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那日蘇 這幾天,關于老齡化和生育率的話題又成為了熱點話題。 9月20日,國家衛健委提出:預計“十四五”時期,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到2035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將達到30%。 屆時,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的階段。 對于擁有14億龐大人口的中國來說,人口數量絕對不是問題,但人口結構的變化,卻會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挑戰。 在“高齡少子”的老齡化社會中,年輕人將會背負沉重的養老壓力,全社會面臨適齡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也會給國家的醫療衛生系統帶來嚴峻的挑戰。 同樣的問題不僅發生在中國,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情況比我們嚴重得多。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據,去年日本不婚人口比例創歷史新高,新生兒出生數量則創了歷史新低。 2021年,日本新生兒出生數量約為81萬,相比于70年代金融泡沫破碎之前的200萬,日本在50年的時間里,新生兒數量暴跌了60%! 而日本總務省日前發布的人口統計數據,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占據了總人口的29.1%。超過德國和意大利,穩居世界第一。 不過從出生率來講,日本顯然不是最糟糕的。 根據美國中情局的統計數據,日本的出生率雖然已經到了負數,但也只能排到倒數第四。倒數第二和第三分別是歐洲袖珍國家、富人避稅天堂——安道爾和摩納哥。 而倒數第一則是我們的另一個鄰居,韓國。 根據韓國統計廳數據,2021年韓國實際人口出生率為0.81%,新生兒數量為26萬。而在70年代,這個數字是100萬。 如果說日本因為經濟大幅衰退,新生兒數量暴跌60%還是在可以理解的范圍之內。 那韓國在一路創造經濟奇跡的情況下,新生兒數量相比于70年代直接暴跌75%,就顯得不那么合理了。 從數據來看,韓國出生人口是從21世紀開始斷崖式下跌的。2001年跌破60萬,2002年跌破50萬,2017年不足40萬,2020年進一步下滑至不足30萬。 韓國人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答案很簡單,這個國家的生活成本,太高了。 在中國我們經常慨嘆:人太多,資源太少。而在人口稠密、資源稀少的韓國,這個問題更加嚴重。 韓國的高考堪稱地獄難度,甚至比中國的高考還要更殘酷。為了能獲得韓國緊張的高等教育資源,有大批學子住在學校附近簡陋逼仄的“考試院”當中,復讀七八年是常態。 考上了大學也不意味著生活能有保障,2020年韓國青年(15歲至29歲)就業率僅42.2%,年輕人普遍找不到工作。 和中國不同,在韓國中小企業被三星、LG、現代等大型企業擠壓得毫無生存空間,年輕人要想找到一份穩定、收入能糊口的工作,要么去大企業,要么考公務員。 而進入大企業的路,堪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僅要有優秀的履歷,甚至外貌也是隱形考核標準之一,間接催生了韓國“就業整容”的產業。 進入了大企業之后,對于很多韓國人來說,才是悲慘生活的開始。 和日本一樣,韓國也是等級制度森嚴、擁有加班文化的國家。下了班之后繼續無償加班,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而韓國和日本的區別在于,韓國企業中還有職員下班后一起聚餐的文化,等于是一個工作日基本上都在接觸工作,完全沒有私人時間。 前一段時間,在韓華人拍攝的“韓國人是不用睡覺嗎”題材的小視頻走紅網絡,揭示了韓國社會一個令人驚奇又無奈的現狀。 據統計,韓國人日平均睡眠時長為5小時51分,為全球最少。 他們當然不是不愿意睡覺,而是靠減少睡眠時間來為自己贏得些許的私人生活。另外,韓國的自殺率也是全世界最高。 所以,當韓國生育率達到世界倒數第一的新聞出現時,韓國人也發出了自己的感慨:“出生率倒數第一、自殺率正數第一,在這種國家還活著的每個人都是英雄!” 自從工業時代到來之后,生育率的逐漸降低,就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沒有一個國家能例外。 不過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并不能因為全世界都不愿意生孩子而忽視。 現如今,各個國家都在想辦法提高育齡夫妻的生育意愿,所采取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發放生育補貼、降低母嬰用品價格、免費教育等等。 但最好的方式,莫過于營造寬松的社會環境,讓養育子女的成本不再高不可攀。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