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國 參訪(第一健康報道鎮江 記者達也 周述峰)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說:將平凡變成非凡就是這個“持續”。不選擇捷徑,一步步、一天天拼命、認真、踏實地工作,積以時日,夢想變為現實,事業獲得成功,這就是非凡的凡人。 在江蘇鎮江,就有這樣一位“非凡的凡人”,二十余年認準一條道,始終不渝,把一個瀕臨倒閉的1965年代老藥廠從破產邊緣拯救出來,不但為國家的中醫藥傳承延續了歷史使命,更為中醫藥賦能人民健康賦予了新時代的責任與擔當。 他就是江蘇省老字號-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山?鎮江膏藥傳承人、江蘇七O七天然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工程師耿同全。 耿同全向第一健康報道介紹黑膏藥發展史(記者述峰 攝) 九月中旬的鎮江秋高云淡,高懸的太陽雖然炙熱,但一陣陣從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匯集處吹來的涼風給人一絲絲氣定神爽的感覺,空氣中時不時彌漫著現代江南水鄉與古老金山寺的氣息,凝聚在這座城市的上空,浸潤在或遠或近的人們心里久久難以散去。 9月17-18日,應江蘇七O七天然制藥有限公司之邀,第一健康報道一行來到鎮江黑膏藥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基地,參訪學習。 媒體報道顯示,金山?鎮江膏藥,是一家延續350多年歷史的“江蘇老字號”,其出產的傳統中藥-黑膏藥,曾被《中國中醫藥報》寫成長篇通訊《橘井香流四時春 散作甘雨濟世人——鎮江膏藥再展時代雄風》。 七O七天然制藥企業領導班子成員陪同第一健康報道參觀廠區(記者述峰 攝) 2014年6月,江蘇七〇七天然制藥有限公司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合作,共同承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項目,負責“膏丹丸散”四大傳統劑型之一中藥黑膏藥版塊,以期保護和繼承傳統技藝,同時承擔其中的“鎮江膏藥傳統制劑方法”編撰工作。 做為黑膏藥傳承人的耿同全,帶領公司積極響應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實施中醫藥傳承工程,二十余年深入挖掘民間中醫診療技術不輟。 2018年,耿同全建立了七〇七(鎮江)中醫藥疼痛骨傷研究院,旨在扶持、發展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作診所、醫院科室,并廣納中醫藥專業人士,共同組建“中醫藥疼痛特色專科”門診專科,積累學術資料幾十萬字,服務患者10余萬人,讓天下中醫人共享應用成果,促進了一大批中醫診所的診療外用藥規范化、體系化、合規化,而且使“【鎮江膏藥+】中醫藥祛痛特色療法”得到深層次應用與提升,提升了社區衛生服務水平,解決了眾多疼痛骨傷患者的治療需求。 耿同全: 黑膏藥是我國中藥傳統劑型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應用歷史,在治療肌膚紅腫、癰疽、瘡瘍和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方面具有獨特的療效。2020年版《中國藥典》特別對黑膏藥的制作過程做了規范:膏藥的膏體應油潤細膩、光亮、老嫩適度、攤涂均勻、無飛邊缺口,加溫后能粘貼于皮膚上且不移動;黑膏藥外觀應烏黑、無紅斑。 獎牌證書 中醫內病外治是中醫學最寶貴的傳統療法之一,隨著藥源性疾病問題的增多,內病外治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各地中醫診所、骨科醫院的發展離不開有療效有歷史的黑膏藥。由于黑膏藥載藥量大、療效確切、作用時間長,還可作為給藥載體,作為綜合療法平臺,為中醫特色診療奠定物質基礎。 為了使金山?鎮江膏藥這一瑰寶得以傳承和保護,而且為了鞏固其在黑膏藥領域的風向標、領頭羊作用,我們建立了七〇七(鎮江)疼痛骨傷研究院,積極探索傳統劑型黑膏藥的發展之路,包括簡化黑膏藥的使用方法、擴充黑膏藥的使用路徑、不斷挖掘黑膏藥在疼痛骨傷領域的獨特療效等,最大程度的發揮中醫藥特色。 廠區外景 談到企業的發展目標,耿同全對第一健康報道說: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需要,不斷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特別是適應滿足年輕一代的健康產品需求,就要在不變的基礎上創新,我們承接了百年黑膏藥制作工藝,創新發展始終是企業持續的動力,做企業不能圖一時之歡,一時之利,唯有長久可持續發展才是王道。 耿同全表示,身為中國國粹的中醫藥,在發展中確實遇到不少瓶頸。隨著國家保護、傳承、創新中醫藥的政策不斷出臺,使得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等都獲得有利支撐。并且憑借中醫藥實實在在的療效,使用安全有效的中醫藥“粉絲群”也在不斷壯大,這些都是企業的利好。 參訪期間,鎮江醫保局二級調研員、鎮江中醫藥促進會會長周恩澤,鎮江中醫藥促進會秘書長王子嫻等地方行業領導還與第一健康報道“共話”中醫藥發展鎮江之路。 (責編 時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