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872年3月12日午飯后,曾國藩在南京府邸的西花圃散步,突然感到腿麻難以行走,次子曾紀澤將他攙扶回書房坐著休息。四十五分鐘后,這位晚清第一重臣永遠地閉上雙眼。 曾國藩力挽狂瀾,為晚清續命半個世紀,贏得毛主席的一句“予于近人,獨服曾國藩”。曾國藩對中國近代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卻也是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 進士出身的曾國藩本是一介文弱書生,卻組建并帶領湘軍剿滅太平軍,出身普通卻僅用十年就成為晚清重臣?;仡櫾鴩囊簧熨Y平平的他其實也不是一路坦途的。 科舉考試,成為唯一出路 曾國藩在一次回憶時說到,自己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對于前六次的落榜亦不敢有怨言,只怪自己太笨,詩文又寫得太差。 差到什么程度呢?第六次落榜時,曾國藩的文章被當作反面教材公示出來,考官在旁邊批注“文理不通”。這次的“懸牌批責”,令曾國藩十分羞愧,但他知恥而后勇,隨后的考試一騎絕塵。 曾國藩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而他的父親曾麟書同樣是一個不得志的書生,足足參加十七次童子試,才在43歲那年考中了秀才。此前,曾家父子一直被人調侃“祖墳沒冒青煙,再怎么折騰也沒用”。 在古代科舉背景下,很多書生都將科舉考試視作唯一出路,“學而優則仕”成為他們畢生的追求。曾麟書的屢試不第也許不被人熟知,但有一個人卻是我們都耳熟能詳的,他就是范進。 范進是六大名著之一、清代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虛構人物。對科舉執著大半生的他,所代表的是古代科舉制度下嚴重扭曲的文人形象,科舉究竟有什么魔力令人如癡如狂? 過關斬將,方能名成利就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始于隋朝,由隋文帝楊堅創立。直到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下令廢除科舉制,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從此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作為中國古代最主要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是對人才進行層層篩選的。讀書人首先要通過童子試,獲取“童生”的資格之后,才能參加國家的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分四級,第一關就是院試,院試合格的人才能成為“秀才”。一旦成為秀才就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特權與福利也隨之而來。 秀才不僅免繳田稅,也免除徭役,每年還能得到朝廷分發的口糧,秀才見到知縣無需下跪。即使秀才犯了錯,知縣也不得對其用刑,律法規定一般富人不得私養丫鬟,秀才卻可以。 朝廷為培養人才而給予秀才的特權,是一般平頭百姓想都不敢想的,這怎能不教人趨之若鶩?科舉成為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這座獨木橋可以讓人一步登天,卻也可以難如登天。 院試之后是鄉試,鄉試是每三年舉辦一次,舉辦時間多是在八月,所以鄉試也稱作“秋闈”。鄉試分三天考三場,考試內容是四書五經、策問、詩賦,鄉試合格者被稱為“舉人”。 鄉試可以說是競爭最為激烈的一環,因為朝廷分配給各省的錄取名額非常有限。明洪武三年,南京的錄取名額為100人,廣東和廣西各是25人,其他省是40人。 一朝中舉,今非昔比 明景泰七年,各省中舉配額有所提升,北京和南京各135人,湖南、湖北和廣東各85人,這個標準一直沿襲至明朝末期。明正德二年中舉的范進,正是從廣東鄉試中脫穎而出的85人之一。 此時的范進正抱著家中那只會生蛋的母雞,茫然地走在集市東頭,左顧右盼尋找買家,只盼能賣掉這只母雞,好買幾升米回家讓早已餓得兩眼昏花的母親煮粥吃。 當鄰居找到范進并告訴他中舉的消息時,范進根本不信,還假裝聽不見,一心以為鄰居又在尋自己開心。等鄰居將他強行拉回家,見到報錄人和掛起來的報帖之后,范進才知道自己真的中舉了! 范進兩手一拍,笑嘆一聲后,仰面一倒便不省人事,再醒來已是瘋了。這秀才與舉人之間的鴻溝,他足足邁了四十年之久。 秀才只是社會地位得到明顯的提升,而舉人身份是進入官場的敲門磚。明朝的舉人若不再往上考,可以去吏部報到,有空缺就會安排上任,因此縣里的達官顯貴都不愿得罪舉人。 范進中舉之前是窮酸秀才,受盡旁人的冷眼與嘲弄,連他的岳父胡屠戶都奚落他是“現世寶”,怪他害自己臉上無光??删驮诜哆M中舉后,他便成了胡屠戶嘴里的“天上的文曲星”。 胡屠戶前后態度大相徑庭,鄰居們也是不甘落于人后,紛紛帶著雞蛋、白酒、斗米登門獻殷勤,當中的佼佼者當屬同為舉人出身的張鄉紳。 張鄉紳和范進雖是鄉里人,但一個出身富貴,另一個卻是窮困潦倒,三餐不繼,家境和社會地位天淵之別,兩人可說是素不相識的,只因聽聞范進中舉便親自登門結交。 張鄉紳一進門就是一句“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一番虛與委蛇之后,直接給范進遞來賀禮五十兩白銀還不算,甚至將自己在東門大街的一座三進三間宅院送給范進,這是何等親近? 樂極容易生悲,范進的母親看著家里翻天覆地的變化,竟驟然去世。葬禮上,縣里的貴人們悉數前來吊唁,還請來僧人日夜念經超度,整個葬禮花費整整三百兩白銀,都是張鄉紳買的單。 百善孝為先,剛剛中舉的范進在家守孝三年。根據當時的規定,范進在這期間不得做官,不能赴宴,更不應考。三年后,范進進京參加會試,隨后又高中進士。 中了進士的范進被授予部屬的職位,考選御史,也就是中央紀委,數年后調任地方官員,被欽點成為山東學道。山東學道是三品大員,相當于現在的山東省教育廳廳長,管理全省教育事務。 范進從十幾歲開始應考,幾十年間一次次忍受落第的折磨,以及街坊鄰里乃至親人的冷嘲熱諷,為科舉耗費半生時間,直到五十三歲才終于中了舉人。 已近花甲之年的范進終于揚眉吐氣,也許還會感恩皇天不負有心人,中舉前后的巨大落差,仿佛一步登天,換誰也會喜極而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