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文 約 3400 字
閱 讀 需 要 9 min 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安居情懷。蒙古包的生活徜徉自在,土樓的大家族團結一致,江浙四水歸堂文氣尤然,湘西吊腳樓上慢調悠哉。中國大地上民居紛繁,四合院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大家?“院”本義是指墻圍起來的空地,而我們常說的院子,其實是與“庭”合稱的“庭院”。庭院即建筑和墻體圍起來、用于生活的空地。而它最初是長這樣——
二里頭遺址夏朝宮殿復原模型。制圖/陳婉鈺 這是距今3800-3500年的河南偃師二里頭一號宮遺址,學術界多認為是夏朝或商朝的宮殿。這時候就出現了我國最早的庭院。四合院,是四周都有房子圍合、中間圍出院子的宅院形式。常聽人說起“帶跨院的三進四合院”,但什么是進,什么是跨呢?在北京四合院中,前后方向院子的個數叫“進”,進幾個門就叫幾進院。只有一個院子,只進一個大門,這叫一進四合院或單進四合院。
兩進四合院。制圖/陳婉鈺 前院有對外接待的功能,內院是主人家庭生活的院落,有一定的私密性。有三個院子,要進三個門。在前院,內院的基礎上,加了一個后院,因此叫三進四合院。三進四合院是最典型的四合院模式,長度一般在50-60米,正好是北京城大多相隔的胡同間距。四進、五進,甚至七進的四合院,都是在三進四合院的基礎上,將三進四合院的一個內院變為多個內院,前后院不變。跟前后方向的“進”對應的,就是左右方向的“跨”。各跨院彼此獨立,又會在跨院墻上開小門連通。往西跨的院子叫“西跨院”,往東跨的院子叫“東跨院”。這些跨院一般都是供擁有多子孫的大家族居住使用。人多錢多的家庭,跨院住人,人少錢多的家庭,跨院可用來造園。比如北京的可園、婉容故居等,可都是北京私家園林的珍品。四合院的格局和種類,根據實際情況會有多種變化。上文中列舉只是我們常見的幾類。看懂了四合院的進跨,那四合院如何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呢?接來下,一起看看四合院里有什么房子?用構造和樣式劃分等級主要有:光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更低等級的還有隨墻門(墻垣門)。近代也出現了西洋風格門。倒座房是院里唯一一座背向街道的房子,可以理解其為倒著坐的一座房子。倒座房是院落最外側的房子。二進以上的四合院劃分內外院后,倒座房就在外院。因坐南朝北光線與通風不好,在四合院中等級較低,所以一般給男傭或者來客使用。垂花門兩進及以上的四合院里,為保護主人生活私密性,設置垂花門來劃分內外院。它是宅子的第二進門。垂花門因門上有雕工精致的垂蓮柱得名。俗話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二門指的就是垂花門。小知識:常見的垂花門有獨立柱擔梁式、一殿一卷式、卷棚式樣式,一般會在垂花門后檐位置會設置四扇屏門,平時不開,只在重大節日和重要客人來臨是才打開。垂花門的梁枋上也會有彩畫,堪稱是四合院中最精美的建筑。內院正中的房子,等級、高度、裝修等都高于其他房子。正房是給一家之主使用的。高等級的四合院里,正房兩側墻會開門洞連接游廊。廂房較講究的院子里,東西廂房為避免門窗相對,在尺寸上也略有差別。東廂房等級略高于西廂房。廂房是給家里的晚輩來使用。耳房一般指位于正房兩側的小房子,好似正房的耳朵而得名。耳房一般較小,高度和房基的高度也比正房低,房間進深也更淺,一般用作貯藏室、書房等用途。小知識:三進及以上的四合院中,東側耳房會變成過道連通前后院,廂房有時也有耳房,但屋頂為平頂區分正房耳房的等級。游廊兩進及以上四合院會用一圈游廊,將正房、廂房和垂花門連在一起。正房和廂房兩側山墻前端,開門洞與游廊連通,像人把手臂揣進袖子抄起雙手一樣,因此叫“抄手游廊”。人可以在游廊下避雨、休息。后罩房也稱后照房,是四合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后墻臨街,是四合院的收尾,將整個宅子罩住。光線較好,且在后院,有最好的私密性,偶有女仆使用或作其他用途。天棚四合院里逢婚喪嫁娶,因房子空間有限,就得在院子里搭棚子。天棚用杉篙和蘆席扎成,既有屋頂、也有可以卷放的天窗。小知識:嫁女、聘女則配飾紅喜裝飾為喜棚,喪事則用藍色或白色掛檐,貼壽字為靈棚;夏天避暑搭天棚,早晨和晚上把席子拉開通風透氣,中午太陽暴曬或下雨時,拉動繩子放下席子,四合院里不種大樹也可以方便搭天棚。彩畫彩畫是四合院建筑的外部裝飾,主要在枋子、墊板和梁頭等部位。官員與百姓的四合院中,使用的是最簡單的蘇式彩畫。彩畫中間有半圓形“包袱”,畫有山水、人物、花鳥圖案。而大多數四合院建筑連彩畫都不用,僅簡單畫一些圖案或只刷油漆。蘇式彩畫特征。來源/《中國建筑彩畫圖集》 改繪/陳婉鈺
磚雕磚雕在四合院中很常見,在墻心、墻頭、屋脊、大門門頭出現。常見圖案為松竹花鳥等題材。一般如意門上的磚雕較為精美,題材多為花鳥人物。
門墩石的固定門軸作用。攝制/駱凱 常見的有圓形與方形之分。圓形為抱鼓狀,方形為書箱狀。門墩兒上刻有紛繁的裝飾題材,講述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方形門墩石。攝制/駱凱
影壁大門正對的就是影壁。影壁可避免大門打開,外人看到內宅,同時也可以烘托住宅的氣勢。
大雜院里的跨山影壁。攝制/駱凱 小知識:影壁的中間是影壁心,有硬心和軟心兩種做法。較為講究的宅主會在影壁心做一些吉祥等寓意的磚雕。另外影壁也有多種類型,大門里專門砌一堵墻的影壁,叫獨立影壁;空間小的宅院,人們會利用東廂房的南山墻,直接做一個影壁的樣子,這種稱為跨山影壁;另有一些大戶人家會把影壁設在大門前的街對面,稱為過街影壁,過街影壁又有一字影壁和八字影壁之分,都是為了烘托大宅院的空間氛圍。門簪大門門框上幾個凸起的小木塊,這東西就是門簪,是門軸與門框的連接構件,朝外一端會做成六角形或圓形的裝飾物,在前端刻有花紋或寫字。大些的門會有4個門簪,小些的門則一般設2個門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北京人口迎來極速增長。在后續的幾十年間,原來一個院子里住進多戶人。人們為了滿足生活需求,不得不自建廚衛等小建筑,四合院逐漸變成了大雜院。自1990年起,北京市政府公布了三批、共43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區里的四合院逐漸被重視。近年來,人們主導用保護利用和微更新手段,在解決居民生活難題基礎上,盡可能保護四合院的價值要素,涌現了許多探索四合院更新的改造案例。
大雜院加建建筑的出現。制圖/陳婉鈺 
大雜院加建的改造方式之一。制圖/陳婉鈺 四合院是北京城的底色,也是北京文化的代表。如今的北京城古今建筑交相輝映,中軸線申遺更是讓四合院的整治成為重中之重。當代建筑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的同時,傳統建筑的保護利用留住了每座城市的故土與鄉情。幾千年地域文化形成的各類民居,代表了各地與文化特色,如何讓他們在保留價值的同時煥發光彩,是留給當代遺產保護界的難題,我們也期待四合院在今后的時代里會找到一種最合適的方式,將價值和文化留傳至后世。 END
作者 | 駱凱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古月 經公眾號“遺介家科教” (微信ID:Yijie-E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