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幻設計”助推俄海基核力量發展
俄羅斯的戰略核潛艇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主要包括“北風之神”系列、“亞森”級系列,以及近幾年正在研發的“大角星”號核潛艇。正是這些領先世界水平的核潛艇支撐了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那么新概念核潛艇“大角星”有何出彩表現?除此之外,俄羅斯還擁有哪些性能優異的核潛艇?這些核潛艇又會在俄未來作戰中產生何戰略意義? 一、“科幻設計”助推俄海基核力量發展 前不久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軍事技術論壇“軍隊-2022”上,俄羅斯紅寶石海洋機械中央設計局首次展示了一款代號為“大角星(Arktur)”的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概念模型。該設計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角星”核潛艇可以使用各種類型的無人自主潛航器以輔助軍事行動和打擊摧毀地方戰略目標。 該潛艇的另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可以隱藏身形,在不經意間給予對手打擊,其他類型的潛艇就其性質而言本就能夠“隱身”,然而,“大角星”的設計思想更進一步。設計師為其增添了一個傾斜外體,以達到偏轉傳入的主動聲吶聲波,避免被聲吶捕獲。此外,為進一步增強其隱身性能,設計師還特意將機器封裝在橡膠層內,以隔離噪音源,并在壓力殼體外部涂上一層消聲涂層。因此,“大角星”核潛艇的隱身性能十分突出。 圖1 “大角星”核潛艇概念圖 除了可以使用無人自主潛航器和具備出色的隱身能力之外,“大角星”的武器系統也十分亮眼。該潛艇上共配有12個超大導彈發射井,可以部署裝載著核彈頭的彈道導彈,并且其中一個發射管配有一個針對中型AUV(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發射和回收機制,以供潛航器正常投入作戰。與其他彈道導彈核潛艇相比,12具發射管數量較少,但如今導彈的威力與日俱增,與之相伴的便是確保敵人遭受毀滅性打擊所需的導彈數量逐漸減少。此外,大威力導彈的制造和維護費用也相當昂貴,因此,較少的彈道發射管并不是什么缺點。 但隨著俄羅斯迎來經濟窘境,“大角星”核潛艇的研發也漸漸受阻,但其設計思想本身擁有強大潛力,它暗示了俄未來核潛艇設計的研發方向,并且這些設計很有可能會真正下水。 雖然“大角星”目前只是一個模型,但其發展前景不容忽視。據專家推測,其未來在俄羅斯海軍中的地位,可能不僅僅為“北風之神”級的接班人。“大角星”充分展示了新型戰略導彈潛艇領域的發展方向,并有助于俄方提前發展必要的技術和準備相應解決方案。 圖2 “大角星”核潛艇模型 二、“鎮國神器”凸顯俄強大實力 俄羅斯最突出的兩類核潛艇是“北風之神”系列核潛艇和“亞森”級戰略核潛艇,這兩類核潛艇各具長處,在俄海下軍事行動中擔任重要角色。 首先是俄“北風之神”系列核潛艇,該類核潛艇分為原型號和改良后的“北風之神”A級型號。原型號“北風之神”采用了拉長水滴型的艇體,在水中作業時可以充分隱蔽自己達到突然作戰的要求,同時它105分貝的低噪音讓其很難被聲吶發現。此外,其水下動力裝置是一臺OK-650壓水反應堆,最大功率380兆瓦,強大的動力系統使得“北風之神”水下航速高達29節。 其次,原型號“北風之神”還可以攜帶16枚RSM-56彈道導彈,每枚導彈可以攜帶6枚核彈頭,射程可達8000公里以上,命中精度在60米以內。同時“北風之神”還安裝了6具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533毫米的重型魚雷和SS-N-15型反潛導彈以及SS-N-8型近程艦空導彈。而“北風之神”核潛艇可以一次齊射4枚導彈,以每枚導彈攜帶6枚彈頭計算,那么瞬間就可以投送出去24枚核彈頭,“北風之神”一次出航可以攜帶16枚導彈96枚核彈頭,其作戰能力首屈一指。 俄羅斯“北風之神”A級核潛艇955A型是俄羅斯“北風之神”級955型的升級版,外觀看起來是水滴造型,同時取消了圍殼舵——減小潛艇水下航行時的阻力與水下機動時對動力性能的影響,便于圍殼內布置更多設備。“北風之神”A級核潛艇采用新一代核反應堆,擁有26節的最高水下航速。 在武器系統上,除了完美繼承了原型號外,“北風之神”A級核潛艇還配備D-19M系統和16枚固體燃料潛射彈道導彈R-30“布拉瓦”。每枚“布拉瓦”可以配備強大的單彈頭戰斗部,該導彈作為俄羅斯最新一代潛射洲際導彈,可以搭載10枚分導式多彈頭,可對目標實施高效的戰略核打擊。 圖3 “北風之神”系列核潛艇 同時,俄羅斯的“亞森”級核潛艇也是其維護國家主權的有力手段。俄羅斯在“鯊魚”-Ⅱ級核潛艇的基礎上發展了“亞森”級攻擊型與巡航導彈型相結合的核潛艇,它將執行攻擊型與巡航導彈型兩種核潛艇的作戰任務。 該級核潛艇排水量為9500噸,其軸功率約為44.10MW(60000hp),水下航速31節,設計潛水深度能達到600米。同時它采用水滴線型,艇內分有魚雷艙、指揮艙、巡航導彈艙、反應堆艙等機艙。 武器系統上,“亞森”級裝備4具650毫米和2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53型和65型魚雷,以及SS-N-15和SS-N-16反潛導彈。在指揮臺圍殼后面巡航導彈艙布置了8具巡航導彈垂直發射管,可發射SS-N-27型遠程巡航/反艦導彈,武器裝載量38枚。 另外,該級潛艇采用了新型綜合聲吶系統,并在艇內外敷設了不同性能的吸聲涂層和消聲瓦,比“鯊魚”級核潛艇噪聲還要低。 三、“堅固盾牌”保障俄國家安全 海軍戰略家分析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軍事革命:“我們可以斷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艦船是戰列艦、二戰中是航空母艦,而未來全球戰爭最強有力的武器將是潛艇……因為和其它平臺相比,潛艇將對偵察技術造成更小的影響。”一個國家的海軍是一個戰略軍種,而擁有海上核打擊力量,是海軍作為戰略軍種的標志。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太空中有大量偵察衛星,地面上有無線電偵察技術和雷達偵察技術等。所以陸上固定的導彈發射基地和較大的導彈機動車隊易備對方的間諜發現和受到監視,在這種情況下,海上核潛艇就顯示出其生存上的優勢。首先,其功率大,航速高,如美國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反應堆功率2600千瓦,航速32節,而常規動力潛艇功率只有幾千瓦,航速常在20節以下。其次,續航力強,可以連續潛航數月不出水面,反應堆一次裝核燃料可使用25年,所以戰略導彈核潛艇可以航行在茫茫大海的水下,來無影,去無蹤,造成敵方戰略防御的困難。 圖4 破冰而出的核潛艇 一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就是一座浮動、隱蔽的導彈基地,可以后發制人,對敵方實施外科手術式的打擊。一個國家只有擁有了戰略導彈核潛艇,才真正具備海上核反擊的能力。核潛艇是大國保持威懾的關鍵,戰爭一旦爆發,唯有保證自己的反擊力量不被摧毀才能讓隊手有所顧忌,核潛艇因其隱蔽性、威懾力遠遠高于其他平臺,是三位一體核力量中最重要的一環。 在俄烏沖突背景下,盡管資金短缺制約著俄羅斯的先進軍備研發,但就潛艇這種武器來說,俄方的持續投入已經取得實際成果。普京也說過:把克里姆林宮賣了也要造出新一代潛艇,這關系到俄羅斯的未來。 美國《The Drive》雜志評論員稱,俄羅斯新型潛艇研發很有趣,并指出其巨大的潛力。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美國軍方官員多次表示,俄羅斯新型潛艇在性能上不遜于美國潛艇,即使它們離美國海岸仍有較遠距離,但依舊展現出了可信的威懾力。因此,“大角星”核潛艇及其配套裝備,可能比外界的預期更早地從概念轉變為現實。而其新型潛艇的研發正在給美國帶來新的挑戰。 在未來戰爭中,核潛艇作為戰略力量中隱蔽性最強、最為靈活機動、生存率最高的武器,能有效發揮核威懾作用,從而有利保障國家安全,甚至可能在局部戰爭中起到威懾“第三者”介入的作用,真正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最堅固的盾牌。 |
|
來自: 小飛俠cawdbof0 >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