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帶你領略,張仲景先師在兩千年前,給我們留下的禮物。 這份禮物,不華麗,卻實用。不貴重,卻貼心。 它對我們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貢獻。 我甚至可以說,此時此刻的你,之所以能享受生命,很可能也是受這份禮物的恩澤。 ![]() 這張方子,就是膠艾湯。它出自《金匱要略》。其組方如下—— 川芎、阿膠、甘草各6克,艾葉、當歸各9克,芍藥12克,干地黃18克。 所有這些,水煎,阿膠納入藥汁消盡溫服。 聰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是四物湯(地黃、當歸、川芎、芍藥),加上艾葉、阿膠和甘草而成。 這個方子,到底好在哪里呢?我還是給你說個真實的醫案故事,你來品一品吧。 話說有這么一個女子,當時是37歲。 大概在六年前,她曾經因為流產而大出血。從那以后,她就有了痛經的毛病。經后,腹部綿綿作痛,六年來無休無止。月經量少,色淡紅。 六年之后,她實在忍受不了這種無休無止的疼痛,于是投中醫治療。找的是誰呢?是當時浙江著名的中醫婦科前輩,裘笑梅教授。 裘師,生于1912年,卒于2001年,她在中醫婦科領域,是非常有造詣的前輩。她在1933年就獲得了中醫資格證書和行醫執照。在當時,這是杭州市的第一張資格證書和執照。 刻診,見患者脈象細而無力,舌質口唇都淡紅,苔薄白,面色蒼白。細問得知,患者平時腹痛時就喜歡用手按,或者用熱毛巾外敷,而且常覺得眩暈、心慌,精神倦怠。 了解到這些以后,裘師就給寫了一張方子。但見—— 黨參、阿膠各12克,炙黃芪30克,當歸20克,熟地15克,白芍9克,川芎、艾葉各3克,陳皮4克。 結果如何?患者回去服用14劑以后,痛經現象幾乎完全消失,食欲好轉。這個時候,原方去掉艾葉,然后加丹參30克,再投14劑。 ![]() 最后,患者諸證悉平,身體狀態和之前判若兩人,而且不久以后再度懷孕。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 我幫你分析一下,這個患者的來龍去脈。 你看啊,這個患者,最初是做了人流,出現大出血。 這個現象,考慮人流手術,損傷肝腎了。這個故事,發生在1965年。那個年月,醫療技術遠不如現在發達,人流手術引發大出血,不足為奇。 肝腎受損以后,女子陰血的生化,就容易不足。所以,這個患者就出現了血虛之象。比如說,此人面色蒼白,唇舌淡白,脈細無力,月經量少色淡,心悸頭暈。這些都是血虛失養的表現。 陰血本來就不足,行經之時還要失血,所以患者身體進一步缺少血的濡養,于是就在行經后出現綿綿腹痛。 同時,她由于正氣不足、肝腎受損,所以還出現了內寒之象。每一次發作,她都喜溫喜按,這就是有寒的表現。 所以,綜上所述,這個患者就是肝腎受損,血虛有寒。 這個時候怎么辦?就得補血、散寒,補益肝腎。來看看當時裘師用的配伍—— 黨參、阿膠各12克,炙黃芪30克,當歸20克,熟地15克,白芍9克,川芎、艾葉各3克,陳皮4克。 這里頭,阿膠補血止血,艾葉溫經散寒。當歸、熟地、白芍和川芎,則是四物湯,可以養血活血。其中,熟地大補腎精,白芍養血斂陰,引血入肝,當歸補血活血,引血入心。川芎,則行氣活血,令補而不滯。這些,你看出來了,其實就是前面提到的膠艾湯。 在這個基礎上,加黨參、黃芪和陳皮。黨參黃芪,健脾益氣,且黨參本身還有養血補血之效。陳皮,理氣行滯,令補而不滯。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它就是在膠艾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來治療疾病的。 ![]() 說起來,這膠艾湯,其天職就是補血散寒、止血養血、調經安胎。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女性的專方。 要知道,約兩千年前,人們的生產力低下,物質不豐富。女性肝腎不足、沖任虛損是常見現象。在此影響下,有的女性會習慣性流產,有的女性會月經淋漓不斷,還有的則痛經。所有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的病因,這就是沖任虛損、血虛有寒、陰血不固。 在這個時候,張仲景就創造出了膠艾湯。它補血、散寒、調肝腎,對當時的女性來說,十分及時。而且,一直到現在,它也是大批女性患者的常用方。現代中醫臨床,在面對肝腎不足、血虛有寒所致的痛經、習慣性流產、崩漏等問題時,也都喜歡用它。上文醫案里所述的痛經,若證屬血虛有寒,膠艾湯幾乎就是首選之方。 所以說,這個方子,對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是有功的。也許,你我的祖母,祖母的祖母,祖母的祖輩,她們在繁衍后代的時候,都可能用過它。在我們不曾斷絕的血脈里,始終流淌著這一份草藥的芬芳。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基本說這么多吧。平時有痛經等問題的女性朋友,在了解到膠艾湯以后,最好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痛經的原因有很多,未必都是血虛有寒。一般來說,少腹逐淤湯、膈下逐淤湯、益腎調經湯、清熱調血湯、圣物湯等,都是治療痛經的常用方。 全文完。我感謝你的閱讀。 ![]() |
|
來自: tnj660630 > 《*****重要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