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并不清楚,癲癇患者在診斷及精準的定位過程需要完善哪一些檢查,今天我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重要的相關檢查。 一、腦電圖 所有懷疑癲癇及癇性發作的患者都應該進行腦電圖檢查!  腦電圖(EEG)檢查可以實時記錄癲癇發作間期(無發作狀態下清醒及睡眠周期)腦電圖以及發作期(發作狀態)大腦的電活動,能將大腦產生的生物電放大100萬倍,是判斷是否癲癇發作以及區分癲癇發作類型和癲癇綜合征的重要輔助檢查。要注意的是,腦電圖發作間期正常并不能排除癲癇診斷;正常人群中約1%也可檢測到癲癇樣放電。因此腦電圖的結果必須與臨床表現相結合,才能進行正確判斷。腦電圖檢查還可以明確癲癇發作部位、放電形式,指導用藥或輔助術前評估。1.門診常規腦電圖:腦電圖的電極按照頭部解剖結構放置于在頭皮之上,檢查時程約20-30分鐘,通常需要患者能配合,多在覺醒時監測。缺點是監測幾乎是覺醒時腦電圖,可能會遺漏癲癇樣異常波;由于時間較短癲癇波的檢出率不如長程腦電圖。預約方式:醫生開具檢查單——繳費——二門診二樓神經功能中心腦電圖室或者一門診三樓預約;一般當天可做。 2.視頻長程腦電圖:視頻腦電圖是長時間的頭皮腦電監測,通常在24小時以上,根據檢查目的,特殊的可以延長至數天,需要患者住院在一定的監控設備下進行,可記錄覺醒及睡眠狀態下的腦電圖。優點是監測時間長,視頻腦電圖的陽性檢出率更高;視頻和腦電圖同步,更好的排除偽差和鑒別其他疾病;有心電、肌電同步,對心律失常、暈厥等的鑒別更有價值。缺點是需要住院,花費更多,有些患者需要配合剪掉頭發,且需要更長的時間。預約方式:神經內科醫生開具檢查單——繳費——二門診二樓神經功能中心腦電圖室或者一門診三樓預約;一般當天可做。醫生開具神經內科入院證——二門診五樓腦電圖室預約——告知入院準備——電話通知入院(028-85422550);一般需提前1個月以上進行預約。以上兩種均屬于頭皮腦電圖,而對于需要術前評估的癲癇患者,為了更為準確的定位信息,需要做顱內腦電圖。顱內腦電圖與頭皮腦電圖相比,具有許多優勢,可以排除頭皮和顱骨的干擾,還可以將電極放入腦溝或腦深部。缺點也是顯著的,通常需要開顱或鉆孔放置電極,且費用昂貴。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兩種:顱內電極是一種特殊材質的多觸點的電極,在外科手術的幫助下,將電極放到腦表面,進行腦電監測,通常監測至少數天,多則幾十天。顱內電極一般可以分為深部電極、硬膜下條狀電極和格柵狀皮層電極。優點是顱內腦電圖的陽性檢出率更高;最大限度地排除頭皮、顱骨、硬腦膜等結構對腦電活動記錄的影響;可以判斷腦電活動的起始、向周圍傳導擴散的過程,對判斷發作起源有很好的作用。缺點是需要住院且行手術,花費大,術中術后有一些并發癥的風險,以及對電極放置的位置有較高的要求,所有患者需要配合剪掉頭發。預約方式:癲癇多學科討論——神經外科醫生開具入院證明——住院預約處——神經外科安排時間;4.立體定向腦電圖: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是一種運用微創的方法,無需手術切口,僅需頭皮和顱骨2mm鉆微孔,將深部電極放入腦深部特定的位置,以更精準的定位癲癇起源及傳播方式。優點是更加精確,可以判斷腦電活動的起始、向周圍傳導擴散的過程,對判斷發作起源有很好的作用;相比顱內電極腦電圖,更安全,創口更小。缺點是需要住院且行手術,花費昂貴,也有術中術后有一些并發癥的風險;以及對電極放置的位置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對定位醫生的要求更高,多需要多學科團隊共同討論決定。預約方式:癲癇多學科討論——神經外科醫生開具入院證明——住院預約處——神經內外科共同安排時間;
二、影像學檢查 癲癇患者的發病,有一部分是由一定的病因引起的,需要積極尋找癲癇發作的病因。那對頭顱影像學的檢查就顯得尤為重要,常用的用于影像學的評估的方式,就需要用到腦CT、頭部磁共振、SPECT、PET-CT、PET-MRI、腦磁圖等。1.腦CT 腦CT掃描是一種利用射線掃描顯示大腦物理結構的基礎檢查,在磁共振無法進行或一些特殊的情況可以考慮CT。優點是簡便易行,檢查時間短,對患者的配合度要求不高,在針對鈣化性或出血性病變時,如結節性硬化等,可首選頭顱CT檢查。預約方式:醫生開具檢查單——繳費——影像預約窗口預約;2.磁共振MRI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簡稱NMR)原理,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繪制人體的結構圖像。磁共振有很多成像方式,有MR普通及增強掃描,MRI血流成像,MRI波譜分析,MRI磁敏感成像,MRI腦功能成像,MRI白紙纖維成像等,可以檢查不同的側重點,也有很多新的后處理方式。優點是較高的圖像分辨率,它可以反映出大腦中可能導致癲癇的結構異常的區域,例如:腦發育不良、海馬硬化、腦腫瘤、血管畸形、腦卒中,顱內感染、腦外傷等。也可以監測腦功能,如定位語言皮層等。缺點是需要患者配合,每次需要在里面躺上數分鐘;此外,如果患者體內存在金屬心臟瓣膜、金屬物體、迷走神經刺激器、起搏器或者彈片是無法行MRI檢查的。預約方式:醫生開具檢查單——繳費——影像預約窗口預約;

3.PET成像 通常應用于癲癇術前評估。通過PET-CT,可查看腦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情況,精準定位致癇灶,對手術治療有很大的幫助。此外,PET-MRI融合了PET對病灶的敏感檢測優勢和MRI的多序列成像優勢。在探測病灶方面提高了對癲癇灶的敏感性。目前,在癲癇患者的檢查中,PET-MRI基本可以替代PET-CT。優點是很好的功能顯像,它可以反映出大腦中可能導致癲癇的結構異常的區域,是對MRI顯像的重要補充。缺點是核醫學成像,有少量輻射,目前PET-MRI輻射與PET-CT相比,大大減少;費用昂貴,有些醫保不能報銷,需要自費。預約方式:醫生開具檢查單——繳費——核醫學預約窗口預約; 4.基因檢測 隨著高通道二代測序技術以及基于二代測序技術的疾病靶向序列測序技術的發展及應用,越來越多的癲癇致病基因被發現。目前基因檢測已經成為癲癇的重要診斷手段之一,但不作為常規病因篩查手段,僅在臨床懷疑某些遺傳相關的疾病時進行。預約方式:醫生評估是否有檢測必要——患者可自行檢測。
5.其他檢查 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常規需要的肝腎功、血常規等,有利于藥物的選擇和監測。如臨床上懷疑腦炎時,應行腰椎穿刺進一步行腦脊液檢查。如近年來發病率增高的自身免疫性腦炎等,還需要進行抗體檢測。懷疑中毒時,應進行毒物篩查。丙酮酸、乳酸等的檢測可用于遺傳代謝病的篩查。動態心電圖可以幫助診斷易誤診為癲癇的某些心源性發作性疾病。 總之,對于癲癇患者具體做什么檢查,需要醫生結合病情開具。但有一點必須提一下,癲癇患者有可能以上檢查均正常,但不能說都正常就不是癲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