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無鹽不成味。在很多人看來,如果做出來的菜沒有放鹽,那這就是“缺少靈魂”的一道菜。 但鹽吃太多會導致健康問題。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鈉鹽攝入過多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損傷胃部、腎臟和大腦,引發肥胖癥,增加胃癌和骨質疏松風險。 減少飲食中鈉的攝入量,是改善人群健康的手段之一。食用含鉀代鹽(用氯化鉀代替普通鹽中的部分氯化鈉),是潛在的減鈉策略,可以在不影響咸味感覺的同時,減少鈉攝入量,降低患病和死亡風險。 據一項發表在《心臟》(Heart)雜志的薈萃分析顯示,用鉀鹽替代普通鈉鹽,不僅有助于降低血壓,還與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 (原名:e藥環球)新鮮有料的大眾健康醫學知識、好醫新藥資訊,患者關注的實用信息,我們幫你“榨”出來! 在這項薈萃分析中,研究人員對全球已發表的21項研究進行了分析,共納入了31949名參與者,男性占53%。 這21項研究中,參與者的平均年齡在21-75歲之間;含鉀代鹽中,氯化鉀(KCl)的占比從33%到75%不等,氯化鈉(NaCl)的占比從25%到65%不等;隨訪時間范圍為1個月至5年。 此外,研究人員還統計了參與者的身高、體重等基本信息;鈉、鉀攝入量;高血壓等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患病史和治療史信息;并測量了收縮壓(SBP,高壓)和舒張壓(DBP,低壓),以及24小時尿鈉和尿鉀排泄量等。 刨除其它因素影響后,研究人員發現,食用含鉀代鹽,與參與者血壓降低有關。 食用含鉀代鹽的參與者,收縮壓平均降低了4.61 mmHg,舒張壓平均降低了1.61 mmHg。 食鹽中,氯化鈉的含量每降低10%,分別與收縮壓平均降低1.53 mmHg、舒張壓平均降低0.95 mmHg相關。 食用含鉀代鹽還與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 和沒有食用含鉀代鹽的參與者相比,食用含鉀代鹽的參與者,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風險分別降低了11%和13%;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11%。 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食用含鉀代鹽的參與者,尿鈉排泄量平均減少了0.48 g/天;尿鉀排泄量平均增加了0.45 g/天。而且,研究并沒有發現較高的鉀攝入量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壓是導致過早死亡的主要風險。膳食鈉攝入過多和膳食鉀攝入不足,都是高血壓的公認原因。 目前,全球約有12.8億人患有高血壓,大約30%的高血壓可歸因于高鈉飲食,也就是說高鈉飲食造成全球近4億人患高血壓。此外,全球每年有1100萬人因不良飲食而死亡,其中300萬人死于高鈉攝入。 這項研究的發現提示我們,食用含鉀代鹽,減少飲食中鈉的攝入,同時增加鉀的攝入,不僅有助于降低血壓,還有助于降低死亡風險。如果全球飲食中鈉的攝入量減少30%,未來25年內就能有多達4000萬條生命被拯救。 研究人員表示:“鈉鹽吃太多有害健康,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這項研究的發現,支持了在臨床實踐和公共衛生政策中,采用鹽替代品作為減少膳食鈉攝入量、增加膳食鉀攝入量、降低血壓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策略?!?/span>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 g。但實際上,中國是世界上鹽攝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調查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平均鹽攝入量在2002年為12 g/天,在2012年為10.5 g/天,是建議攝入量的2倍以上。 因此,減少日常飲食中鈉的攝入量,對中國人來講勢在必行。除了食用含鉀代鹽(腎功能不好的人,鉀鹽要慎用)外,還可以嘗試以下減鹽技巧,減少鈉攝入:
此外,還要注意的是,飲食中的鈉除了以食鹽形式加到菜里以外,還有很多來自包裝食物和餐廳里的食物。即使不咸的食物也可能是鈉的重要來源,比如面條、面包、餅干里也含有鈉,如果吃得太多,也會成為飲食中鈉的重要來源。 所以我們購買食品時,要學會看食品包裝上的標簽,比較不同產品中的鈉含量,然后選擇鈉含量最低的品種。 總的來講,鈉是人體必需元素,適量的鈉鹽攝入,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須的。但大家也應該意識到鈉鹽攝入過量的危害,減少鈉鹽攝入,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
|
|