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博士后,一門心思搞科研,業余寫稿不荒廢,努力給你驚喜。 ——朱小鹿 2022年7月9日,在湖南衡陽石鼓區一家酒店內,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跪地抱著一位年長女人哭得撕心裂肺“媽媽、媽媽——” 但年長女人卻沒有多少反應,好像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分散29年母女相認) 這一幕,是被拐丟失29年的女兒和媽媽的第一次見面。 女兒終于來到了媽媽面前,可媽媽卻不認識她了。 原來,因為丟了她,媽媽早年就瘋了! 一旁的人們都忍不住落下了淚。 她們經歷了什么?她們怎樣度過的這29年? 讓我們走進她們的故事。 這位媽媽是蔣女士。 她是湖南衡陽人,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在三姊妹中,她學歷最高,樣貌也長得最好。 她人很能干,雷厲風行,二十歲就開始走南闖北做生意。 1988年,在家鄉做生意的蔣女士,和來自江蘇揚州的付先生相愛了。 不久,兩人同居了。 1989年9月,還未領結婚證的蔣女士生下了女兒蔣夢琴。 當時的政策是一家只能生一個,付家重男輕女,因此,他們遷怒上了蔣女士。 甚至,姓付的還家暴了蔣女士。 蔣女士患上了產后抑郁,終日以淚洗面,嚴重時神志不清。 這時,姓付的卻狠心地離開了她們母女。 娘倆回到了衡陽鄉下小夢琴的姥姥姥爺家。 小夢琴聰明伶俐,能說會道,姥姥姥爺、舅舅、小姨都很疼她。 姥姥姥爺家是個小二層樓,小夢琴就跟著姥姥住在二樓把角的一個房間。 鄰居的小伙伴常常來找她在門口玩陀螺。 但這平靜的生活,在她4歲的時候,被打破了。 韓丹丹(小夢琴) 1993年4月,4歲的小夢琴從門口做豆腐的石磨上摔下來,摔破了鼻子和嘴巴,媽媽責怪姥姥照看得不精心,和姥姥姥爺發生了口角。 幾天后,她竟然帶著孩子出走了。 姥姥姥爺那天在地里干農活,晚上回家后才發現娘倆不見了。 第二天,兩位老人來到衡陽找女兒和外孫女,當時,小夢琴的舅舅在衡陽打工。兩下一碰頭,才知娘倆沒來衡陽 他們想著娘倆應該是去揚州找小夢琴的父親了。 可幾個月后,蔣女士一個人神情恍惚地回來了,說想問家里拿點錢。 兩位老人問她小夢琴在哪兒,她一開始不說話,后來,再三追問下,她說放在永州別人那里,以后去找。 姥姥姥爺覺出不對,立馬趕去永州,但找了一個月,也沒有小夢琴的任何音訊。 姥爺急得頭發白了一半。 從此,他們就一直在尋找小夢琴。 而蔣女士回家沒幾個月,就又出走了。 直到1994年10月,一封來自河南的信件寄到了兩位老人手里,告訴他們去接人。 原來,蔣女士托付了小夢琴的那個人,留下的地址是新鄉市。為了尋找女兒,她從家鄉來到了1000多公里外的河南新鄉。 找不到女兒的她,精神崩潰了,神志不清,露宿街頭。 等兩位老人趕到新鄉時,看到這樣一幕,女兒形同乞丐,已經神經失常了。 回家后,蔣女士也一直沒有好轉,她常常自言自語喊著“夢琴”。 2008年和2014年,小夢琴的姥姥、姥爺分別去世了。 他們抱憾而去,臨終還囑咐小夢琴的舅舅一定要找回她。 而被拐丟失的小夢琴,在1993年6月12日,來到了河南周口的一戶人家。 她的名字也改成了韓丹丹。 韓丹丹在視頻里回憶說,記得自己是被一男子坐火車帶走的,男子給她吃了根冰棍,然后她就像睡著了似的什么都不記得了。 她也一直記得姥姥姥爺家的小二層樓,但不知道它具體在哪里。 養家還有兩個男孩,都比她小。 養父母也沒有刻意瞞她,但他們說,是這邊的舅舅在北京的路邊撿到了她。當時她留著寸頭、衣服破爛,是一個被遺棄的流浪兒。 但韓丹丹不信這樣的話,她相信自己的親生父母不會不要她。 (姥姥姥爺家的小二層樓) 知道自己不是這家親生的孩子,她在養父母家很乖,懂事得讓人心疼。 但從到養父母家的第一天起,她就渴望著能回到自己的家,見到自己的親生母親。 養父母家里條件不好,她小學畢業、初中上了不到一個月,就輟學打工了。 養父脾氣不好,養母總護著小丹丹,慢慢地,她喊養母“媽媽”,但從來沒有當著養父的面叫過一聲“爸爸”。 2002年下半年,才13歲的韓丹丹跟著同鄉去廣州打工。 瞞著養父母,她有個“計劃”,等賺到錢,她要去尋找親生母親。 因為自己讀書少,她向同廠的大學生詢問用什么辦法尋親。 她聽從了同事建議,將自己的信息發在網絡平臺上。 2003年初,她積攢了五六千元錢,想去北京尋親,但恰遇非典疫情,她沒能去成。 這一年,廠里也生了變故,她失業了。 韓丹丹急得睡不著覺,也沒人可以訴說,天天窩在宿舍里哭,哭得生了眼疾,差點失明。 她只好回到養父母家治療眼睛,一年多后,才治好了眼疾。 她又動起了到北京邊打工邊尋親的念頭,但在養母強烈要求下,她還是到了廣州。 工作之余,韓丹丹上網瀏覽信息、發布信息,不放過一條尋親的帖子。 但幾年過去,她的尋親毫無進展。 頹喪之余,她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親生父母真的拋棄了她,甚至萌生了要放棄的念頭。 2006年,韓丹丹在養父母的催促下,和當地的一個小伙結婚了。 韓丹丹在鄭州開過超市,也開過服裝店,艱苦打拼多年后,在河南周口買了房子。 她還有了兩個可愛的兒子。 做了母親的人,更知道孩子對于母親意味著什么。 她更堅定了要找到親生母親的想法。 2013年,韓丹丹聽說了“寶貝回家”這個平臺,于是,她在平臺登記了信息,并將重點放在丟失地北京。 之后,她每天都讀網站上的尋親帖子,有時要看到晚上三四點。在志愿者的幫助下,也與十多個家庭比對過,但都失望而歸。 多年尋找無果,會不會因為尋找的區域不對? 后來,祖源檢測產品問世,終于有了解決這個疑問的途徑。 得知有這樣一個方法,韓丹丹找到了一家檢測機構。 分析結果是,她的祖籍可能為江蘇揚州,可能在湖南衡陽有表親。 她開始將目光轉向這兩個地方。 期間,她也參加各種尋親活動。 2022年,她來到了河南尋親大會現場。 這是第八屆尋親大會,已經找到親人的電影《失孤》的原型郭剛堂和《親愛的》原型孫海洋,曾是尋親大會上的主角。 尋親者向前來采訪的媒體記者講述著自己親人丟失及自己尋親的經歷,也有情緒失控的家長在現場痛哭失聲。 失散了親人的人們在一起報團取暖。 在現場,出現了這樣一幕。 一位尋找失散女兒的阿姨拉著韓丹丹的手,對她左看右看,雖然確定她不是自己女兒,但還是遞給她一碗燴面。 “你就當是我女兒吧,讓我盡一次做媽媽的責任。” 這句話讓韓丹丹破防了,她撲到阿姨懷里失聲痛哭起來。 在場的尋親家長和志愿者無不動容。 2022年3月,韓丹丹看到了一則湖南衡陽蔣先生發的尋親帖子,29年前,他姐姐丟失了一個4歲女孩蔣夢琴。 上面小夢琴的照片和丹丹小時候很像。 但她無法聯系上蔣先生。 (韓丹丹尋親畫面) 她一面查看網上尋子家庭的信息,一面將自己的信息在網上“直播”。 “大家好,我是尋找親生父母的韓丹丹,我在河南鄭州,我大約出生在1988年左右,大約1992年到了養父母家……” 雖然信息含糊,但這已經是她盡了最大努力所能搜集到的。 她每天都在自己的抖音賬號上“直播”,還將自己小時候脫肛、哪兒有疤痕等“毛病”廣而告之。 很快,她的賬號便有了幾萬的粉絲。 那邊,蔣先生和妻子也每天看網站、刷抖音,時時關注著有沒有外甥女的消息。 冥冥中,他們都在奔赴對方。 5月,在志愿者太古的幫助下,韓丹丹和蔣先生終于聯系上了。 隨著信息核對得越來越詳細,韓丹丹覺得自己很有可能就是付夢琴。 韓丹丹在抖音里曬出了她和蔣先生之間的聊天。
看到“小姨”的照片,韓丹丹驚呆了,兩人的五官、神態竟然驚人地相似! (認親前的韓丹丹和“小姨”照片) 雖然也正在比對著其他的疑似家庭,但韓丹丹的心早已飛到了蔣先生這家。 血緣使然,就是這么奇妙。 韓丹丹和蔣先生的姐姐蔣女士做了DNA親子鑒定,也和蔣先生分別采血做了祖籍監測分析。 她在抖音中滿懷信心地說,“希望這是我最后一次寄血樣。” 結果自然喜人。 7月5日,DNA親子鑒定顯示,蔣女士和韓丹丹是親生母女。 終于,韓丹丹找到了家,蔣媽媽找回了丟失了29年的女兒付夢琴。 舅舅、舅媽和小姨知道了這個結果,也是喜極而泣。 從親人們那里,韓丹丹知道了媽媽這些年的不易,她期待著和媽媽相見的那一刻。 但她的媽媽已經不能認得她了。 于是,就出現了開頭的認親的一幕。 記者、志愿者、丹丹的“戰友”們……來到了現場,母女相見的場面讓人淚目。 (2022年7月9日認親場面) 志愿者太谷老師,也幫忙聯系到了丹丹的親生父親,連線問她是否要見見父親。 但丹丹猶豫著、又有些為難地說,對父親,她沒有恨,也沒想要見他,而是沒有感覺。 在她的詞典里,從小就沒有“爸爸”。 如果自己要見,她怕媽媽會傷心,也怕對方不肯的話,自己受傷害。 丹丹的話,讓人心疼不已。 實際上,蔣媽媽后來嫁人了,又生下了3個可愛的女兒。 幸運的是,丈夫為人厚道,一直在盡力打理這個家。 丹丹回來后,他忙前忙后,默默疼愛著她。 丹丹喊他“叔叔”。 認親后的一段時間里,韓丹丹留在了衡陽。 她陪著媽媽,有時成心在媽媽跟前撒嬌,問媽媽記不記得她生日,記不記得她最愛吃的是什么; 她一遍遍跟媽媽說,“媽媽,你的滿崽回來了,再也不離開你了。”“從此,會守護媽媽,護媽媽周全。” 在她的陪伴下,媽媽臉上笑容多了,有時,媽媽會為她煮飯、炒菜;有時,會坐在樓梯上遠遠地端詳著她。 夏日的晚上,母女倆坐在院子里,聊著、笑著,丹丹“媽媽、媽媽”地喊著,好像要彌補29年來的缺憾。 (韓丹丹和媽媽) 但也有讓人心痛不已的時候。有時,媽媽突然間就跟換了個人似的,認不得她,還特別排斥她,這讓韓丹丹禁不住流淚。 29年的分離,媽媽本能地接受不了眼前這個一下長大了的女兒。 在韓丹丹的視頻里,我們看到她為媽媽和妹妹們所做的。 她在家打掃房間,收拾院子,一堆堆的垃圾從屋子里清理了出來; 她為媽媽買了床,知道她動不動就要睡在地上,也為她準備了墊子; 妹妹頭上生了虱子,她想辦法為妹妹洗頭、去虱子; 她為媽媽和妹妹買新衣服、買新鮮的蔬菜、海鮮; 韓丹丹還為媽媽改造了廚房,買了抽油煙機。 四姐妹圍坐在一起,丹丹挨個地安排,有做早餐的,有負責晚餐的,有照顧媽媽的…… 7月22日,她為媽媽過了29年來的第一個生日,有生日蛋糕,有送給媽媽的手鐲、眼鏡和化妝品。 媽媽開心地試著眼鏡和口紅,還把手鐲往丹丹的手上戴。 親人們圍坐在一起,房間內充滿了歡聲笑語。 這個家雖不富裕,但韓丹丹盡量給這個家增添溫暖。 (韓丹丹第一次見到舅舅) 多年來,舅舅、舅媽和小姨一邊幫襯著他們姐姐的日子,一邊不停尋找著外甥女。 特別是舅舅舅媽,一直記著兩位老人的囑托。 他們多年堅持發布尋找外甥女的訊息、關注網站上的尋親帖子。 抖音流行后,他們又開始留意各種尋親視頻。 這才有了他們和外甥女茫茫人海中的相遇。 在尋親過程中的多次連線中,也可以看到舅舅舅媽的身影。 丹丹回家后,他們更是對她呵護備至,給她溫暖。 網友說,他們真是“中國好舅舅、好舅媽”。 從韓丹丹的視頻中看到,她現在是一名單親媽媽,帶著一個兒子生活。 命運多舛的她,讓人唏噓不已。 但回家后的丹丹,沐浴在親人們的愛中。 短暫分離后,中秋臨近,舅舅、舅媽、小姨一行人又去河南接了丹丹回家。 他們一同回家的畫面,讓人心里很暖。 如今,他們常在一起直播帶貨,努力賺錢。 直播中,他們開心、風趣,讓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快樂的氛圍。 鮮有露面的丹丹的小姨夫、叔叔也出鏡了,一家人齊齊整整、特別有愛。 網友們說,這樣有愛的家庭,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韓丹丹和親人們在一起) 讓人感動不已的還有家鄉人對他們的關愛。 視頻中,韓丹丹稱他們是自己的娘家人。 在還沒聯系到舅舅時,丹丹第一個接觸到的娘家人是呂書記。 呂書記和姥姥姥爺家相聚只有幾公里,這奇妙的緣分,讓丹丹感嘆不已。 鎮政府和村里的領導,帶了牛奶、禮品來看望他們,還出面幫助他們改造了房屋。 丹丹向村委會贈送了錦旗,感恩他們多年來對媽媽的關照。 提到孩子被拐丟失,我們眼前會浮現這樣一幅殘酷畫面:孩子被拐走的那一刻,就是一個家庭痛苦的開始,幾乎預示著家庭永遠的災難。 在萬千與家失散的寶貝中,韓丹丹無疑是幸運的。 韓丹丹說,這離不開“寶貝回家”的幫助。 確實,在無數個尋親家庭中,這個網站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它為他們點燃了希望。 網站成立于2007年,它的創辦源于創始人張寶艷遭遇的一件事情。 一天,她的兒子跟著外婆出去玩,不小心走散了,一家人焦急地找了幾個小時,終于找到了。 雖然有驚無險,但張寶艷的感受是,孩子要是丟了,她真沒法活。 此后,她關注起丟失孩子和這些破碎了的家庭,每當看到電線桿上貼滿的尋親啟事,她除了痛心,也感到憂慮。 她總想自己該做點什么。 直到接觸到網絡,張寶艷意識到這是尋親最好的途徑。 于是,2007年,她辭去工作,專職做起了“寶貝回家”。 隨著網站知名度提高,志愿者們也紛紛無償加入這項公益事業。 (韓丹丹、舅舅與寶貝回家張寶艷、太古連線) 從韓丹丹在網站登記,網站志愿者就在幫助她篩選地區尋親信息、核對一項項細微特征,并憑借多年經驗提出了許多可行的建議。 網站創始人張寶艷、志愿者太古數次連線她,為她梳理錯綜的信息,跟進她尋親的進展,安撫她的情緒,為她指點迷津。 在他們不懈努力下,韓丹丹終于回到了家。 受過親人分離的苦,對別的尋親的人們,丹丹特別能感同身受。 在她的視頻里,也在分享一些尋親信息,助力失散在外的寶貝回家。 大愛在傳播。 以后的日子,相信韓丹丹和媽媽會越來越好。 這里,也讓我們祝愿失散的寶貝們早日回家,尋親的家庭早日實現團聚。 愿天下無拐。 作者:朱小鹿&樂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