并且大膽地向鄧麗君表達心目中的愛意。 薛進友的表白再一次引發了現場的歡呼,大家都被小戰士的話所感染,畢竟他說的其實也是大家的心里話。 在眾人的起哄之下,攝像機也立馬給了薛進友一個特寫,沒想到此時攝影師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對著兩人起哄道:“親一個?!?/p> 當時薛進友也只是做做樣子的將臉伸過去,附和一下在場的氣氛,沒想到鄧麗君竟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向薛進友的臉上親了一口。 薛進友頓時愣在了原地,他沒想到竟然真的成功了,攝影師也抓住時機拍下了如此珍貴的一幕。 確實,對于薛進友來說,鄧麗君一直都是心目中那個可望不可及的偶像,在血氣方剛的年紀,能夠得到女神的一個香吻,換做是誰都會激動不已。 慰問演出結束之后,鄧麗君就離開了軍營,自此之后薛進友就再也沒見過鄧麗君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鄧麗君也逐漸忘了當年親吻的那個小男孩,但是對于薛進友來說那卻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時刻。 或許鄧麗君也沒想到,此后兩人的結局會有如此大的不同。 鄧麗君的晚年生活并不是很幸福,身邊一直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為急性哮喘發作被送進了清邁林醫院,當時整個醫院都嚴陣以待,全部最優秀的醫師全部聚集一堂。 只可惜僅僅過了10分鐘,一代人的偶像就香消玉殞了,鄧麗君享年42歲,離世時只有孤身一人。 鄧麗君去世之后,在世界范圍內都引發了巨大的震動,很多人都表示不能夠接受這個事實。 5月11日,泰國國際航空的一架飛機在桃源中正機場降落,20萬臺灣民眾自發走上街頭向鄧麗君發起紀念活動。 當時鄧麗君的葬禮規模十分龐大,規格僅次于蔣介石去世時的葬禮,海峽對岸的大陸在鄧麗君去世后的第三天也進行了報道。 鄧麗君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愿望,很早的時候就與大陸結緣,她生前十分渴望能夠來大陸,只可惜終其一生都因為各種原因未能成行。 大陸情懷 鄧麗君自1967年開始就投身演藝事業,多年來她一直參與各種表演,獨特的歌聲讓她在表演的路上平步青云,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歌手。 四年之后她就獲得了與唱片公司簽約的機會,由此開始了她輝煌的演藝生涯。 恰好這一家唱片公司在東南亞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鄧麗君的歌曲在公司的宣傳下開始風靡東南亞,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開始出現了“鄧麗君熱潮”。 當時很多的海外華人都是鄧麗君的粉絲,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都有不少鄧麗君的國外粉絲。 隨著1979年我國改革開放的開始,鄧麗君的歌聲如春風一般沐浴著大陸人民的內心,在上世紀80年代,鄧麗君優美的歌聲在大陸吸引了許多的歌迷。 在當時用收音機收聽鄧麗君的歌曲,是年輕人一種十分流行的娛樂方式,大家都認為這是一種十分時髦的表現。 當時海峽兩岸的關系尚未緩和,鄧麗君用自己獨特的魅力,打破了兩岸之間的隔閡,成為溝通兩岸關系的一座橋梁。 鄧麗君本人同樣向往大陸,她曾經說過: “我想去大陸,如果我不能表演,我會去觀光旅游。無論如何,我會去大陸。如果你喜歡,我可以免費為我的同胞唱歌!” 現在的鄧麗君臺北紀念館當中,還保存有一份當年大陸方面邀請的文件,這在當時是一份極高的榮譽,足以體現出鄧麗君在當時強大的影響力。 只可惜鄧麗君終其一生,都未能踏足大陸,其背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1988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曾經邀請過鄧麗君來大陸表演,當時鄧麗君深受大陸人民的喜愛,為了顯示出這一次邀請的誠意,我方還特地承諾,表演結束之后會在鄧麗君的家鄉四川為其舉辦一場足以容納數十萬人的演唱會。 如此高規格的禮遇估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對于任何一個藝人來說都是一次不可錯失的機會,既能夠回到家鄉看一看,又能夠為自己深愛的人民獻上一曲。 面對如此良機,鄧麗君的經紀人也在積極籌備前往大陸的事宜,鄧麗君本人同樣十分渴望能夠成行。 然而臺灣當局卻并不樂意看到這樣的結果,當時的臺灣針對大陸提出了“三不政策”,而鄧麗君作為臺灣的一張名片,自然不能夠打破這一制度。 因此臺灣方面很多官員都在極力阻止鄧麗君的出行,不過鄧麗君并沒有太多的顧慮,她堅持要前往大陸演出。 此事后來甚至驚動了蔣經國出面阻止。最初鄧麗君還想再爭取一下,但是礙于背后的勢力最終放棄了這一次的機會。 另一方面,鄧麗君也曾經因為一些事情導致她不得不留在香港,期間她沒有任何商務演出,同時也斷絕了許多經紀公司。 如此一來1988年的春節晚會就沒有出現鄧麗君的身影了,這也是她離大陸最近的一次,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兩岸關系的影響,導致無法正常進行演出。 次年兩岸關系再度緊張,大陸方面甚至一度下令要禁止鄧麗君的歌,這也徹底斷絕了她回大陸的念想。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陸的電視節目都沒有出現過鄧麗君的身影,一直到她離世之后多年,兩岸關系緩和之后才再度出現鄧麗君的音容笑貌。 不過期間鄧麗君也沒有放棄過爭取回大陸的機會,大陸方面同樣在努力,只可惜一切都在1995年劃上了句號,鄧麗君終其一生未能回到心心念念的祖國。 后來鄧麗君的哥哥曾向媒體透露道,87和88兩年時間里,大陸方面多個節目組都曾經邀請過鄧麗君參演,鄧麗君本人十分渴望能夠獲得其中任何一次機會,只可惜最終未能如愿。 或許每一位大陸的歌迷都有一個近距離接觸鄧麗君的夢想,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像薛進友那樣幸運,隨著鄧麗君的紀念活動增加,時隔多年之后薛進友的經歷又再一次被人們提起。 商界翹楚 央視在5月10日播出了鄧麗君去世的消息,雖然新聞內容很短暫,但是卻透露出了無盡的遺憾。 大家紛紛用著不同的方式來紀念這位曾經的偶像,鄧麗君也從來都沒有開過人們的視野,國內多地開設了鄧麗君的生平紀念館,相關的主題餐廳遍地開花。 2003年更是成立了中國鄧麗君歌曲協會,大家通過組織活動以及互聯網的方式,來紀念鄧麗君曾經留下的經典作品。 大家對她的懷念足見其在藝術界顯赫的地位,這是一個時代的象征,也是一個時代的落幕,但是光芒從不會因為她的離去而消散。 每年鄧麗君紀念日的時候,歌迷們都會自發用各自的方式來紀念她,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鄧麗君的往事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記憶當中。 一些歌迷在翻閱鄧麗君過往的照片時,發現了當年薛進友接受鄧麗君親吻的照片,出于對鄧麗君的懷念,大家都開始著力尋找這位幸運兒。 2013年1月20日,臺灣方面有消息稱,當年接受鄧麗君親吻的薛進友找到了,不過此時的他已經變了一副模樣。 薛進友褪去了軍裝,現在穿上西裝成為了一個商界翹楚,當時他在中鼎集團新丁公司的營業部工作,而且工作業績出色。 記者找到了53歲的薛進友,并且向他發起了訪問,薛進友也和記者一起將思緒拉回到了幾十年前。 他告訴記者,當時那個照片一貼出來,自己一天就會收到無數條短信的問候。 大家表示讓薛進友快點出來,很多鄧麗君的粉絲都在等著他,而一些朋友則開玩笑地打趣道:“你怎么敢遇見我的夢中女神?” 由此看來,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薛進友將當時的細節還是記得十分清楚的。 薛進友回想起親吻的當天,是1981年的秋天,當時的鄧麗君只有28歲。她突然來到了軍營里面造訪,薛進友是接見的其中一位幸運兒,在現場40多名戰友的起哄下,年輕的鄧麗君留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 薛進友表示當時大家都十分興奮,自己在接受到了這個吻之后,一連三天都只是洗了半邊的臉。 如今智能手機也比較發達,薛進友將當年的照片全部都放在了手機里面,他十分高興地向眾人展示其中的收藏。 里面有一張是十幾名士兵和鄧麗君的合影,只有薛進友抱著鄧麗君,據他回憶當時連長和副連長都不在場,自己是最大的官,所以才有這樣的特權。 而這張照片,在薛進友看來是大家一同保護鄧麗君的真實寫照,他還說當時有另一位戰友想伸手觸碰鄧麗君,也被自己打了回去。 如今這些照片都成為了無價之寶,薛進友后來還經常帶著照片往返于海峽兩岸,充當友好的橋梁。 在薛進友看來只要將鄧麗君的照片展示出來,大家都會和自己特別親近,足見鄧麗君在海峽兩岸的影響力。 現如今鄧麗君已經去世近40年了,薛進友則在商界闖出了一片天,雖然兩人的人生軌跡再無交集,但是這張照片一直都在將兩人的距離拉近。 現在薛進友已經是臺灣省中鼎集團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了,有著一份不錯的收入,但是一切物質都無法與當年的合照媲美。 鄧麗君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她只是活在了無數人的心里。 結語: 一別匆匆四十年,很多事物早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的女神成為了永恒的記憶,而那位被她親吻過的少年則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雖然兩人的人生道路不同,但是鄧麗君作為一個時代的印記,也算是在這個平凡的戰士身上留下了足跡。 鄧麗君的光芒不止在她的歌聲,在兩岸友好的橋梁之上同樣閃耀著不一樣的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